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事业研究

作 者: 陈琪
导 师: 柴观珍
学 校: 天津商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社会救助 特点 启示 意义
分类号: D2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运用历史研究中的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以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的情况,总结了抗日战争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该时期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意义启示。本文第一章为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工作的意义、背景,以及该课题目前的研究情况,而后阐述了本文的重点难点。本文第二章为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的概况,主要阐述了社会救助的概念和对象,抗日战争时期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必要性以及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救助的理解。本文第三章为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事业的历史考察,分别以陕甘宁边区,山东抗日根据地和华中抗日根据地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抗日根据地为例,将弱势群体具体分为灾民、难民、烟民、孤老病弱等部分进行分类研究,阐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轨迹。本文第四章为抗日战争时期社会救助的经验及现实启示。通过前三部分对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工作开展情况地梳理分析,总结出该时期社会救助工作的一些显著特点和其对抗日根据地以及整个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最后得出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工作对建设和完善当代社会救助体系的启示。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前言  8-13
  1.1 本课题研究现状  8-11
    1.1.1 论著方面  8-9
    1.1.2 论文方面  9-11
  1.2 本论文研究意义  11
    1.2.1 理论意义  11
    1.2.2 实践意义  11
  1.3 本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1-13
    1.3.1 研究的重点、难点  11
    1.3.2 创新点  11-13
第二章 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概念界定及其必要性  13-17
  2.1 社会救助概念界定和主要救助对象  13-15
    2.1.1 社会救助概念界定  13-14
    2.1.2 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的主要对象  14-15
  2.2 抗日根据地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必要性  15-17
第三章 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事业的历史考察  17-36
  3.1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救助  17-23
    3.1.1 陕甘宁边区社会救助机构设置  17-18
    3.1.2 陕甘宁边区社会救助内容  18-23
  3.2 山东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  23-29
    3.2.1 山东抗日根据地救助机构设置  23-24
    3.2.2 山东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内容  24-29
  3.3 华中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  29-36
    3.3.1 华中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机构设置  30
    3.3.2 华中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  30-36
第四章 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的经验及现实启示  36-46
  4.1 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的特点  36-40
    4.1.1 具有鲜明的“战时社会救助”的特点并且与政治紧密联系  36
    4.1.2 充分发挥了政府和社会两个方面的救助功能和积极性  36-37
    4.1.3 放赈与自救相结合并以生产自救为主  37-38
    4.1.4 从实际出发并坚持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8-39
    4.1.5 救助思想以及救助手段先进  39-40
  4.2 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的意义  40-43
    4.2.1 战胜灾荒并挽救了大批灾难民  40
    4.2.2 促进了根据地农业以及副业的发展  40-41
    4.2.3 引发思想解放并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41
    4.2.4 提高了党的影响并建立了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关系  41-42
    4.2.5 克服了许多群众的悲观失望情绪并调动了广大贫苦大众的抗日积极性  42
    4.2.6 为以后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救助事业的建立积累了宝贵经验  42-43
  4.3 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对当今社会救助事业的启示  43-46
    4.3.1 维护社会稳定和保证政权巩固是社会救助的出发点  43
    4.3.2 设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良性的救助体系是社会救助工作的基础  43-44
    4.3.3 政府和社会通力合作是社会救助工作的推动力  44
    4.3.4 树立公平正义理念是社会救助应有之义  44-45
    4.3.5 立足社会实际并坚持与经济状况相适应是内在特点  45-46
总结与展望  46-47
参考文献  47-51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51-52
致谢  52-53

相似论文

  1. 中国当代汉语诗歌阐释方法上存在的问题,I207.25
  2.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3.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4.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与治理研究,D917
  5.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6.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新探,B521
  7.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9. 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研究,D632.1
  10.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研究,C913.68
  11. 钱理群文本解读特点初探,G633.3
  12. 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高职应用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H319
  13. 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民主化探究,D819
  14. 自主课堂构建,G424.21
  15. 全闽师范学堂与清末福建师范教育,G659.29
  16. 河南省燃化集团并购仰韶华源燃气公司案例研究,F271
  17.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18.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632.1
  19. 非政府组织社会救助管理研究,D632
  20.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及当代启示,G633.3
  21. 传统文明的转变,B0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的建设 > 思想建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