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因素分析

作 者: 张彦军
导 师: 王军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肿瘤学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Siewert分型 临床病理特征 淋巴结转移规律 预后因素 辅助化疗 复发
分类号: R73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患者根治术后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规律预后因素,探讨淋巴结转移高危区域、高危因素及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术且清扫淋巴结≥8个的AEG患者393例。包括Siewert I型26例,SiewertⅡ型139例,SiewertⅢ型228例。病理分期ⅠA期4例,ⅠB期24例,ⅡA期8例,ⅡB期94例,ⅢA期64例,ⅢB期97例,ⅢC期102例。手术共清扫淋巴结5119个,其中阳性淋巴结1492个。149例患者术后行辅助化疗,中位辅助化疗周期为3周期(1~9周期)。分析全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淋巴结转移高危区域,探讨性别、年龄、Siewert分型、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病理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清扫数、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度、N分期、阴性淋巴结数、辅助化疗因素等对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复发转移规律,对AEG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策略及化疗获益人群进行探讨。结果:1临床病理特征(1)本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70.0%(275/393),淋巴结转移度为29.1%(1492/5119);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6.4%(24/146),淋巴结转移度为8.3%(40/481);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69.2%(272/393),淋巴结转移度为31.3%(1452/4637)。(2)纵隔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在下段食管周围及隆突下;腹腔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在贲门(包括贲门右和贲门左)、胃小弯、胃左动脉旁、腹腔动脉、脾动脉及脾门旁。(3)Siewert各分型均可发生纵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均高于纵隔(χ2=13.487,P=0.000;χ2=52.775,P=0.000;χ2=53.214,P=0.000; χ2=3.223,P=0.073; χ2=59.900,P=0.000; χ2=34.107,P=0.000);SiewertⅠ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高于SiewertⅡ型及SiewertⅢ型(χ2=11.963,P=0.003),腹腔淋巴结转移度低于SiewertⅡ型及SiewertⅢ型(χ2=12.998,P=0.002)。(4)肿瘤最大径≥4cm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均高于肿瘤最大径<4cm组(χ2=13.636,P=0.000;χ2=64.767,P=0.000)。(5)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及淋巴结转移均增高,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χ2=35.305,P=0.000;χ2=134.034,P=0.000)。(6)低分化组淋巴结转移率及淋巴结转移度高于中高分化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4.468,P=0.000;χ2=120.099,P=0.000)。(7)有脉管癌栓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及淋巴结转移度高于无脉管癌栓组(χ2=7.946,P=0.005;χ2=112.723,P=0.000)。(8)粘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腺癌患者(χ2=8.710,P=0.000);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度无明显差异(χ2=2.714,P=0.099)。2影响肿瘤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1)单因素分析显示AEG的肿瘤浸润深度与肿瘤最大径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是肿瘤浸润深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3)。(2)单因素分析显示AEG的淋巴结转移与性别、肿瘤最大径、脉管癌栓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2)。3全组生存情况截止随访日期,共有215例患者死亡,1、3、5年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分别为81.7%、50.9%、38.7%。3.1临床病理因素与生存情况经胸手术入路与经腹手术入路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72,P=0.450)。Siewert分型中Ⅱ型预后最好,其次为SiewertⅢ型,SiewertⅠ型预后最差(χ2=7.186,P=0.028)。腺癌患者1、3、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粘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组(χ2=5.329,P=0.021)。肿瘤最大径≥4cm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1%、48.8%、36.1%,明显低于肿瘤最大径<4cm组患者的93.6%、66.0%、57.4%(χ2=8.694,P=0.003)。肿瘤低分化者、有脉管癌栓患者1、3、5年生存率均低于中高分化者、无脉管癌栓患者(χ2=5.244,P=0.022;χ2=6.622,P=0.010)。随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患者的1、3、5年生存率下降(χ2=32.974,P=0.000)。无淋巴结转移患者1、3、5年生存率优于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χ2=43.206,P=0.000)并随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加1、3、5年生存率逐渐下降(χ2=90.155,P=0.000)。将阴性淋巴结数分为>15个,≤15且>9个及≤9个3组,三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随阴性淋巴结数的减少生存率降低(χ2=7.455,P=0.024);将淋巴结转移度分为0%、≤50%及>50%三组,三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随淋巴结转移度的增加生存率下降(χ2=94.281,P=0.000)。4治疗模式(1)全组共有149例患者行术后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9%、54.4%、44.5%,均高于单纯手术组的77.9%、48.8%、35.2%(χ2=3.930,P=0.047)。(2)辅助化疗≥6周期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66.7%、57.7%,均高于辅助化疗<6周期组患者的85.0%、50.4%、40.3%(χ2=4.060,P=0.044)。(3)采用FOLFOX方案化疗者与FLP方案者1、3、5年生存率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016,P=0.156)。(4)分层分析显示: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度≤50%、肿瘤浸润深度为T1-T2期患者及中高分化癌患者,术后化疗与否生存率差异不显著(χ2=1.650,P=0.199;χ2=1.241,P=0.265;χ2=0.102,P=0.750;χ2=0.420,P=0.517)。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转移度≥50%者、肿瘤浸润深度为T3-T4期患者及低分化癌患者,术后化疗与单纯手术比较1、3、5年生存率均有所提高(χ2=4.081,P=0.03;χ2=6.794,P=0.000;χ2=7.192,P=0.007;χ2=4.836,P=0.028)。5预后因素分析(1)单因素结果显示Siewert分型、病理类型、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癌栓、T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N分期、阴性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度、辅助化疗为生存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2)COX回归模型多因素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辅助化疗为本组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6复发分析本组可随访到复发转移详细资料患者共92例。平均复发时间为17.3士1.8月,中位复发时间为12个月;复发发生部位依次为腹腔淋巴结61.8%(34/55)、吻合口38.2%(21/55)、纵隔淋巴结12.7%(7/55)、残胃3.6%(2/55);腹腔内脏器转移发生率为30.4%(28/92),其中肝转移为28.3%(26/92)、其次为肾上腺3.3%(3/92);腹腔外转移率为29.3%(27/92),其中锁上淋巴结10.9%(10/92)、肺脏9.8%(9/92)、脑转移6.5%(6/92)、骨转移5.4%(5/92);腹膜种植率为6.5%(6/92)。6.1复发转移组淋巴结转移与总体比较92例复发转移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分别为88.0%和39.0%,均高于总体淋巴结转移率的70.0%和29.1%,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2.467,P=0.000;χ2=45.667,P=0.000)。6.2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组腹腔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与分布(1)92例复发转移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分别为88.0%和44.6%,均明显高于总体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的69.0%和31.3%,统计学差异显著(χ2=13.347,P=0.000;χ2=66.886,P=0.000)。(2)复发转移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分别为14.3%和10.0%,与全组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的16.4%和8.3%比较,统计学无明显差异(χ2=0.097,P=0.760;χ2=0.336,P=0.562)。(3)复发转移组患者贲门(包括贲门左和贲门右)、胃左动脉旁组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总体相应各组淋巴结转移率(P<0.05);贲门、胃小弯、幽门、胃左动脉、肝总动脉组淋巴结转移度明显高于总体相应各组淋巴结转移度(P<0.05);下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度及转移率分别为16.7%和19.2%,与总体相应组的淋巴结转移度及转移率的14.0%和18.4%比较,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率高,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均高于纵隔;腹腔淋巴高危淋巴引流区包括贲门旁(贲门左和贲门右)、胃小弯侧、胃左动脉旁、肝总动脉旁、脾门及脾动脉旁,纵隔淋巴结高危淋巴引流区包括下段食管周围及隆突下;SiewertⅠ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高于SiewertⅡ型及SiewertⅢ型,腹腔淋巴结转移度低于SiewertⅡ型及SiewertⅢ型;建议放疗应依据不同Siewert分型转移特点及高危区域分布进行靶区设计。Siewert各分型放疗重点淋巴引流区为下段食管周围、胃周、肝总动脉旁及腹腔动脉淋巴引流区。SiewertⅠ还应包括中纵隔、SiewertⅡ型及SiewertⅢ型还应包括脾门及脾动脉淋巴引流区,但胃大弯不必考虑在内;淋巴结转移度较高的患者更应是术后放疗的重点人群。2局部区域复发以吻合口、腹腔淋巴结多见,建议术后放疗范围应重视复发高危区。3肿瘤最大径是T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4经胸手术入路与经腹手术入路在生存率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5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辅助化疗为AEG根治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6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手术组,术后获益人群为有淋巴结转移者、淋巴结转移度>50%、肿瘤浸润深度为T3-T4期及低分化癌患者,建议术后行辅助化疗。7辅助化疗≥6周期患者较<6周期患者生存优势明显。8FOLFOX方案与FLP方案在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全文目录


