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区域创新系统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

作 者: 万伟平
导 师: 黄斌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系统论 耗散结构理论 区域创新系统 运行机制 科技创新政策
分类号: F12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22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区域化特征,区域正逐渐成为经济协调的重要基础。与国家经济发展一样,当代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不再依赖要素和资源,而主要是依赖科技创新。特别是本地化的自主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内在动力,无论是区域内产业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长期创新累积的结果。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和区域经济参与者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从区域层次来研究创新系统乃是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区域创新系统的科技创新过程中,由于创新主体的多样性、创新过程的不可分割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创新收益的非独占性等原因,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状况下,市场机制不能完全实现对全社会有益的最优资源配置,也就不可能产生最大的创新绩效。此外,也可能存在市场机制虽然具有调节能力,但调节的方向与区域系统的利益发生矛盾。这都需要政府的力量参与调节,以保证全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为促进区域内各创新主体之间知识、信息和资源交流,实现创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提高区域创新绩效,当地政府机构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政策选择。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系统论视角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特征、组成、结构、运行机制及创新障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区域创新系统在非线性机理和涨落机理下,存在两种作用机制,即在微观层面上包括知识、信息和资源的流动;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产业集聚—产业群集—创新群集。并在此基础上从创新主体、创新界面和创新环境三个层面提出了一套基于演进范式的科技政策体系,在政策过程中强调政府的学习以及科技创新政策的选择与区域创新系统两种机制的协同演化。最后,对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系统论视角的全新考察。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9
1 绪论  9-16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3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研究方法  13-14
    1.3.1 主要贡献  13
    1.3.2 研究思路、方法及目的  13-14
  1.4 本文的结构与研究内容  14-16
    1.4.1 本文的结构  14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16
2 区域创新系统概述  16-23
  2.1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  16-17
  2.2 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  17-19
    2.2.1 区域创新系统的整体性  17
    2.2.2 区域创新系统的开放性  17
    2.2.3 区域创新系统的非平衡性  17-18
    2.2.4 区域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性  18-19
  2.3 区域创新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19-23
    2.3.1 区域创新系统的组成要素  19-20
    2.3.2 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结构  20-21
    2.3.3 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  21-23
3 系统论视角下的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  23-33
  3.1 耗散结构理论概述  23-25
    3.1.1 耗散结构的概念  23
    3.1.2 耗散结构的演化机制  23-25
  3.2 基于系统论的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机理  25-27
    3.2.1 熵变机理  25
    3.2.2 涨落机理  25-26
    3.2.3 自组织作用机理  26
    3.2.4 非线性作用机理  26-27
  3.3 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  27-33
    3.3.1 知识、信息和资源(人才)的流动  28-30
    3.3.2 产业集聚—产业群集—创新群集  30-33
4 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障碍分析  33-37
  4.1 主体障碍  33-34
  4.2 知识、信息障碍  34-35
  4.3 系统障碍  35
  4.4 政策障碍  35-36
  4.5 环境障碍  36-37
5 科技创新政策概述  37-42
  5.1 科技创新政策的概念  37-38
  5.2 科技创新政策过程  38-42
    5.2.1 科技创新政策问题的提出  38
    5.2.2 科技创新政策制定  38-39
    5.2.3 科技创新政策执行  39
    5.2.4 科技创新政策评估  39-42
6 区域创新系统的科技创新政策选择及其评估  42-57
  6.1 基于演进范式的科技创新政策的理论基础  42
  6.2 区域创新系统的科技创新政策问题的提出  42-43
  6.3 区域创新系统的科技创新政策选择  43-56
    6.3.1 面向创新主体的政策  44-47
    6.3.2 面向创新界面的政策  47-50
    6.3.3 面向创新环境的政策  50-52
    6.3.4 政府的有限理性与学习  52-54
    6.3.5 科技创新政策与知识、信息、资源流动和产业集聚—产业群集的协同演化  54-56
  6.4 科技创新政策的评估  56-57
7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科技创新政策考察  57-65
  7.1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57-58
  7.2 深圳高新区的科技创新政策  58-62
    7.2.1 创新主体方面  58-60
    7.2.2 创新界面方面  60
    7.2.3 创新环境方面  60-62
  7.3 深圳高新区科技创新政策的启示  62-65
    7.3.1 深圳高新区科技创新政策的优点  62-63
    7.3.2 深圳高新区科技创新政策的不足  63-65
8 本文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哲学反思  65-69
  8.1 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张力及其互动  65-66
  8.2 耗散结构理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启示  66-69
9 结语  69-70
致谢  70-71
参考文献  71-74
附录  74

相似论文

  1. 当代广告舆论化现象研究,G206
  2.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3.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F273.1
  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实施对策研究,R95
  5. 煤炭企业节能运行机制评价研究,F206
  6. 我国军队律师职能研究,E266
  7. 苏州地区人民调解制度运作实证研究,D926
  8. 基于系统论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探讨,G647.4
  9. 基于准则变迁的会计政府监管问题研究,F233
  10. 国家实验室运行机制研究,G311
  11.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激励的长效运行机制研究,F276.44
  12. 济南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行机制分析,G633.96
  13. 民间融资的政府监管体制与机制研究,D922.28;D922.1
  14. 农业机械新产品开发的设计链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TB472
  15. 汉武帝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D691
  16. 区域创新文化作用分析及评价—以山东省为例,G127
  17.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诗经三译本比析,H315.9
  18.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法制化研究,D922.1
  19. 区域创新系统中FDI溢出效应研究,F832.6
  20. RIS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研究,F273.1;F224
  21.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区域经济系统演化机制研究,F1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经济建设和发展 > 技术发展与革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