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原生质体融合选育纤维素发酵产脂菌株

作 者: 徐新丽
导 师: 谢必峰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发酵工程
关键词: 深黄被孢霉 黑曲霉 原生质体融合 纤维素 产油菌株
分类号: Q9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通过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亲株原生质体融合而达到杂交目的的基因重组技术。深黄被孢霉3.3410(Mortierella isabellina AS 3.3410)是油脂高产菌,但是不能直接利用纤维素,而黑曲霉SL2-111(Aspergillus niger SL2-111)有高纤维素酶活性,但是不能产生油脂。本实验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筛选能直接利用纤维素原料的产油菌株。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深黄被孢霉3.3410和黑曲霉SL2-111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方法。深黄被孢霉3.3410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是:采用0.8 mol/L MgSO4·7H2O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培养20h的菌丝体在浓度为1.2%溶菌酶+0.5%纤维素酶+0.8%蜗牛酶的混合酶液中酶解4h,酶解温度为30℃,PDA高渗再生培养基上进行再生培养。原生质体的浓度达到6.3×107个/mL,再生率达到25.1%。黑曲霉SL2-111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条件是:采用0.8 mol/L 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培养12h的菌丝体在浓度为1.0%溶菌酶+1.5%纤维素酶+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中酶解4h,酶解温度为30℃,PDA高渗再生培养基上进行再生培养。原生质体的浓度达到7.2×107个/mL,再生率达到28.6%。(2)深黄被孢霉3.3410和黑曲霉SL2-111的原生质体灭活的方法。分别用紫外灭活和热灭活方式对深黄被孢霉3.3410和黑曲霉SL2-111原生质体进行灭活。结果,深黄被孢霉3.3410在15W紫外灯距离10cm处照射15min或者在55℃恒温水浴锅中加热15min;黑曲霉SL2-111在15W紫外灯距离10cm处照射15min或者在55℃恒温水浴锅中加热20min,两亲株原生质体的灭活率也达到100%。(3)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使用45%的PEG作为助融剂,对经紫外灭活的深黄被孢霉3.3410原生质体和热灭活的黑曲霉SL2-111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融合温度为35℃,融合时间为10 min,融合率达到1.92%。对融合菌株进行挑选,获得了能直接利用纤维素原料的产油菌株。初步实现了选育目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5
中文文摘  5-8
目录  8-12
绪论  12-32
  第一节 原生质体融合综述  12-26
    1.1 原生质体融合的技术路线  15-23
      1.1.1 直接亲本及其遗传标记的选择  15
      1.1.2 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15-18
        1.1.2.1 原生质体的制备  15-17
        1.1.2.2 原生质体的再生  17-18
      1.1.3 原生质体融合  18-22
      1.1.4 融合体的检出  22-23
    1.2 灭活原生质体融合综述  23-26
      1.2.1 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原理  24
      1.2.2 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应用  24-26
    1.3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展望  26
  第二节 生物柴油综述  26-31
    2.1 生物柴油的发展状况  27-29
    2.2 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  29-30
    2.3 微生物油脂的研究  30-31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31-32
第一章 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  32-52
  第一节 材料  32-33
    1.1 菌种  32
    1.2 培养基  32
    1.3 主要药品与试剂  32-33
    1.4 主要仪器  33
  第二节 方法  33-36
    2.1 亲本菌株的扩大培养  33
    2.2 亲本原生质体的制备  33-36
      2.2.1 亲本菌丝的培养  33-34
      2.2.2 亲本菌株细胞壁的酶解  34-35
      2.2.3 亲本菌株原生质体的再生  35-36
  第三节 结果  36-52
    3.1 深黄被孢霉3.3410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实验  36-46
      3.1.1 酶系和酶浓度的选择  36-40
        3.1.1.1 单一酶液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  36-38
        3.1.1.2 混合酶浓度对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影响  38-40
      3.1.2 菌龄的选择  40-41
      3.1.3 酶解时间的选择  41-43
      3.1.4 酶解温度的选择  43-44
      3.1.5 渗透压稳定剂的选择  44-46
    3.2 黑曲霉SL2-111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实验  46-52
      3.2.1 酶系和酶浓度的选择  46
      3.2.2 菌龄的选择  46-47
      3.2.3 酶解时间的选择  47-49
      3.2.4 酶解温度的选择  49-50
      3.2.5 渗透压稳定剂的选择  50-52
第二章 原生质体灭活条件研究  52-60
  第一节 材料  52-53
    1.1 菌种  52
    1.2 培养基  52
    1.3 主要药品与试剂  52-53
    1.4 仪器  53
  第二节 方法  53-55
    2.1 原生质体紫外灭活  53-54
      2.1.1 紫外灭活的原理  53-54
      2.1.2 原生质体紫外灭活  54
      2.1.3 紫外灭活后原生质体再生  54
    2.2 原生质体热灭活  54-55
      2.2.1 热灭活的原理  54
      2.2.2 原生质体热灭活  54-55
      2.2.3 热灭活原生质体再生  55
  第三节 结果  55-60
    3.1 深黄被孢霉3.3410紫外灭活条件  55-56
    3.2 深黄被孢霉33410热灭活条件  56-57
    3.3 黑曲霉SL2-111紫外灭活条件  57-58
    3.4 黑曲霉SL2-111热灭活条件  58-60
第三章 原生质体融合  60-68
  第一节 材料  60-61
    1.1 菌种  60
    1.2 培养基  60
    1.3 主要药品与试剂  60-61
    1.4 主要仪器  61
  第二节 方法  61-62
    2.1 灭活原生质体融合与再生  61
    2.2 融合子的筛选  61-62
  第三节 结果  62-68
    3.1 融合条件  62-64
      3.1.1 灭活方式的选择  62
      3.1.2 PEG浓度的选择  62-63
      3.1.3 融合时间的选择  63-64
      3.1.4 融合温度的选择  64
    3.2 融合子的筛选  64-68
      3.2.1 融合子的初筛  64-66
      3.2.2 融合子的复筛  66-68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68-70
  4.1 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适宜条件  68
  4.2 原生质体灭活的适宜条件  68
  4.3 原生质体融合的适宜条件  68-69
  4.4 融合子的筛选  69-70
参考文献  70-76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76-78
致谢  78-80
个人简历  80-81