摘要  4-9
ABSTRACT  9-15
前言  15
材料与方法  15-18
结果  18-25
附图  25-33
附表  33-48
讨论  48-53
结论  53-54
参考文献  54-60
综述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放化疗研究现状  60-72
  参考文献  67-72
致谢  72-73
个人简历  73

相似论文

  1. CIF与CEF方案用于Ⅱ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R737.9
  2. 复发性卵巢癌的再次手术治疗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分析,R737.31
  3. 胃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预后影响,R735
  4. 全乳腺大切片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灶形态学变化及部分分子生物学特点研究,R737.9
  5. CEF/TE方案新辅助化疗与乳腺癌MAPK/PI3K通路及Ki67关系的研究,R737.9
  6. 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应用和改良的初步研究,R743.3
  7.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R743.3
  8. 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度分级相关性的研究,R735
  9. 78例IV期大肠癌预后因素分析,R735.34
  10. 直肠癌术后复发方式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735.37
  11. 垂体PRL腺瘤激素水平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分析,R736.4
  12. 绝经前乳腺癌辅助化疗致闭经的回顾性研究,R737.9
  13. 109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三线治疗方案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735.3
  14.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特征及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R737.14
  15. 正畸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R783.5
  16. Rathke囊肿的临床病理研究,R651.1
  17. 保胆取石(息肉)术后结石(息肉)复发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R657.4
  18.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c-erbB-2、CXCR4和ER-α等蛋白表达变化及其意义,R737.9
  19. 儿童首次自发性痫性发作后复发危险性的临床研究,R742.1
  20. hsCRP、BNP、vWf在TOAST分型中的意义及对不同亚型脑梗死复发的预测作用,R743.33
  21. RRM1、MDR1与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R737.3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消化系肿瘤 > 胃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