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的改性研究
作 者: 王任衡
导 师: 肖顺华
学 校: 桂林理工大学
专 业: 材料工程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3V2(PO4)3 PEG 钠掺杂 流变相法
分类号: TM9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聚阴离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单斜晶系结构磷酸钒锂(Li3V2(PO4)3)具有理论比容量高(197mAh/g)、结构稳定、可操作电压高、价格低廉、循环性能好及安全性高等优点而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但Li3V2(PO4)3较低的电导率和较小的Li+离子扩散系数严重影响了性能。本文以聚乙二醇(PEG)作为表面活性剂和碳源,金属钠元素(Na)掺杂改性,期望通过减小颗粒的粒径和碳包覆,改善Li3V2(PO4)3的电导率以及Li+脱嵌的速率,增强其电化学性能。主要内容如下:采用流变相法制备出Li3V2(PO4)3正极材料的前躯体。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了Li3V2(PO4)3/C复合材料,主要从PEG分子量、PEG组合和钠掺杂量等因素研究了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电流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等技术方法和手段对材料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一分子量PEG对Li3V2(PO4)3/C正极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700℃烧结15h得到纯晶相的结构,随着PEG分子量的增大,Li3V2(PO4)3/C的粒径呈现减小趋势;当添加的PEG分子量为10K(Mw=10000)时电化学性能最优,0.1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29.6mAh/g,30次循环后为117.8mAh/g;0.5C和1C下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23.8mAh/g和113.0mAh/g。研究了大小分子量PEG之间的复合对Li3V2(PO4)3/C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PEG组合体系在调控材料粒径和形貌方面要好于单一分子量的PEG;PEG35K(Mw=35000)与PEG200(Mw=200)之间的复合制备的Li3V2(PO4)3/C具有最小的粒径和最好的电化学性能,样品粒径在0.5-1μm之间;0.1C、0.5C和1C的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1.1、124.3和124mAh/g,经30次循环后,比容量分别保持在123.6、123.2和122.4mAh/g。研究钠离子对Li3V2(PO4)3/C的锂位进行了体相掺杂的改性,并研究了钠离子掺杂量对Li3V2(PO4)3/C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掺杂后,Li3V2(PO4)3的晶相结构不变,电化学性能有所提高,其中Na+掺杂量为5%时样品表现的电化学性能最佳:在0.1C、0.5C和1C下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30、130.6和129.1mAh/g,循环30次后放电比容量分别是128.1、125.6和124.6mAh/g。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目录 7-10 第一章 绪论 10-32 1.1 引言 10-11 1.2 锂离子电池简述 11-14 1.2.1 锂电的结构 12-13 1.2.2 锂离子电池的机理 13-14 1.3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正极材料 14-22 1.3.1 锂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 16-20 1.3.1.1 锂钴氧化物 16-17 1.3.1.2 锂镍氧化物 17-18 1.3.1.3 锂锰氧化物 18-20 1.3.2 聚阴离子型 20-22 1.3.2.1 橄榄石型LiFePO_411 20-22 1.3.2.2 Li_3V_2(PO_4)_3材料 22 1.4 磷酸钒锂正极材料 22-30 1.4.1 单斜相Li_3V_2(PO_4)_3的结构 23-24 1.4.2 磷酸钒锂的充放电机理 24-25 1.4.3 Li_3V_2(PO_4)_3的制备方法 25-28 1.4.3.1 高温固相法 25-26 1.4.3.2 微波法 26 1.4.3.3 水热法 26-27 1.4.3.4 流变相法 27-28 1.4.4 磷酸钒锂改性 28-30 1.4.4.1 碳包覆 28-29 1.4.4.2 金属掺杂 29-30 1.5 论文选题的依据、内容与创新 30-32 1.5.1 选题依据 30 1.5.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30 1.5.3 论文创新点 30-32 第二章 实验 32-37 2.1 实验材料 32-34 2.1.1 实验试剂 32-33 2.1.2 设备仪器 33-34 2.2 Li_3V_2(PO_4)_3制备实验方法 34 2.3 材料表征 34-35 2.3.1 形貌分析(SEM) 34-35 2.3.2 物相分析(XRD) 35 2.4 电池的组装 35-36 2.4.1 电池极片的制备 35 2.4.2 电池的组装 35-36 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36-37 2.5.1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36 2.5.2 循环伏安(CV)测试 36 2.5.3 交流阻抗(EIS)测试 36-37 第三章 PEG分子量对Li_3V_2(PO_4)_3/C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7-48 3.1 引言 37-38 3.2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38 3.2.1 样品的合成 38 3.2.2 样品表征 38 3.