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指标体系、发展模式与经济效应

作 者: 李瑶亭
导 师: 冯学钢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世界经济
关键词: 城市旅游产业 影响因素 指标体系 发展模式 经济效应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9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旅游产业从1978年起经历了形成、快速成长和稳步发展阶段,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在这35年的发展历程中,城市旅游产业作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和依托,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繁荣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旅游产业在城市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也不断提升,成为城市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旅游业成为城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核心内容。因此深入研究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我国整体旅游产业实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围绕旅游核心产业优化配置旅游产业体系以带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现实需要。在城市旅游产业总体呈繁荣发展景象的同时,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差异也日益凸显,尤其是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研究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尤其是以东、中、西部地区旅游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为例,分析、识别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在不同发展模式下究竟是哪些关键因素促进其旅游产业发展?又有哪些因素制约其旅游产业发展?这些影响因素对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有何种程度影响?不同发展模式下的旅游经济效应有何区别?以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构建城市旅游产业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所揭示出的旅游产业关键影响因子及其关联程度与特征来判断、识别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对不同发展模式下的旅游经济效应进行测度,从发展模式差异角度探究经济效应不同的原因,以明确东、中、西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这将充分发挥东、中、西部旅游增长中心城市的示范作用,为东、中、西部地区内其他具有类似旅游产业发展条件的城市提供发展模式参考和提升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来研究城市旅游产业发展,遵循问题提出、文献述评、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对策建议的研究路径对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展开定性与定量研究。本文结合旅游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并系统回顾和评价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以确立本文研究切入点。目前,从发展角度对城市旅游产业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且较多集中在旅游产业性质的改变、在城市经济发展中产业地位的变迁和旅游产业发展阶段的划分等方面,并多从宏观、定性角度来论述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有部分学者对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或驱动模式进行了探讨,对发展模式影响因素的研究往往没有全面考虑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系统性,没有基于城市旅游产业的系统结构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也没有考虑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结构性和内在关联性,因而难以概括性地分离出影响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和识别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关键因素。较多研究成果停留在定性分析,很少通过定量研究来判断和识别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少有的定量研究也是聚焦于某一时点上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静态表现,样本数据多采用截面数据,缺乏对旅游产业发展过程的定量分析,采用时间序列数据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略显不足。基于上述现状,本文的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先前研究的不足,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对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发展模式和经济效应进行系统、综合研究,将有助于拓展城市旅游产业研究范围与内容,也将对城市旅游产业学术研究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演进历程可分为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从时间维度上看,城市旅游产业经历了形成、快速成长和调整优化等三个阶段,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格局、产业功能、运行方式、产品结构等都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和变化。从空间维度上看,我国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差异明显,呈现出东部首级增长中心城市带动中、西部次级增长中心城市,次级增长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出于避免泛化城市旅游产业,以及对我国旅游业相关统计数据现状的考虑,本文界定了城市旅游产业的产业范围,明晰了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概念、内涵和特性,以为构建城市旅游产业分析框架打好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城市旅游产业视为一个复杂的产业系统,其发展是在产业系统内生和外生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动态演进过程。且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作为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体现了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特征,其实质正是对旅游产业在微观因素影响下宏观表现的高度概括。因此本文研究城市旅游产业及其发展模式,将关注点放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宏观表现下的微观影响因素。以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在借鉴现有城市旅游产业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特性,系统地归纳、分析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构建城市旅游产业GIU分析框架。本文认为城市旅游产业发展主要受三个层面因素影响,分别为政府政策层面(level of governmental policy)、产业发展层面(level of tourism industry)和城市环境层面(level of urban environment)。其中政府政策(G)是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决定了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产业发展(Ⅰ)是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核心,决定了城市旅游产业的要素配置、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市场绩效;城市发展环境(U)是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环境支撑,决定了不同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这三个层面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在GIU分析框架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旅游产业GIU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上海、武汉、桂林三个城市为样本城市,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样本城市旅游产业分别进行了定量分层评价。通过分层评价所揭示出的旅游产业关键影响因子及其相关程度与特征,对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判断、识别。由此得出以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为“产业驱动,政策支持型”模式,以武汉为代表的中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为“政策驱动,产业推动型”模式,以桂林为代表的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为“资源环境先导,政策响应型”模式,并在识别过程中结合对三个城市旅游产业现实发展的深度剖析对不同发展模式下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归纳。通过对不同发展模式下旅游经济效应进行测度和评价,运用两部门经济模型和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对样本城市旅游产业经济增长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得出在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下,旅游经济增长对城市经济增长和非旅游部门产出增长都有正向带动效应,东部城市旅游经济增长效应大于中、西部城市旅游经济增长效应,且东部城市旅游部门边际生产力高于非旅游部门边际生产力,而中部、西部旅游部门边际生产力低于非旅游部门边际生产力。对于东、中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单向原因即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且有东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系数大于中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系数。而对于西部城市,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是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提升的单向原因,即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了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在进一步横向比较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后,从发展模式差异角度探究了东、中、西部城市旅游经济效应不同的原因,明确了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优缺点,并在GIU框架下从发挥城市旅游产业政策导向作用、调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完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三个层面给出了促进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全文目录


李瑶亭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5-6
摘要  6-10
Abstract  10-15
目录  15-17
图表索引  17-23
第一章 导论  23-45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23-27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27-37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37-40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40-45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45-92
  第一节 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45-65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65-88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评价与本文切入点  88-92
第三章 城市旅游产业的历史演进和区域差异研究  92-121
  第一节 城市旅游产业的演进历程  92-99
  第二节 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演进特征  99-114
  第三节 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114-121
第四章 城市旅游产业的GIU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121-147
  第一节 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GIU分析框架  121-137
  第二节 城市旅游产业的GIU评价指标体系  137-143
  第三节 城市旅游产业的评价方法  143-147
第五章 东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经济效应研究——以上海为例  147-189
  第一节 上海旅游产业的分层评价  147-161
  第二节 东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识别  161-178
  第三节 东部城市旅游经济效应研究  178-189
第六章 中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经济效应研究——以武汉为例  189-217
  第一节 武汉旅游产业的分层评价  189-200
  第二节 中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识别  200-208
  第三节 中部城市旅游经济效应研究  208-217
第七章 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经济效应研究——以桂林为例  217-250
  第一节 桂林旅游产业的分层评价  217-229
  第二节 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识别  229-241
  第三节 西部城市旅游经济效应研究  241-250
第八章 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比较与对策建议  250-278
  第一节 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250-260
  第二节 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60-278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278-284
附录一  284-291
附录二  291-297
参考文献  297-307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与参与课题  307-308
后记  308-309

相似论文

  1.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4.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5. 基于GIS的区域水环境压力分区研究,X321
  6.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7.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8.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9.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10.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1.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12.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13.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14.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15.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16.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17.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18.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19.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F426.92
  20.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江苏省种植模式优势度评价,S344
  21.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