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反胶束萃取花生蛋白及其体系特性研究

作 者: 高艳秀
导 师: 陈复生
学 校: 河南工业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反胶束 萃取 花生蛋白 粒径 结构特性
分类号: TS20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反胶束萃取技术是一种可以同时分离植物蛋白和油脂的新型高效分离技术,而花生蛋白的营养价值较高,因此,研究反胶束技术萃取花生蛋白的生产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和对比了有无超声作用条件下SDS和DTAC反胶束体系萃取花生蛋白的最佳前萃和后萃工艺条件,优化了超声辅助AOT反胶束体系萃取花生蛋白前萃和后萃工艺条件,并对AOT反胶束体系的特性及介尺度结构进行研究,最后对比研究了上述反胶束体系及萃取方式萃取的花生蛋白与常规碱溶酸沉法制备的花生蛋白和市售滚筒干燥法制备的花生蛋白的功能特性和结构差异。用SDS和DTAC两种反胶束体系萃取花生蛋白,研究有无超声作用条件下,两种反胶束体系萃取花生蛋白的最佳前萃和后萃工艺条件。结果显示,使用超声辅助反胶束萃取花生蛋白,前萃率可以提高15%左右,后萃率可以提高10%左右,且显著缩短了萃取时间。进一步研究超声辅助AOT反胶束体系萃取花生蛋白的前萃后萃工艺条件,并对前萃后萃工艺进行优化,并与SDS和DTAC两种反胶束体系的最优工艺条件进行比较,得出AOT反胶束体系最适合萃取花生蛋白,且萃取率较高。依据动态光散射原理,使用Zeta Plus仪器测定AOT反胶束的介尺度结构。研究了不同AOT浓度的反胶束溶液中胶束的粒径分布,并研究其萃取完花生蛋白的前萃液中颗粒的粒径分布,得到了反胶束粒径分布与花生蛋白萃取的关系:当粒径主要分布在6.0nm~7.0nm时,花生蛋白前萃率最大,此时AOT浓度为0.06g/mL。研究不同反胶束体系及不同萃取方式萃取的花生蛋白的功能特性及结构,并与碱溶酸沉法制备的花生蛋白和滚筒干燥法制备的花生蛋白做对比。发现利用反胶束萃取的花生蛋白的色泽、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都较好;对比扫描电镜的图片可以看出,反胶束制备的花生蛋白的粒度较小;FTIR和DSC研究结果表明,反胶束萃取使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部分β-折叠和无序结构转变成β-转角,但蛋白并未发生较大性;X-射线衍射研究结果表明,反胶束萃取后花生蛋白的微观晶体结构并无显著变化。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缩略词表  7-11
第一章 绪论  11-23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3
  1.2 反胶束技术的研究概况  13-21
    1.2.1 表面活性剂及其分类  13-14
    1.2.2 反胶束的形成  14
    1.2.3 胶束的形状和大小  14-15
    1.2.4 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原理  15-18
    1.2.5 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研究概况  18-21
  1.3 研究存在的问题  21
  1.4 研究的目标  21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21-23
第二章 不同反胶束体系及萃取方式萃取花生蛋白质的研究  23-35
  2.1 前言  23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3-26
    2.2.1 试验材料  23-24
    2.2.2 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  24
    2.2.3 试验方法  24-26
  2.3 结果与讨论  26-33
    2.3.1 原料主要成分  26
    2.3.2 蛋白质定量分析标准曲线  26
    2.3.3 不同反胶束体系及萃取方式前萃花生蛋白的单因素试验  26-31
    2.3.4 不同反胶束体系及萃取方式后萃花生蛋白的单因素试验  31-33
  2.4 本章小结  33-35
第三章 AOT 反胶束体系萃取花生蛋白质的规律研究  35-54
  3.1 前言  35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5-36
    3.2.1 试验材料  35
    3.2.2 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  35-36
    3.2.3 试验方法  36
  3.3 结果与讨论  36-53
    3.3.1 AOT 反胶束前萃花生蛋白的单因素试验研究  36-41
    3.3.2 AOT 反胶束前萃花生蛋白的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  41-47
    3.3.3 AOT 反胶束后萃花生蛋白的单因素试验研究  47-50
    3.3.4 AOT 反胶束后萃花生蛋白的正交优化试验研究  50-52
    3.3.5 三种反胶束体系萃取花生蛋白的对比研究  52-53
  3.4 本章小结  53-54
第四章 AOT 反胶束体系的特性及介尺度结构研究  54-62
  4.1 前言  54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4-56
    4.2.1 试验材料及主要试剂  54
    4.2.2 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  54-55
    4.2.3 试验方法  55-56
  4.3 结果与讨论  56-60
    4.3.1 不同 AOT 浓度的反胶束溶液及其前萃液的 W0值与浓度的关系研究  56-57
    4.3.2 不同 AOT 浓度的反胶束溶液及其前萃液的粘度与浓度的关系研究  57-58
    4.3.3 折光特性研究  58
    4.3.4 粒径分布规律研究  58-60
  4.4 本章小结  60-62
第五章 不同反胶束体系萃取花生蛋白质的结构与特性研究  62-76
  5.1 前言  62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62-65
    5.2.1 试验材料及主要试剂  62-63
    5.2.2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63
    5.2.3 试验方法  63-65
  5.3 结果与讨论  65-75
    5.3.1 花生蛋白的蛋白含量研究  65-66
    5.3.2 花生蛋白的色度研究  66
    5.3.3 花生蛋白的溶解特性研究  66-67
    5.3.4 花生蛋白的持水性研究  67-68
    5.3.5 花生蛋白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研究  68
    5.3.6 花生蛋白的扫描电镜微观结构研究  68-70
    5.3.7 花生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研究  70-73
    5.3.8 花生蛋白的热特性研究  73-74
    5.3.9 花生蛋白结晶特性的研究  74-75
  5.4 本章小结  75-76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76-78
  6.1 结论  76-77
  6.2 展望  77-78
参考文献  78-83
致谢  83-84
个人简介  84-85

相似论文

  1. 几种天然产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评价和应用,R284.1
  2. 苯并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O626.23
  3. 磷肥副产氟硅酸钠含氯废水的回收利用研究,X786
  4. 玉米挥发性物质提取方法优化设计与应用,S513
  5. 蛋膜固相萃取在环境水样微量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X832
  6. 碳纳米材料在痕量元素分离富集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TB383.1
  7. DMF+KSCN萃取分离苯和环己烷及液液平衡研究,TQ028.3
  8. 油茶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功能评价,TS225.16
  9. 二次杀菌南京盐水鸭风味及脂肪氧化的影响分析,TS251.68
  10. 小麦抗性淀粉含量的差异及其与面粉品质的关系,S512.1
  11. 不同粒径花生壳添加湿润剂和营养液在黄瓜育苗中的应用,S642.2
  12. 南果梨香气成分分析及其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变化,S661.2
  13. 微晶蒽固相萃取与光谱法联用分离富集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X832
  14. 太湖北部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X832
  15. 环境友好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的萃取作用研究,O647.2
  16. 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在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研究,O658.2
  17. 黄淮水系河南段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赋存特征及来源解析,X832
  18. 温度控制离子液体微富集技术在环境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X132
  19. Ni/硅橡胶导电复合材料的粒径效应,TB333
  20.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O631.3
  21. 分散液相微萃取—色谱联用技术在有机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X830.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基础科学 > 食品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