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杨梅非果部位有效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和减肥功效研究

作 者: 傅燕玲
导 师: 张英;吴晓琴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杨梅 非果部位提取物 抗自由基 抗氧化 脂肪酸合酶抑制剂 体重控制 食品功能因子
分类号: R1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5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为杨梅科(Myricae)杨梅属(Myrica)植物,为国产杨梅属的六个种之一,在我国资源十分丰富。虽然杨梅在我国的栽培和使用历史十分悠久,但对该传统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尚属粗浅,尤其是对其非果部位(叶、枝、皮)的研究相当欠缺。本课题选用浙江余姚荸荠种杨梅的非果部分为研究对象,采用70%乙醇进行热回流提取,提取物经石油醚脱脂后,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分级萃取,分别得到杨梅叶、枝、皮醇取物的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分级相(YY、YZ、YS;ZY、ZZ、ZS;PY、PZ、PS)。采用DPPH法、ABTS法、Rancimat法及全血抗氧化体系总抗氧化法等四个不同的抗氧化评价体系评价杨梅叶、枝和皮醇提物及各分级相的抗氧化能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杨梅叶、枝和皮乙酸乙酯相中杨梅素鼠李糖苷和槲皮素鼠李糖苷的含量。同时,采用脂肪酸合酶(FAS)快失活抑制能力的体外评价试验,筛选杨梅非果部位醇提物中FAS抑制的有效部位;并通过整体动物实验,对目标物的FAS抑制活性和减肥功效进行验证,表明杨梅树皮醇提物的水分级相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调节脂代谢和控制体重的有效部位,具有作为降脂减肥功能因子开发的潜力。现将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杨梅树的叶、枝、皮醇取物的各分级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分级相)在不同的抗氧化评价体系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抗油脂氧化能力。在清除DPPH.、ABTS+时,各分级相之间的活性强弱表现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三个非果部位醇提物的正丁醇相和水分级相清除DPPH.和ABTS+的能力大小分别为:PZ>ZZ>YZ,PS>ZS>YS。在各部位的乙酸乙酯相中,清除DPPH.能力大小依次为:ZY>YY>PY;清除ABTS+能力大小依次为:YY>ZY>PY。杨梅非果部位醇取物的乙酸乙酯相具有很强的抗山茶油氧化的能力,0.03%添加量时的抗氧能力与0.02%的TBHQ相当。杨梅非果部位醇取物及其分级相的总酚含量与其清除DPPH.和ABTS+作用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2)用HPLC法测定杨梅各非果部位醇提物乙酸乙酯相中的代表性黄酮糖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杨梅素鼠李糖苷含量高低依次为枝>叶>皮,槲皮素鼠李糖苷含量高低依次为叶>枝>皮,二者的含量在皮中均是最低的。(3)杨梅非果部位醇取物体外FAS抑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树皮水分级相(PS)活性最强,其IC50为0.4μg/mL。在小鼠预防型动物试验模型中,PS能显著地降低试验小鼠的体重和体脂,并显著降低血液中TG、TC和LDL-c水平,抑制肝脏FAS的活性。同时,从肝脏切片和脂肪切片中可以看到,PS能显著地减少小鼠肝脏脂肪细胞的数量,并使脂肪细胞的体积明显变小。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的杨梅非果部位是植物多酚的优质资源,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有望开发成一种天然、安全、高效的生物抗氧化剂;同时,杨梅树皮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降脂减肥、控制体重的功效,具有作为食品功能因子和膳食补充剂开发的潜力。

