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软件企业员工非物质激励研究

作 者: 孙晓洁
导 师: 高韧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非物质激励 软件企业 需求 因子分析
分类号: F426.6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十年来,在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软件行业迅速崛起,软件企业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其竞争状况也日益激烈。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成为软件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软件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是其赖以生存并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吸引与留住高技术人才,软件企业纷纷开出高工资高福利待遇,但单纯的物质激励效果并不理想,非物质激励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逐渐凸显。企业通过实施非物质激励,一方面可以针对企业员工的深层次需求进行激励,提高工作满意度,调动工作积极性,进而促进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企业的激励成本,使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本文以软件行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非物质激励问卷并实施调查,获取关于软件企业员工非物质激励现状与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进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影响软件企业员工非物质激励因素的五个维度,分别为工作内容与性质、工作自主和工作成就、学习与成长、工作环境、发展机会。进一步探究出软件企业员工在不同非物质激励因素维度的需求与现状的特征及其差距性,在个体激励与团队激励两种非物质激励方式上的需求与现状特征及其差距性,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变量方差分析得出具有不同基本信息特征的员工群体在非物质激励各个维度上的特征与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软件企业员工的非物质激励体系和相应改进措施,使软件企业更为有效的实施员工非物质激励,提高员工绩效与忠诚度,使软件企业更为合理的运用其人力资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快速持续发展。

全文目录


图表目录  6-7
摘要  7-8
Abstract  8-9
1 绪论  9-14
  1.1 研究背景  9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9-11
    1.2.1 研究目的  9-10
    1.2.2 研究意义  10-11
  1.3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11-12
  1.4 研究内容  12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2-14
    1.5.1 研究方法  12-13
    1.5.2 研究的创新点  13-14
2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4-24
  2.1 传统经典激励理论  14-18
    2.1.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4-15
    2.1.2 阿尔德弗的ERG理论  15
    2.1.3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5-16
    2.1.4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16
    2.1.5 期望理论  16-17
    2.1.6 公平理论  17
    2.1.7 强化理论  17-18
  2.2 其他激励理论  18-19
    2.2.1 委托-代理理论  18
    2.2.2 "全面激励"理论  18-19
  2.3 非物质激励因素研究综述  19-21
    2.3.1 玛汉·坦姆仆的知识员工激励模型  19
    2.3.2 安盛咨询公司的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模型  19-20
    2.3.3 其他员工激励因素模型  20-21
  2.4 非物质激励方式、方法研究综述  21-24
3 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24-29
  3.1 调查研究的设计  24-25
    3.1.1 研究对象  24
    3.1.2 研究技术路线  24
    3.1.3 调查问卷的设计  24-25
  3.2 调查研究的实施与基本信息  25-29
    3.2.1 问卷调查的实施  25
    3.2.2 样本基本信息  25-27
    3.2.3 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27-29
4 软件企业员工非物质激励实证研究  29-50
  4.1 软件企业员工非物质激励需求分析  29-39
    4.1.1 非物质激励因素因子分析  29-32
    4.1.2 非物质激励需求特征总体分析  32-34
    4.1.3 非物质激励需求特征比较分析  34-39
  4.2 软件企业员工非物质激励现状分析  39-50
    4.2.1 非物质激励现状总体特征  40-42
    4.2.2 非物质激励现状特征比较分析  42-50
5 软件企业员工非物质激励对策建议  50-58
  5.1 软件企业员工非物质激励体系  50-51
  5.2 软件企业员工非物质激励原则  51-52
    5.2.1 充分关注员工多方面深层次需求,注重非物质激励  51
    5.2.2 多种非物质激励方式方法有机组合  51-52
    5.2.3 不同基本信息员工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非物质激励措施进行激励  52
  5.3 软件企业员工非物质激励措施  52-58
    5.3.1 非物质激励总体改进措施  52-54
    5.3.2 不同群体非物质激励改进措施  54-58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58-60
  6.1 主要研究结论  58
  6.2 研究局限性  58-60
参考文献  60-63
附录: 员工非物质激励状况调查问卷  63-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K公司计划及预测改进对于合理库存配置的研究,F224
  2. 基于消费者情感需求的女性内衣设计研究,TS941.713.3
  3. 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研究,G755.5
  4. 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健美操指导员市场需求现状的调查与研究,G831.3
  5. 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需求及支付效率研究,TP301.6
  6.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7. 基于行为模式的小区公共家具用户需求研究,F426.88
  8. 广州市高中物理教师继续学习需求与有效培训策略研究,G633.7
  9. 面向受众需求的电视购物节目编排策略研究,G222.3
  10. 基于用户需求调查分析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航研究,G252.6
  11. 南京市玄武区和谐社区建设研究,D669.3
  12. 我国多元行政异体问责的构建,D630
  13. 农科大学生择业观、就业服务需求与高校就业服务优化,G647.38
  14. 淮安市农民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725
  15. 初中英语校本研修现状的调查研究,G633.41
  16. 基层公务员培训现状及对策分析,D630.3
  17. 面对企业需求的我国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研究,G725
  18. 矿山安全培训体系的构建及培训效果评估研究,TD791
  19. 论我国成人休闲教育的现实需求及推进策略,G729.2
  20. 中国肉猪产业(品)国际竞争力研究,F752.6;F224
  21. Buss-Perry攻击问卷在2757名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G645.5

中图分类: > 经济 > 工业经济 > 中国工业经济 > 工业部门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