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石耳目(Umlmlicariales)种群界定的综合研究

作 者: 杨博宇
导 师: 沙伟;魏江春
学 校: 齐齐哈尔大学
专 业: 遗传学
关键词: SSU rDNA 分子系统学 石耳目 ITS 棕网衣科
分类号: Q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石耳目(Umbilicariales)隶属于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茶渍纲(Lecanoromycetes)。石耳目地衣包括4个科,即:Umbilicariaceae、Ophioparmaceae、Fuscideaceae、Elixiaceae。本论文对中国六个省份,十个考察地点进行考察,共采集地衣标本547份,并对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L)、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以及山东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SDNU)的中国石耳目地衣标本从形态学、解剖学、分子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根据分子数据和形态学分析对石耳目Umbilicariales中的4个科的系统地位进行了研究。将所获得的石耳目地衣中的mt SSU rDNA序列,ITS序列与GenBank中石耳目其它地衣型真菌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用于系统发育研究。从分子数据来看,棕网衣科(Fuscideaceae)与黄枝衣目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自然群,所以它不属于黄枝衣目是符合逻辑的。而它与石耳目其他科的同源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近。但从形态学,解剖学分析,尤其子囊结构是地衣重要的分类依据。石耳型子囊顶器结构为在其顶部加厚出现一个帽状遇碘呈强烈正反应的部分。但棕网衣科不同,其子囊顶器的内部与外部遇碘呈强烈正反应,而中间区域几乎不含淀粉。这与其它三科的子囊顶器有明显区别。也就是棕网衣科与石耳目其它三个科子囊结构是不同的。基于分子数据并结合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认为将棕网衣科置于石耳目Umbilicariales内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本研究首次全面报道了石耳目下的4个科的分子数据,解剖学特征等。这将对石耳目内的系统定位提供有力的证据,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石耳目的种群界定提供理论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引言  10-11
1 绪论  11-19
  1.1 地衣的生物学意义  11-15
    1.1.1 地衣概述  11-13
    1.1.2 地衣的药用价值  13-15
  1.2 地衣物种多样性研究  15-16
    1.2.1 地衣物种多样性研究的历史及发展  15
    1.2.2 地衣物种多样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15-16
  1.3 地衣分子系统学进展  16-19
    1.3.1 分子系统学发展简史  16-17
    1.3.2 地衣型真菌分子系统学进展  17-19
2 材料与方法  19-25
  2.1 样品来源  19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19-21
    2.2.1 试剂溶液  19-20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0-21
  2.3 石耳目地衣的形态学分析  21-22
    2.3.1 地衣体形态学研究方法  21
    2.3.2 地衣体解剖学研究方法  21-22
  2.4 分子系统学分析  22-25
    2.4.1 地衣体总DNA 的提取  22-23
    2.4.2 DNA 检测  23
    2.4.3 引物  23
    2.4.4 PCR 反应  23-24
    2.4.5 电泳检测及测序  24
    2.4.6 序列比对  24
    2.4.7 构建系统树  24-25
3 结果与分析  25-34
  3.1 石耳目地衣的形态学分析  25-29
    3.1.1 Elixiaceae 形态学特征  25
    3.1.2 Ophioparmaceae 形态学特征  25-27
    3.1.3 Fuscideaceae 形态学特征  27-28
    3.1.4 Umbilicariaceae 形态学特征  28-29
  3.2 分子系统学分析  29-34
    3.2.1 DNA 的提取  29
    3.2.2 PCR 反应  29-30
    3.2.3 序列比对及系统树的构建  30-34
4 讨论  34-37
  4.1 地衣体总DNA 的提取  34
  4.2 黄枝衣科系统地位  34-35
  4.3 石耳目内的形态学分析  35-36
  4.4 石耳目内的分子系统学分析  36-37
结论  37-38
参考文献  38-4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41-42
致谢  42-43

相似论文

  1.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2. 竹黄及其分离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567.39
  3.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4. 诱变选育棉籽粕高效脱毒菌株及其发酵条件筛选研究,S816.6
  5. 杨柳田头菇生活史及分类地位研究,S646
  6.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7. 黄淮麦区禾谷孢囊线虫ITS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S435.121
  8. 小麦族St基因组植物分子系统发育与分类,S512.1
  9.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鉴定及其化学防治研究,S435.121
  10. 葱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S633.1
  11. 花金龟科(Cetoniidae)部分种类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Q963
  12. 智能车设计及其追踪系统研究,TP399-C6
  13.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建设项目效益评价分析,U495
  14. 中国滨藜亚科的地理分布与分子系统学研究,Q948
  15. 菜粉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不同地理居群的nrDNA ITS1序列的比较分析,Q963
  16. 视频交通事件检测系统在鹰瑞高速公路的应用,U495
  17. 栲属植物生斑痣盘菌目的分类和皮下盘菌种内遗传多样性的ITS序列分析,S763.7
  18. 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斑痣盘菌科的种群结构研究及散斑壳属两近似种的分子确认,S763.1
  19. 苹果褐斑病菌单胞孢子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S436.611
  20. 基于菌丝体的羊肚菌鉴定及分子系统学研究,S646
  21. 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与分子检测,S436.61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