全文目录


致谢  7-8
缩略词表  8-9
摘要  9-11
Abstract  11-13
目录  13-17
第一章 绪论  17-30
  1.1 我国的杨梅资源  17-18
  1.2 抗氧化原理和方法  18-22
    1.2.1 自由基的性质  18-19
    1.2.2 自由基对机体的作用  19-20
    1.2.3 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  20-22
      1.2.3.1 DPPH·法  20-21
      1.2.3.2 ABTS~(·+)法  21
      1.2.3.3 FRAP法  21
      1.2.3.4 Rancimat法  21-22
  1.3 肥胖  22-26
    1.3.1 肥胖现状及危害  22-23
    1.3.2 肥胖产生的原因  23-24
    1.3.3 肥胖药物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24-26
      1.3.3.1 食欲抑制剂  25-26
      1.3.3.2 脂酶抑制剂  26
      1.3.3.3 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  26
  1.4 脂肪酸合酶及其抑制剂  26-28
    1.4.1 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26-27
    1.4.2 FAS抑制剂与肥胖症  27-28
  1.5 研究内容  28-29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9-30
第二章 杨梅非果部位醇提物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30-46
  2.1 前言  30-31
  2.2 材料、试剂与仪器  31-32
    2.2.1 试验材料  31
    2.2.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31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1-32
  2.3 实验方法  32-37
    2.3.1 杨梅树叶、枝、皮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32
    2.3.2 样品水分含量测定  32
    2.3.3 总黄酮含量测定  32-33
    2.3.4 酚酸含量测定  33-34
    2.3.5 杨梅非果部位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34-37
      2.3.5.1 清除DPPH  34-35
      2.3.5.2 清除ABTS~(·+)  35-36
      2.3.5.3 抗油脂氧化能力测定(Rancimat法)  36-37
      2.3.5.4 全血体系的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37
  2.4 实验数据处理  37
  2.5 结果与分析  37-45
    2.5.1 杨梅非果部位醇提物各分级相的得率、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分析  37-38
    2.5.2 杨梅非果部位醇提物各分级产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38-43
      2.5.2.1 清除DPPH·能力  38-40
      2.5.2.2 清除ABTS~(·+)能力  40-42
      2.5.2.3 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的相关性  42-43
    2.5.3 杨梅树叶、枝和皮醇提物的抗油脂氧化能力  43-44
    2.5.4 全血体系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44-45
  2.6 小结  45-46
第三章 杨梅非果部位醇提物中特征性黄酮糖苷含量的测定  46-55
  3.1 前言  46-47
  3.2 材料和方法  47-49
    3.2.1 材料  47
    3.2.2 试验试剂  47
    3.2.3 仪器设备  47-48
    3.2.4 色谱条件  48
    3.2.5 样品前处理  48-49
    3.2.6 杨梅苷和槲皮苷标准溶液的配制  49
  3.3 实验数据处理  49
  3.4 结果与分析  49-54
    3.4.1 流动相选择  49
    3.4.2 波长的选择  49-50
    3.4.3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及检测限  50-51
    3.4.4 精密度试验  51-52
    3.4.5 回收率试验  52-54
    3.4.6 样品中杨梅苷和槲皮苷含量测定结果  54
  3.5 小结  54-55
第四章 杨梅非果部位醇提物的减肥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55-69
  4.1 前言  55
  4.2 材料、试剂与仪器  55-57
    4.2.1 试验材料  55-56
    4.2.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56
    4.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56-57
  4.3 试验方法  57-59
    4.3.1 杨梅非果部位醇提物对脂肪酸合成酶(FAS)抑制能力的测定  57
    4.3.2 杨梅树皮醇提物水分级相(PS)预防小鼠肥胖的动物试验研究  57-59
      4.3.2.1 小鼠分组  57-58
      4.3.2.2 试验处理  58
      4.3.2.3 血清制备  58-59
      4.3.2.4 血脂的测定  59
      4.3.2.5 肝脏和脂肪细胞切片观察  59
      4.3.2.6 肝脏脂肪酸合酶的活性测定  59
  4.4 实验数据处理  59
  4.5 结果与分析  59-67
    4.5.1 杨梅非果部位醇提物各分级相对FAS活性的抑制作用  59-60
    4.5.2 杨梅树皮醇提物水分级相(PS)减肥作用的动物试验结果  60-67
      4.5.2.1 模型组与实验组小鼠外观比较:  60-61
      4.5.2.2 小鼠体重的变化  61-62
      4.5.2.3 受试小鼠形态学指标的变化  62-63
      4.5.2.4 受试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63-64
      4.5.2.5 受试小鼠肝脏FAS活性的变化  64-65
      4.5.2.6 受试小鼠血清中瘦素含量的变化  65
      4.5.2.7 PS对实验小鼠肝脏细胞大小及肝脂含量的影响  65-67
      4.5.2.8 PS对实验小鼠脂肪细胞的影响  67
  4.6 小结  67-69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69-71
  5.1 结论  69-70
  5.2 展望  70-71
参考文献  71-79
作者简介  79

相似论文

  1. 白骨壤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S793.9
  2. 翡翠贻贝糖胺聚糖降血脂作用的研究,R285.5
  3.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4.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5. 藏药三果汤散抗氧化有效成分研究,R29
  6. 酢浆草提取物体外抗肿瘤和抗氧化研究,R285
  7. 杨梅落果花色苷的提取、纯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TQ914.1
  8. ABA和H2O2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玉米sHSPs和抗氧化防护酶的作用,S513
  9. “和美酵素”在断奶仔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S828.9
  10.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铁素体连接体材料的性能研究,TM911.4
  11. 芝麻饼粕中木酚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29
  12.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R-藻红蛋白的生物修饰及活性保护研究,TS201.21
  13. 脂肪酶催化猪油合成Vc脂肪酸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TS202.3
  14. 麦胚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10.1
  15. 山药蛋白质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55.1
  16. 控释复合肥对烤烟生理特性、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S572
  17. 云南十种辣椒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S641.3
  18. 金针菇水溶性物质与不溶性残渣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S646.15
  19. 菊花花器官耐热性研究及外源NO对菊花耐热性的影响,S682.11
  20. 植物精油对草莓和杨梅果实保鲜的作用及机理研究,S667.6
  21. 杨梅果实采后腐烂指数及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S667.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营养卫生、食品卫生 > 营养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