相似论文

  1. 江蓠残渣高活性膳食纤维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S254.9
  2. 竹材中非纤维素物质去除的环保工艺与方法探讨,TS652
  3. 我国烤烟烟叶果胶、纤维素含量分布特点及对评吸品质的影响,S572
  4. 槐糖的提取纯化及其用于间型脉孢菌产纤维素酶的诱导研究,TQ925
  5. Aspergillus niger Z-25葡萄糖氧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Q78
  6. 复合微生物菌剂三阶段接种及牛粪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研究,S141.4
  7. 凉山不同产地烤烟生长过程碳氮代谢差异分析,S572
  8. 茶渣提取蛋白及饲料化利用的初步研究,S816
  9. 竹虫(Omphis fuscidentalis)体内纤维素酶系的酶学性质及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Q814
  10. 香菇纤维素酶基因exgl的克隆及其表达,S646.12
  11. 香菇纤维素酶基因cel6B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S646.12
  12. 桦褐孔菌多酚的液体深层发酵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Q920
  13. 静电纺丝制备复合纳米纤维材料,TB383.1
  14. 稻草纤维降解技术及其衍生产品的开发,TQ352
  15. PHBV/TPU基复合材料增韧改性研究,TB332
  16. 细菌纤维素涂层的小口径人造血管研究,TS106.67
  17. 瑞氏木霉T-DNA插入筛选纤维素降解突变株及液泡蛋白分选受体基因功能研究,Q93
  18. 疏水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钠及其pH敏感水凝胶的研究,O631.3
  19. 0.05%环孢素滴眼液治疗干眼病的疗效观察,R777
  20. 作物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S216.2
  21. 锂电池用细菌纤维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研究,TM912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遗传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