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河北省天桂山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演化

作 者: 陈琢
导 师: 黄华芳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天桂山地区 喀斯特地貌系统 形成演化过程 耗散结构理论
分类号: P93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河北省天桂山地区发育有丰富的具北方特色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但基础性和系统性研究工作较少,而且已有的研究多偏重于洞穴景观资源的类型和特点,尚未形成对区域喀斯特地貌系统形成演化规律的整体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区域喀斯特地貌系统研究的角度,对天桂山地区喀斯特地貌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整体研究,分析了各自然地理因子对喀斯特地貌系统形成演化过程的制约和影响,以此为基础,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天桂山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演化模式。得出以下结论:(1)天桂山地区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主要有落水洞、溶蚀谷地、干谷、塔状丘峰、天生桥等;地下喀斯特岩溶洞穴可分侵蚀型和堆积型两大类,前者多发育各种窝穴、流痕、边槽等侵蚀-溶蚀景观及坍塌(堆积)景观,化学沉积景观较少;后者各种化学堆积景观丰富。(2)天桂山地区第四纪以来经历了多次间歇性构造抬升运动,受其影响和控制,喀斯特地貌景观在平面上呈现沿断裂走向发育和展布特点,在垂向上不同时期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形态具有成层性分布特征。(3)天桂山地区喀斯特地貌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受到多种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其中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地质条件不仅提供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还控制着地貌系统的展布格局;气候条件中温度及降水量的变化对喀斯特溶蚀率影响较大,制约着喀斯特地貌系统形成演化的进程。(4)从耗散结构理论观点来看,喀斯特地貌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环境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第四纪以来,研究区经历了五次间歇性构造抬升运动,其中发生在更新世期间的三次构造抬升运动持续时间长、抬升幅度大、波及范围广,对整个喀斯特地貌系统的演化过程影响较大,而全新世期间的两次构造抬升运动时间短、抬升幅度小,对整个喀斯特地貌系统的演化过程影响也较小。在强烈的构造抬升阶段,随着系统外界负熵流的增大,系统通过地势升高、岩石破裂、侵蚀溶蚀空间扩大、洞穴的坍塌和沉积等也使内部熵快速增大,呈现的结果是系统总熵增增大,系统逐渐进入无序态。而在构造相对稳定期,系统外界负熵流虽然减小,但此时期系统结构的调整仅表现为岩石侵蚀溶蚀空间扩大、洞穴进一步发育(包括较小规模的岩石崩落、各类物质沉积)等,系统能耗率较小,导致系统总熵增逐渐减小,系统向相对稳定的有序态演化。因此,每次强烈的构造抬升运动都会打破系统以前的相对有序状态,使系统进入新的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第四纪以来,研究区喀斯特地貌系统经历了更新世期间三次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循环演化过程,而全新世的两次构造运动因时间较短,抬升幅度不大,对喀斯特地貌系统的稳定性影响不大,整个系统仍保持着远离平衡态的有序结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9
1 绪论  9-15
  1.1 研究背景  9-13
    1.1.1 国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9-10
    1.1.2 国内研究历史及现状  10-11
    1.1.3 太行山及邻近地区喀斯特地貌研究概况  11-13
  1.2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3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5
2 天桂山地区自然地理条件  15-19
  2.1 研究区范围  15
  2.2 自然地理条件  15-19
    2.2.1 气候条件  15-16
    2.2.2 水文条件  16
    2.2.3 植被条件  16-17
    2.2.4 地质基础条件  17-19
3 研究区喀斯特地貌类型及分布  19-30
  3.1 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及分布  19-23
    3.1.1 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  19-22
    3.1.2 地表喀斯特地貌分布规律  22-23
  3.2 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及分布  23-30
    3.2.1 地下河  23-24
    3.2.2 溶洞  24-25
    3.2.3 洞穴沉积物  25-29
    3.2.4 喀斯特洞穴分布规律  29-30
4 研究区喀斯特地貌与自然地理因子相关性分析  30-41
  4.1 地质基础条件与喀斯特地貌发育  30-32
    4.1.1 岩石地层  30-31
    4.1.2 地质构造  31
    4.1.3 新构造运动  31-32
  4.2 气候条件与喀斯特地貌发育  32-35
    4.2.1 气候与喀斯特作用  32-33
    4.2.2 气候变迁与喀斯特地貌形成  33-35
  4.3 岩性条件与喀斯特地貌发育  35-36
    4.3.1 碳酸盐岩的岩石成分与溶蚀的关系  35
    4.3.2 研究区岩石成分与喀斯特地貌形成  35-36
  4.4 水文条件与喀斯特发育  36-39
  4.5 植被与喀斯特地貌发育  39-41
    4.5.1 新生代植被演化过程  39
    4.5.2 植被与溶蚀速率  39-41
5 天桂山地区喀斯特地貌演化模式  41-49
  5.1 耗散结构理论及其特征  41-42
    5.1.1 时间不可逆性  41
    5.1.2 有序和无序  41-42
    5.1.3 平衡态和非平衡态  42
  5.2 喀斯特地貌系统与耗散结构理论  42-43
    5.2.1 喀斯特地貌发育与熵的关系  42-43
    5.2.2 研究区喀斯特地貌系统能量体系  43
  5.3 喀斯特地貌系统形成演化模式  43-49
    5.3.1 新近纪喀斯特地貌形成演化  44
    5.3.2 第四纪以来的喀斯特地貌演化  44-49
6 结论与讨论  49-51
参考文献  51-54
致谢  54

相似论文

  1.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区域经济系统演化机制研究,F127
  2.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桂林漓江旅游地演化过程及机制,F224
  3. 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的中学化学生成性教学,G633.8
  4.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G633.6
  5. 基于耗散结构的产业创新系统运行机制与评价研究,F273.1
  6.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山西产业结构调整,F127
  7.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我国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研究,D630
  8. 有利于节能的重庆市公共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研究,U491.17
  9. 自组织理论在虚拟企业中的应用研究,TH166
  10. 汗法治疗杂病思路辨析,R243
  11. “李约瑟难题”的由来、解答及理论启示,N031
  12. 我国现行电子政务的自组织特性分析,D630
  13. 基于城市资源与环境系统复杂性的环境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X24
  14. 复杂矿井通风网络解算及参数可调度研究,TD724
  15.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D912.29
  16. 区域创新系统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F124.3
  17. 耗散结构视域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G633.3
  18. 生物荧光成像与人嗜中性粒细胞信号转导动力学的研究,Q26
  19. 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在河流动力学领域中的应用,TV143
  20. 大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结构演化机理与优化方法研究,U491.17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自然地理学 > 部门自然地理学 > 地貌学(地形学) > 岩溶(喀斯特)地貌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