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38 3.3 结果与讨论 38-47 3.3.1 Li_3V_2(PO_4)_3/C晶型结构分析 38-39 3.3.2 Li_3V_2(PO_4)_3/C表面形貌的影响 39-41 3.3.3 不同分子量PEG对Li_3V_2(PO_4)_3/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1-47 3.3.3.1 首次充放电曲线 41-42 3.3.3.2 循环性能 42-45 3.3.3.3 循环伏安性能 45-46 3.3.3.4 交流阻抗研究 46-47 3.4 本章小结 47-48 第四章 组合PEG对Li_3V_2(PO_4)_3/C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8-71 4.1 引言 48 4.2 组合PEG作用机理 48 4.3 Li_3V_2(PO_4)_3/C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48-50 4.3.1 样品的制备 48-49 4.3.2 样品表征 49-50 4.3.3 样品电化学性能测试 50 4.4 结果与讨论 50-70 4.4.1 PEG10K组合系列 50-57 4.4.1.1 晶型结构分析 50-51 4.4.1.2 表面形貌分析 51-52 4.4.1.3 电化学性能分析 52-53 4.4.1.4 循环性能曲线 53-55 4.4.1.5 循环伏安性能 55-56 4.4.1.6 阻抗分析 56-57 4.4.2 PEG20K组合系列 57-63 4.4.2.1 晶型结构分析 57-58 4.4.2.2 表面形貌分析 58 4.4.2.3 电化学性能分析 58-62 4.4.2.4 循环伏安性能 62 4.4.2.5 阻抗分析 62-63 4.4.3 PEG35K组合系列 63-70 4.4.3.1 晶型结构分析 63-64 4.4.3.2 表面形貌分析 64-65 4.4.3.3 循环性能曲线 65-68 4.4.3.4 循环伏安性能 68-69 4.4.3.5 交流阻抗研究 69-70 4.5 本章小结 70-71 第五章 钠掺杂对Li_3V_2(PO_4)_3/C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71-81 5.1 引言 71 5.2 钠掺杂作用机理 71-72 5.3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 72-73 5.3.1 样品的制备 72-73 5.3.2 材料表征 73 5.3.3 电化学性能测试 73 5.4 结果及讨论 73-80 5.4.1 钠掺杂对Li_3V_2(PO_4)_3/C晶型结构的影响 73-74 5.4.2 钠掺杂对Li_3V_2(PO_4)_3/C表面形貌的影响 74-75 5.4.3 钠掺杂对Li_(3-x)Na_xV_2(PO_4)_3/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75-80 5.4.3.1 循环性能曲线 75-78 5.4.3.2 循环伏安性能 78-79 5.4.3.3 交流阻抗研究 79-80 5.5 本章小结 80-81 第六章 结论 81-82 致谢 82-83 参考文献 83-91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1
|
相似论文
-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Sn合金基碳复合材料的研究,TM912.9
-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M912.9
- 用于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贵金属钴的螯合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X76
- PEG诱导的雨生红球藻细胞融合与变异株的筛选,S968.49
-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黑磷与LiMn2O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M912
- PEG修饰水溶性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及与多肽相互作用的研究,O471.1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的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2
- LDPC码最小距离的研究与应用,TN911.22
- 硅基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TM912
- 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和Li[NixLi1/3-2x/3Mn2/3-x/3]O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2
- 水热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9Co0.1O2和LiNi1/3Co1/3Mn1/3O2,TM912
- 酚醛树脂热解炭包覆石墨化针状焦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TM912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15Al0.05O2的合成与改性,TM912
- 非接触式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TM912
- 氟代碳酸乙烯酯对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TM912
- LiFePO4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研究,TM912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M912
- 基于MSET的卫星关键部件异常监测方法,V556
- 新型交替嵌段聚氨酯与无规嵌段聚氨酯的合成、表征及生物相容性研究,TQ323.8
- 5-氟尿嘧啶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抑制肿瘤活性研究,TQ460.1
- PEG-400/H2O体系中四组分一锅法合成多氢喹啉类衍生物,O62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 > 蓄电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