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信息技术与《产品专题设计》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作 者: 赵虎
导 师: 张松;周雄俊
学 校: 四川师范大学
专 业: 现代教育技术
关键词: 产品专题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设计 整合模式 整合课例
分类号: G4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以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工业设计的教育也正在经历着信息技术对其教育方式的改革。产品专题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后续课程产品系统设计、产品开发设计的先修课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增多,对产品设计师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将成为产品专题设计思维的源泉。作为工业设计专业主干课程的产品专题设计,其教学更需要以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为载体,而课堂教学就成为信息技术与工业设计专业相关课程整合的主要载体。怎样做到信息技术与产品专题设计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在整合中“怎么做”“做什么”,这是一个困扰着很多专业教师的实际问题。因此,研究与探索信息技术与产品专题设计课堂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业设计教学的具体实践,也是缩短技术发展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距离的一种必要。本文围绕信息技术与《产品专题设计》课程的整合,试从教育技术学的角度,研究了:媒体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体验教育理论、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模式、信息技术与产品专题设计课堂教学整合的模式和评价等,并在教学中进行了信息技术与《产品专题设计》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实践结果表明,以建构主义、体验教育等理论为指导和工具,以教学设计作为整合质量的保证,使用具体的信息技术与《产品专题设计》课堂教学整合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利用整合的评价工具进行反馈、导向等,在《产品专题设计》的实际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效果。信息技术与《产品专题设计》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方法将随着整合的进一步深入,更加发展完善。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8
1 绪论  8-15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8-10
    1.1.1 研究背景  8-9
    1.1.2 研究意义  9-10
  1.2 相关概念阐释  10-1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3
    1.3.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国外研究现状  11
    1.3.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国内研究现状  11-12
    1.3.3 信息技术与《产品专题设计》课程整合的国内研究现状  12-13
  1.4 课题的研究目标  13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  13
  1.6 课题的研究方法  13-15
2 信息技术与《产品专题设计》整合的基础、模式和原则  15-19
  2.1 理论基础  15-16
    2.1.1 媒体理论  15
    2.1.2 建构主义理论  15-16
    2.1.3 体验教育理论  16
  2.2 信息技术与《产品专题设计》课程整合的模式  16-17
  2.3 信息技术与《产品专题设计》课程整合的原则  17-19
    2.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7
    2.3.2 主体性原则  17-18
    2.3.3 主导性原则  18-19
3 信息技术与《产品专题设计》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19-24
  3.1 学习需求分析  19-20
  3.2 学习内容分析  20
  3.3 学习目标分析  20-21
  3.4 学习者分析  21
  3.5 学习环境分析  21-23
    3.5.1 整合的教学环境要素的基本要求  21-22
    3.5.2 实际教学整合环境分析  22-23
  3.6 评价分析  23-24
4 信息技术与《产品专题设计》课程整合实例研究与分析  24-39
  4.1 整合课例分析  24-26
    4.1.1 设计课题分析  24
    4.1.2 专题产品概念分析  24
    4.1.3 信息技术在手机产品设计整合课例中的应用分析  24-26
    4.1.4 课例整合模式分析  26
  4.2 整合课例教学实施  26-33
    4.2.1 新课导入,分析设计课题  26-29
    4.2.2 设计产品调研  29-30
    4.2.3 设计概念导入  30-31
    4.2.4 设计提案  31-33
  4.3 整合课例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  33-39
    4.3.1 实验对象  33
    4.3.2 目标设定  33
    4.3.3 效果评价与分析  33-38
    4.3.4 结论  38-39
5 总结与反思  39-41
  5.1 总结  39
  5.2 反思  39-40
  5.3 展望  40-41
参考文献  41-43
附录  43-49
  附录1  43-45
  附录2  45-46
  附录3  46-47
  附录4  47-48
  附录5  48-49
致谢  49

相似论文

  1.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G633.41
  2. 算法动画在高中算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6
  3. 项目课程视角下中职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结构及形成策略,G712.3
  4.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研究,G633.41
  5.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研究,G633.955
  6. “中原剪纸艺术”介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研究,G633.955
  7.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课堂教学游戏设计,H195
  8. 体校生语文分层教学研究,G633.3
  9. 初中物理热学相关概念的教学研究,G633.7
  10.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时间副词教学研究,H195
  11. 汉语人称词缀、类词缀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H195
  12.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综合课教学设计,H195
  13. 参与型教学设计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H195
  14. 《吉利的数字》教学设计,H195
  15. 思想政治课课堂提问设计研究,G633.2
  16. 中学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G633.8
  17.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G633.6
  18.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促进写作的途径研究,G633.3
  19. 乡镇初级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G633.7
  20. 建构主义理论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G633.55
  21. 《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设计的实证研究,G633.7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电化教育 > 计算机化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