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超细氧化亚铜的形貌与粒度控制研究

作 者: 蒋志刚
导 师: 周康根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超细粉末 氧化亚铜 葡萄糖还原 形貌控制 粒度控制
分类号: TB38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1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液相法所得到的氧化亚铜粉末粒径小、纯度高、分散性能好,然而很多合成工艺采用如水合肼、亚硫酸钠等一些毒性较大的物质为还原剂或者添加剂,环境治理成本较高。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未添加任何添加剂的条件下,开发以葡萄糖为还原剂的环境友好的氧化亚铜制备方法。在碱性体系中,以葡萄糖为还原剂,通过改变加料混合方式、前驱体的性质、反应温度、pH值、反应物浓度等条件进行了超细氧化亚铜晶体的形貌和粒度控制研究,并就影响形貌和粒径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具体的研究结果归纳如下:不同的加料混合方式制备得到了球形的Cu2O晶体,其中在常温下将NaOH溶液缓慢加入CuSO4溶液中,再加入C6u12O6溶液的加料方式制备得到的Cu2O晶体粒度分布窄、分散性良好,实验重复性好。以CuO为前驱体时制备得到了立方形的Cu2O晶体;而以CuO与Cu(OH)2混合物为前驱体和Cu(OH)2胶体物为前驱体时都制备得到了分散性良好,粒度分布窄的球形的Cu2O颗粒,但是以CuO与Cu(OH)2混合物为前驱体时,反应的可重复性很差,粒径变化很大。反应温度改变对晶体的形貌没有明显的影响,仅仅对晶体粒径有影响。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得到的Cu2O晶体的粒径逐渐减小。当温度为40℃时,产物Cu2O粉末的平均粒径为3.11μm,其粒径分布很宽;当温度为50℃和60℃时,产物Cu2O粉末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08μm和1.80μm,而温度为50℃时产物粒度分布最窄。当温度高于60℃时,产物Cu2O颗粒为类球形,随着反应温度的继续升高,产物Cu2O粉末的平均粒径变化不大,从1.80μm下降至1.63μm。随着氢氧化钠浓度的增加,产物Cu2O晶体的形貌由球形过渡到类球形,最终转变成八面体。当氢氧化钠浓度由2.50mol/L增加至3.75mol/L时,产物球形Cu2O颗粒的平均粒径逐渐增大,由1.61μm增加至3.27μm,但是其粒径分布开始变宽,粒径开始变得不均匀。当葡萄糖浓度为0.40mol/L(葡萄糖用量不足)时,产物Cu2O颗粒的形貌为八面体;当葡萄糖浓度为0.50mol/L(葡萄糖用量为等当量)时,产物Cu2O颗粒的形貌为削角八面体;当葡萄糖浓度为0.625mol/L和0.75mol/L时,产物Cu2O颗粒的形貌为类球形;当葡萄糖浓度大于或等于1.00mol/L时,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得到的球形Cu2O粉末的平均粒径逐渐减小,由2.08gm下降至0.67μm,同时其粒径的标准偏差逐渐降低。当硫酸铜浓度较低时(即低于或等于0.25mol/L),产物Cu2O颗粒的形貌主要为立方形;而当硫酸铜浓度为0.125mol/L时,制备得到了形貌均一、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窄的立方形的Cu2O晶体。当硫酸铜浓度大于或等于0.50mol/L时,随着硫酸铜浓度的升高,得到球形的Cu2O晶体的粒径逐渐增大,由1.81μm增加至2.08μm。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本实验较好地实现了对氧化亚铜晶体的形貌和粒度的控制。该方法具有操作及设备简单,成本低,为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些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26
  1.1 氧化亚铜的基本性质  9-11
    1.1.1 超细粉体的特性  9-10
    1.1.2 氧化亚铜的基本理化性质  10-11
  1.2 氧化亚铜的应用前景  11-13
    1.2.1 在船舶防污涂料方面的应用  11
    1.2.2 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  11-12
    1.2.3 在热催化分解方面的应用  12
    1.2.4 在陶瓷和玻璃工业方面的应用  12-13
    1.2.5 在电子工业方面的应用  13
    1.2.6 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13
  1.3 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  13-24
    1.3.1 固相法  13-14
    1.3.2 电解法  14-16
    1.3.3 湿法  16-24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24-26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4-25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5-26
第二章 实验原理及方法  26-30
  2.1 引言  26
  2.2 实验原理  26-27
  2.3 实验方案  27-28
    2.3.1 试剂与仪器  27
    2.3.2 氧化亚铜的制备步骤  27-28
  2.4 粉体的表征  28-30
第三章 超细氧化亚铜的形貌控制研究  30-48
  3.1 前言  30
  3.2 单因素水平实验  30-41
    3.2.1 加料混合方式的影响  30-31
    3.2.2 前驱体性质的影响  31-33
    3.2.3 反应温度的影响  33-34
    3.2.4 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  34-37
    3.2.5 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37-39
    3.2.6 硫酸铜浓度的影响  39-41
  3.3 氧化亚铜生长机理探讨  41-47
    3.3.1 晶体生长机理  41-44
    3.3.2 影响氧化亚铜形貌的机理分析  44-47
  3.4 小结  47-48
第四章 超细氧化亚铜的粒度控制研究  48-63
  4.1 前言  48
  4.2 单因素水平实验  48-56
    4.2.1 反应温度的影响  48-50
    4.2.2 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  50-52
    4.2.3 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52-54
    4.2.4 硫酸铜浓度的影响  54-56
  4.3 氧化亚铜粒度控制机理探讨  56-61
    4.3.1 晶体粒度控制的基础理论  56-60
    4.3.2 影响氧化亚铜粒径的机理分析  60-61
  4.4 小结  61-63
第五章 结论  63-65
  5.1 结论  63-64
  5.2 问题与展望  64-65
参考文献  65-73
致谢  73-74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4

相似论文

  1. 形貌调控的Bi2S3基纳米晶光催化剂合成及性能研究,TB383.1
  2. 反相微乳液法合成α-半水石膏及其形貌控制,TQ177.3
  3. 氧化亚铜粉末、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TB383.2
  4. 过渡金属基微、纳米材料的水热/溶剂热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TB383.1
  5. 三维有序大孔Cu_2O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TB383.2
  6. 高性能掺镧锆钛酸铅压电陶瓷制备工艺研究,TQ174.6
  7. 沸石-TiO_2-Cu_2O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O643.36
  8. 稀土离子掺杂的硼、铝酸盐发光材料的形貌控制合成及性质研究,TB34
  9. 纳米复合半导体的制备、表征及光电性能研究,TB383.1
  10. CdCO_3形貌控制及CdS/CdCO_3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TB331
  11. L沸石的合成及晶形控制,O643.36
  12. 实现无强制解耦和适应性粒度控制的产品并行开发过程管理技术研究,TB497
  13. 以金属钴粉为原料制备四氧化三钴的新工艺研究,TQ138.12
  14. 累托石/氧化亚铜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X703.1
  15. 微波均相沉淀法制备超细碳酸钡粉体的研究,TB383.3
  16. 稀土磷酸盐及氧化物发光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发光性质,TB34
  17. 水热合成Cu_2O和Bi_2WO_6多面体及光催化性能研究的功能衰退,O643.36
  18. 介孔材料的介观结构与形貌控制,TB383.4
  19. 硒化镉纳米晶的合成与表征,TB383.1
  20. 印制电子用纳米金属及其氧化物的合成与表征,TB383.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工程材料学 > 特种结构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