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作 者: 程晓燕
导 师: 尹鸽平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化学工程与技术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负极 高温热解 循环性能
分类号: TM91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6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用高温热解法制备了硅/石墨/沥青热解碳复合材料,通过二次包覆、硼元素掺杂、铜基体刻蚀和碳酸锂溶液浸泡的方法对材料进行改性。采用XRD和SEM测试分析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及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900℃下热解制备了硅/石墨/沥青碳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组分不同比例时复合材料的性能,其中硅15mass%石墨35mass%材料性能最佳,首次可逆容量为621.3mAh/g,40次循环后为398mAh/g。二次包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材料的循环性能,对于硅20mass%石墨20mass%复合材料40次容量保持率,一次包覆的材料为58.1%,二次包覆的材料为66.6%。此外对比了PVDF和SBR两种粘结剂对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发现SBR做粘结剂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考察了硼掺杂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发现随着硼的质量分数增多,材料的容量先增加后降低,当硼含量为7.5mass%时,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脱锂容量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其首次嵌脱锂容量分别为1531mAh/g和1120.6mAh/g,经25次循环后容量下降缓慢,40次后脱锂容量基本稳定在460 mAh/g,容量保持率为41%,较不掺杂硼材料的容量高且循环稳定性好。用0.15mol/L的FeCl3溶液对铜基体进行刻蚀处理,对比了不刻蚀和刻蚀3min,6min后电池的性能。发现刻蚀3min几乎没有影响,刻蚀6min时效果最好,此时硅25mass%石墨25mass%材料的40次容量保持率为58.2%,不刻蚀的40次容量保持率为45.9%。从电化学阻抗谱知,铜箔刻蚀6min的电极在40次循环后阻抗较小。用饱和碳酸锂溶液和掺杂碳酸锂法对硅/碳复合材料进行了处理。对比发现,掺杂碳酸锂后材料首次容量提高,但随后循环中容量就低于不处理材料的容量,循环性能下降。用溶液浸泡的材料,虽然前几次容量比未处理材料的低,但其容量下降慢,循环性能比未浸渍材料有明显的提高。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绪论 10-24 1.1 前言 10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10-16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简史 10-11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1-12 1.2.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概况 12-13 1.2.4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概况 13-16 1.3 硅基负极材料 16-23 1.3.1 纯硅的性能研究 16-17 1.3.2 硅/惰性组分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17-18 1.3.3 硅合金的性能研究 18 1.3.4 硅/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18-21 1.3.5 硅/金属/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21-22 1.3.6 粘结剂对硅基材料性能影响研究 22-23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23-24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4-30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4-25 2.1.1 实验药品 24 2.1.2 实验仪器 24-25 2.2 材料的制备 25-27 2.2.1 球磨法制备硅材料 25-26 2.2.2 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 26 2.2.3 浸渍法制备改性复合材料 26 2.2.4 FeCl_3 溶液对铜基体刻蚀处理 26-27 2.3 物理测试 27 2.3.1 X 射线粉末衍射 27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27 2.4 电极制备及电池装配 27-29 2.4.1 电极制备 27-28 2.4.2 电极片热处理 28 2.4.3 电池组装 28-29 2.5 电化学性能测试 29-30 2.5.1 电池充放电测试 29 2.5.2 电池循环伏安测试 29 2.5.3 电池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29-30 第3章 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0-54 3.1 单质硅的性能研究 30-32 3.1.1 纯硅的电化学测试 31-32 3.2 石墨、沥青热解碳的性能 32-35 3.2.1 石墨、沥青热解碳的循环伏安特性 32-34 3.2.2 石墨、沥青热解碳的循环性能 34-35 3.3 硅/石墨/沥青热解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35-46 3.3.1 硅/石墨/热解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表征 35-37 3.3.2 硅/石墨/热解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37-42 3.3.3 硅/石墨/热解碳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特性 42-43 3.3.4 硅/石墨/热解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阻抗分析 43-45 3.3.5 循环后的电极形貌表征 45-46 3.4 二次包覆对硅/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46-51 3.4.1 二次包覆材料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46-48 3.4.2 二次包覆材料的阻抗分析 48-49 3.4.3 二次包覆材料的形貌表征 49-51 3.5 不同粘结剂对硅/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51-52 3.6 本章小结 52-54 第4章 硅/碳复合材料工艺的改进 54-76 4.1 掺杂单质硼对硅/碳复合材料的影响 54-65 4.1.1 Si/G/C/B 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表征 54-56 4.1.2 Si/G/C/B 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特性与充放电性能 56-59 4.1.3 Si/G/C/B 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 59-60 4.1.4 Si/G/C/B 复合材料电极循环前后的形貌表征 60-61 4.1.5 不同和膏比例对Si/G/C/B 复合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 61-64 4.1.6 极片热处理对Si/G/C/B 复合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 64-65 4.2 基体刻蚀对硅/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65-71 4.2.1 铜箔基体的表面形貌表征 65-66 4.2.2 铜箔基体刻蚀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66-69 4.2.3 基体刻蚀电极片循环前后的形貌表征 69-70 4.2.4 电化学阻抗分析 70-71 4.3 碳酸锂对硅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71-75 4.3.1 碳酸锂处理材料的充放电性能 71-73 4.3.2 碳酸锂处理材料的循环性能 73-74 4.3.3 碳酸锂处理材料的电化学阻抗分析 74-75 4.4 本章小结 75-76 结论 76-77 参考文献 77-86 致谢 86
|
相似论文
-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Sn合金基碳复合材料的研究,TM912.9
- 用于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贵金属钴的螯合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X76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及Li2FeSiO4的合成及改性研究,TM912
- 纳米磷酸铁锂的制备与改性,TM912
- 多孔五氧化二钒电极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O614.511
- La_(0.7)Sr_(0.3)MnO_3包覆LiFePO_4/C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M912
- 中高温热泵自然工质的理论与实验循环性能研究,TK115
- 联合循环机组的性能模型研究及应用,TM611.3
- CO_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实验研究与性能优化,TB651
- 离子液体/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研究,O631.23
- 超级电容器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M53
- 高温气冷堆气体透平循环分析及堆芯动态仿真研究,TL424
- 间冷循环燃气轮机性能优化与仿真研究,TK472
- Sn_xTi_(1-x)O_2固溶体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TM912
- 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5O12的制备与改性研究,TM912
- 石墨负极低温性能影响因素及改进研究,TM912
- 洋葱状碳纳米颗粒/SnO_2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TM912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的研究,TM912
- 三维介孔LiFePO_4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O614.111
- 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TB383.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 > 蓄电池 > 各种材料蓄电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