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元明之际小说创作中的市民文学精神

作 者: 杨晗
导 师: 黄季鸿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古代文学
关键词: 元末明初 市民文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剪灯新话》
分类号: I207.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元末明初时期的中国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中国文学的主流是庙堂文学、雅文学,从创作对象到内容都是贵族和文人士大夫。但从元代开始,这种现象开始发生转变,平民尤其是市民阶层开始发展壮大,并从格局上影响了中国文学。在此以前,中国文学是雅文学占据主导地位,元以后市民文学是文坛主流,朝着世俗的方向发展。元代由于各种原因,尤其是社会环境和文学内部规律的原因,市民文学空前繁荣,而中国文学也一直朝着市民文学的道路发展下去,俗文学占据文坛的主流。到了元末明初,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市民文学尤其是小说取得了很大成就,尤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剪灯新话》三部小说成就最高,而元末明初市民文学的文学特征和精神也在这三部小说中体现了出来。由于元末明初的市民文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国文学尤其是市民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研究这三部小说中体现的市民文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从这三部小说入手,首先研究元代的市民文学精神,再研究元末明初的市民文学。而元末明初的市民文学呈现出审美上由雅趋俗、创作上由俗变雅的特征;市民文学精神上呈现出追逐金钱但又重情重义、对宗教思想的信仰以及追求个性的解放和世俗幸福生活。

全文目录


中文概要  4-5
Abstract  5-7
引言  7-9
一、元明之际的市民文学  9-15
  (一) 元代市民文学的兴盛  9-10
  (二) 元代市民文学发展的原因  10-12
  (三) 元明之际的市民文学  12-15
二、元明之际市民文学的特征  15-21
  (一) 文学的审美由雅趋俗  15-17
  (二) 文学创作上由俗变雅  17-21
三、元明之际小说中的市民文学精神  21-30
  (一) 追逐金钱,重情重义  22-25
    1.1 君臣之“义”  23-24
    1.2 朋友之“义”  24
    1.3 夫妻之“义”  24-25
  (二) 对因果报应、转世和地狱等佛教思想的信仰  25-27
  (三) 个性的解放和对世俗幸福的追求  27-30
四、结语  30-31
参考文献  31-35
后记  35

相似论文

  1. 后殖民译论视角下英译《水浒传》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H315.9
  2. 电视剧《三国演义》与《三国》的比较研究,J905
  3. 跨文化视角下《水浒传》中粗俗语的翻译研究,I046
  4. 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H059
  5. 对《三国演义》中武术器械之探析,I207.413
  6. 赛、沙《水浒传》英译本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对比研究,I046
  7. 从互文性角度看《三国演义》英译本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策略,H315.9
  8. 《水浒传》否定词研究,I207.412
  9.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言语交际的语用分析,H13
  10. 《三国演义》文白相间的语言特点,H134
  11. 《水浒传》中人物绰号英译的评析及重译,I207.412
  12. 从译介学角度试析《正义的谋杀者》—分析阿尔伯特·埃伦施泰因对《水浒传》的编译,H33
  13. 美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小说翻译,H315.9
  14. 《水浒传》绰号英译的对比研究,H315.9
  15.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绰号翻译方法的研究,H315.9
  16. 意识形态对英译《水浒传》的操纵,I046
  17. 《水浒传》词频分析,H131
  18. 容与堂本《水浒传》中李逵形象研究,I207.412
  19. 近二十年《三国演义》影视传播及价值实现研究,J905
  20. 文化资本视角下《三国演义》罗译本翻译策略研究,I046
  21. 《剪灯新话》叠音词研究,H134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古代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