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泡菜中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

作 者: 杨永亮
导 师: 李汴生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食品工程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分离鉴定 培养条件优化 培养基优化 增殖因子优化
分类号: TS20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属于乳酸菌科中的乳杆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是人体胃肠道的益生菌群,是正常菌群中的优势菌,它能代谢能产生有机酸、过氧化氢、双乙酰和细菌素等物质,这些物质能够抑制病原菌和腐败菌,是微生态制剂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原因之一。植物乳杆菌除了具有以上的功能外,在食品中的应用也很广,尤其在酸性发酵食品中的作用广泛,如泡菜的制作。本研究从市售的泡菜中分离得到一株乳酸菌,经其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以及乳酸定性等方面鉴定其为植物乳杆菌,并且深入研究其的生长培养条件、培养基优化,增殖因子对其生长繁殖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培养条件优化和培养基。研究结果与内容如下:1、通过实验得出了植物乳杆菌生长曲线及pH值的变化曲线,依据生长曲线可以确定植物乳杆菌的对数末期为18h。2、培养条件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A培养温度、B培养时间和C培养基起始pH等三因素的显著性主次为A=C>B,即培养温度和培养基pH值同样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温度影响乳酸菌菌体的生长代谢,同时也影响其细胞内酶系相应的活性;最佳的组合为培养温度为34℃,培养时间为22h,培养基起始pH为6.5。3、培养基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A三种氮源比、B三种碳源比和C酵母粉用量(%)等三因素的显著性主次B>C>A,得出最佳组合为三种氮源比为1:2:1,三种碳源比为1:1:2,酵母粉用量为0.7%。4、增殖因子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A胡萝卜汁B西红柿和C氨基酸(0.05%)等三因素的显著性主次B>C>A,最佳组合为胡萝卜汁添加量为5%,西红柿添加量为10%,选取氨基酸(0.05%)为Cystine(半胱氨酸)。5、植物乳杆菌纯种发酵什锦泡菜最佳工艺参数为:盐加量7%,糖加量5%,接种量0.2%,发酵温度34℃。6、纯种发酵的感官品质优于自然发酵的品质。纯种发酵的PH的降低快于自然发酵,产酸速度更快。两者发酵方式的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纯种发酵生产的泡菜的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霉菌)好于自然发酵方式。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目录  8-10
第一章 植物乳杆菌分离及应用  10-16
  1.1 植物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0
  1.2 植物乳杆菌的生理功效  10-11
  1.3 泡菜中植物乳杆菌的研究现状  11-12
  1.4 乳酸杆菌分离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12-14
    1.4.1 乳酸杆菌的分离  12-14
    1.4.2 乳酸杆菌的鉴定  14
  1.5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研究意义  14-16
第二章 泡菜中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  16-38
  2.1 实验材料  16-17
    2.1.1 样品来源  16
    2.1.2 培养基  16
    2.1.3 试剂  16-17
    2.1.4 仪器与设备  17
  2.2 实验方法  17-24
    2.2.1 革兰氏染色法  17-18
    2.2.2 菌种保藏  18-19
    2.2.3 乳酸菌的富集、分离、纯化  19
    2.2.4 乳酸菌的初选  19
    2.2.5 乳酸定性实验-纸层析法  19
    2.2.6 生理生化鉴定  19-21
    2.2.7 生长曲线的测定  21
    2.2.8 培养条件优化正交试验  21-22
    2.2.9 培养基优化正交试验  22-23
    2.2.10 增殖因子优化正交试验  23-24
  2.3 植物乳杆菌的分离、筛选、纯化  24-25
    2.3.1 分离纯化总路线  24-25
    2.3.2 菌落形态及菌体形态的观察  25
  2.4 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25-27
  2.5 糖类发酵及乳酸纸层析试验结果  27-29
  2.6 植物乳杆菌生长曲线及 pH 值的变化曲线  29-30
  2.7 培养条件优化正交试验  30-34
    2.7.1 培养温度  30-31
    2.7.2 培养基初始 pH 值  31
    2.7.3 培养时间  31
    2.7.4 培养条件正交试验  31-34
  2.8 培养基优化正交试验  34-36
  2.9 增殖因子优化正交试验  36-38
第三章 植物乳杆菌纯种发酵泡菜  38-49
  3.1 材料与方法  38-42
    3.1.1 材料  38-39
    3.1.2 方法  39-42
  3.2 结果与分析  42-48
    3.2.1 纯种发酵泡菜工艺及优化  42
    3.2.2 两种发酵泡菜的比较  42-48
  3.3 小结  48-49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9-51
  4.1 结论  49-50
  4.2 展望  50-51
参考文献  51-5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5-56
致谢  56-57
附件  57

相似论文

  1. 地黄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和产梓醇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研究,TQ461
  2.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多菌灵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X172
  3. 鸡源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分析,S852.61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1、N基因的序列分析,S852.65
  5.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6. 阿特拉津降解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关键降解酶基因克隆及基因簇的构建,X172
  7. 芝麻枯萎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种质抗枯萎病特性研究,S435.653
  8.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两个Ⅲ型效应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S435.651
  9. 产甘油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S823.5
  10. 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胶状红长命菌分泌的蛋白水解酶生化性质的研究,Q93
  11. 光合产氢菌群的分离鉴定及其产氢特性分析,TQ116.2
  12. 那西肽产生菌的选育和发酵条件的研究,TQ936.16
  13. 普鲁兰糖高产菌株选育及培养基优化,TQ920
  14. 腊鱼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直投式生产工艺研究,TS254.4
  15. 多拉菌素高产菌株氮离子注入诱变育种和发酵工艺研究,S859.79
  16. 呋喃丹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条件的优化,X172
  17. 植物乳杆菌JPP2胆盐水解酶相关基因克隆与表达的研究,Q78
  18. 鸡新城疫病毒地方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免疫程序的试验研究,S852.65
  19. 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TQ925
  20. 植物乳杆菌热应激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动力学研究,Q93
  21. 新疆酸驼乳中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其细菌素研究,TS201.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基础科学 > 食品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