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在河流动力学领域中的应用

作 者: 徐国宾
导 师: 练继建;曹楚生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水利水电工程
关键词: 最小熵产生原理 最小能耗率原理 耗散结构理论 冲积河流 稳定渠道 渠首工程
分类号: TV14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644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非平衡态热力学的两个基本理论—最小熵产生原理和耗散结构理论,并根据熵产生与能耗率关系,得出最小熵产生原理与最小能耗率原理二者等价的推论。然后将最小能耗率原理和耗散结构理论移植到河流动力学领域。应用这两个基本理论主要研究解决了以下问题(1)通过分析研究指出杨志达(Yang C.T.)等人提出的最小能耗率原理存在着某些缺陷。继而基于最小熵产生原理重新推导出流体最小能耗率原理的一般数学表达式。(2)指出河流系统中的熵与熵产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冲积河流在调整过程中,力求使水流的熵产生或能耗率趋于最小值,而不是使熵趋于最大值。当河流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水流的熵产生或能耗率为最小值。最小熵产生原理或最小能耗率原理保证了河流在相对平衡状态的稳定性。(3)基于最小能耗率原理,以水流能耗率作为目标函数,以水流连续方程、水流运动方程及悬移质挟沙力公式或推移质输沙率公式作为约束条件,通过对目标函数求条件极值,分别推导出以悬移质造床为主的显式河相关系式和以推移质造床为主的显式河相关系式。(4)应用最小能耗率原理解释了河型成因。自然界中河流之所以会形成不同河型,是受内因和外因两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内因就是河道水流能耗率有趋于最小值倾向,外因就是约束水流的各种外界条件。(5)应用耗散结构理论解释了河型转化。河型转化是在外界条件缓慢变化过程中,超过某一临界值而发生的突变,这种突变相当于热力学中的非平衡相变,是由某些参数的渐变引起的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6)将最小能耗率原理应用到稳定渠道设计中。以水流能耗率作为稳定渠道设计的目标函数,分别以渠道不冲不淤平衡和冲淤平衡作为约束条件,建立起稳定渠道优化设计数学模型,求解渠道底宽、水深、比降的优化值及相应流速。(7)将最小能耗率原理应用到低水头弯道式引水枢纽设计中。以水流能耗率作为目标函数,并应用与弯道有关的约束条件,对枢纽中的引水弯道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结果给出了引水弯道底宽、曲率半径、中心长度、纵向比降、水深、流速。(8)通过对实际工程资料分析,阐明了低水头有坝(闸)引水枢纽泄洪冲沙闸宽度设计的原则。然后根据由最小能耗率原理导出的河相关系式,计算出闸前主槽水深、流速,并将其代入堰流公式进行水力学计算,求得泄洪冲沙闸宽度。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3-18
  1.1 课题研究意义及现状  13-15
  1.2 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综述  15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5-18
第二章 经典热力学概论  18-28
  2.1 引言  18
  2.2 热力学系统及其分类  18-19
  2.3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19-20
  2.4 平衡态与非平衡态  20-22
  2.5 稳定与平衡  22-23
  2.6 基本热力学方程及平衡判据  23-25
  2.7 对称性与有序  25-26
  2.8 小结  26-28
第三章 非平衡态热力学基本理论  28-52
  3.1 开放系统的状态与熵变  28-29
  3.2 局域平衡假设及基本方程  29-34
  3.3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34-36
  3.4 线性非平衡态与最小熵产生原理  36-40
  3.5 非线性非平衡态与耗散结构理论  40-49
  3.6 最小熵产生原理和耗散结构理论适用范围  49
  3.7 熵产生与能量耗散函数关系  49-50
  3.8 小结  50-52
第四章 流体最小熵产生原理与最小能耗率原理  52-67
  4.1 最小能耗率原理研究回顾及述评  52-56
  4.2 流体运动的三个基本方程  56-59
  4.3 流体的熵平衡方程  59-61
  4.4 流体的能量耗散函数及能耗率  61-64
  4.5 流体最小熵产生原理与最小能耗率原理等价  64-65
  4.6 小结  65-67
第五章 河流动力过程分析  67-86
  5.1 冲积河流自动调整与水流最小能耗率原理  67-70
  5.2 河相关系研究  70-76
  5.3 河型成因分析  76-81
  5.4 河型转化与耗散结构  81-84
  5.5 小结  84-86
第六章 最小能耗率原理在稳定渠道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86-105
  6.1 稳定渠道的概念、分类及适用条件  86
  6.2 稳定渠道现有设计方法综述  86-88
  6.3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88-90
  6.4 稳定渠道优化设计目标函数  90-91
  6.5 渠道不淤流速与不冲流速  91-95
  6.6 不冲不淤平衡渠道优化设计  95-99
  6.7 冲淤平衡渠道优化设计  99-104
  6.8 小结  104-105
第七章 最小能耗率原理在渠首引水防沙设计中的应用  105-118
  7.1 无坝引水枢纽口门位置选择及防沙布置  105-106
  7.2 有坝(闸)引水枢纽布置型式及适用条件  106-110
  7.3 弯道式引水枢纽中弯道的优化设计  110-114
  7.4 有坝(闸)枢纽泄洪冲沙闸宽度的计算  114-116
  7.5 枢纽的河势规划及河道整治  116-117
  7.6 小结  117-118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118-120
  8.1 结论  118-119
  8.2 展望  119-120
参考文献  120-12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26-127
致谢  127

相似论文

  1.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区域经济系统演化机制研究,F127
  2.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桂林漓江旅游地演化过程及机制,F224
  3. 印尼LAMATANG河穆印电厂水域温排放数值模拟,TV135
  4. 河北省天桂山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演化,P931.5
  5. 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的中学化学生成性教学,G633.8
  6.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G633.6
  7. 顺直冲积性河道河相关系和稳定指标研究,TV147
  8. 胜利桩海地区新近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9. 基于耗散结构的产业创新系统运行机制与评价研究,F273.1
  10.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山西产业结构调整,F127
  11.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我国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研究,D630
  12. 有利于节能的重庆市公共交通运输结构优化研究,U491.17
  13. 自组织理论在虚拟企业中的应用研究,TH166
  14. 汗法治疗杂病思路辨析,R243
  15. “李约瑟难题”的由来、解答及理论启示,N031
  16. 我国现行电子政务的自组织特性分析,D630
  17. 基于城市资源与环境系统复杂性的环境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X24
  18. 复杂矿井通风网络解算及参数可调度研究,TD724
  19.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D912.29
  20. 区域创新系统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F124.3
  21. 耗散结构视域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G633.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基础科学 > 泥沙动力学、河流动力学 > 河流动力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