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淮安市农民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 者: 马力
导 师: 周应恒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推广
关键词: 淮安 农民培训 农业 农民需求
分类号: G7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70%以上,农民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决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根本,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归根结底取决于农民的进步,农民的进步最终取决于农民的接受教育和受培训的程度。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可借鉴的经验和情况立足于中国发展特别是淮安市农村发展的实际和前景,系统地分析阐述了农民培训工作。为更好地发挥农民培训在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明确了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基础性准备工作;第二部分农民培训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教育经济学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并对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结合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于淮安市农民的素质现状作了调查分析,并从农民对培训的认知、参与目的、对培训的要求等方面分析了淮安市农民培训的需求情况;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淮安市农民培训工任的主要成效,并从培训基地、培训对象、培训规模、培训形式、培训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农民培训的运作情况;第五部分指出了目前淮安市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着培训机构相对集中、培训硬软件问题较多、多头管理、培训内容与方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第六部分针对当前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证淮安农民培训持续健康发展应采取主要对策建议。通过对淮安农民培训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主要有:第一,农民素质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通过农民素质分析发现农民素质总体水平仍然不高,教育科技素质较低,距新型农民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第二,通过对淮安市农民培训需求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农民已经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并且希望加强农民培训工作,认识到了教育培训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培训需求强烈;第三,在淮安市农民培训工作中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必须加强培训体系建设、有效的整合教育资源,开展培训课程改革。

全文目录


摘要  6-7ABSTRACT  7-91 导言  9-18  1.1 问题的提出  9-10  1.2 农民培训涵义的界定  10-11  1.3 文献综述  11-15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1-13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15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1.5 研究内容  15-16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7  1.7 创新与不足  17-182 农民培训的理论基础  18-22  2.1 人力资本理论  18  2.2 新经济增长理论  18-19  2.3 教育经济学理论  19  2.4 终身教育理论  19-20  2.5 相关理论对农民培训工作的启示  20-223 淮安市农民素质现状和培训需求的分析  22-33  3.1 淮安市农民综合情况分析  22-23  3.2 淮安市农民素质情况分析  23-28    3.2.1 受教育情况分析  23-25    3.2.2 综合素质情况分析  25-28  3.3 淮安市农民培训的需求情况分析  28-33    3.3.1 农民对当前培训状况的认识  28-29    3.3.2 农民参与培训的目的  29-30    3.3.3 农民对于培训内容的要求  30    3.3.4 农民对于培训部门的要求  30-31    3.3.5 农民愿意接受的培训时间及培训费用  31-32    3.3.6 农民愿意接受的培训方式  32    3.3.7 其他调查结果  32-334 淮安市农民培训的现状  33-42  4.1 淮安市农业发展概况  33-34    4.1.1 淮安经济地理概况  33-34    4.1.2 农业发展概况  34  4.2 淮安农民培训发展现状概况  34-42    4.2.1 淮安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及构成  34-35    4.2.2 农村教育培训机构状况  35-37    4.2.3 淮安市农民培训运作情况  37-40    4.2.4 淮安市农民培训成效  40-425 淮安市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42-45  5.1 培训机构集中在市县两级,培训规模较小,宣传力度不够  42  5.2 培训基地硬件设施较差,培训师资的素质参差不齐  42  5.3 实行多头管理,部门职责不清  42-43  5.4 开展农民培训的用人单位欠缺  43  5.5 培训内容、方式不能很好的符合群众需求  43  5.6 培训对象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引导  43-456 淮安市农民培训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45-48  6.1 理顺关系,政府各部门分工协作  45  6.2 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水平  45  6.3 完善培训基地硬软件设施,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45-46  6.4 从实际出发确定讲课内容,灵活选定授课形式  46  6.5 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培训工作  46-47  6.6 大力宣传农村教育,促进企业参与农民培训工作  47-487 结束语  48-49参考文献  49-51附录  51-53致谢  53

相似论文

  1. 稻—蛙、瓜—蛙—鱼生态种养及养分平衡的研究,S-0
  2.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3. 河南境内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X52
  4. 宜兴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X592
  5. 福建省农业信息化模式发展研究,F320.1
  6. 淮南市农民增收对策研究,F323.8
  7.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8. 金山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F320.1
  9.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发展障碍研究,F320.1
  10. 寿光市信息农业发展研究,F320.1
  11. 基于GIS的温州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S126
  12. 不同管理模式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S511
  13. 温州市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研究,D422.6
  14.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15. 里下河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研究,X592
  16. 盐城市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F320.1
  17. 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F320.1
  18. 农业供应链系统网络平台的构建,S126
  19. 黄海农场农业机器选型与配备的研究,S232.3
  20. 县域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索,D630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成人教育、业余教育 > 农民业余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