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普通高中生涯发展导向的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作 者: 胡云红
导 师: 申仁洪
学 校: 重庆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管理
关键词: 普通高中 生涯发展导向 教学管理 模式
分类号: G63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普通高中的职业指导在上世纪80年代才刚刚开始探索,90年代的试点实验建立了一些初步的理论体系。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生涯导向教学管理模式非常必要,普通高中处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承上启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具有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后备力量的功能。普通高中教育中,因为缺乏对高中生进行必要的生涯导向的教学管理,使高中生不具备职业生涯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因此导致了继续深造的高中生由于在高中阶段没能接受职业生涯等方面的辅导,所选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由于不明确高校生活如何安排等而感到迷茫;没能考上大学的高中生大量涌向社会,因缺乏职业准备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而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以至丧失了信心。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普通高中职业生涯导向的教学管理模式,突出全程化生涯导向教学模式与短期指导相结合,强调低年级宽基础教育,高年级个性化指导。高中阶段生涯教育的实践价值在于优化学生现实与未来的学习及生命存在的质量,这些需要通过课程来加以实施与达成,一方面把生涯教育理论逐步渗透于各学科课程中,另一方面则需要由更加专业化的生涯教育课程来实现。在借鉴国外生涯教育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现状及其高中生的身心特征,就生涯教育在我国高中阶段实施所应遵循的原则、实施方式、实施内容、实施途径以及必要的配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建议。研究认为,高中阶段生涯发展导向的教学管理必须以职业发展的理论为指导,同时密切结合普通高中教育的实际,科学、系统的开展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专业选择和未来社会角色定位的引导,通过职业指导,应使学生充分认识知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动机,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25
  1.1 选题的缘起  9-1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2
    1.2.1 研究目的  11
    1.2.2 研究意义  11-12
  1.3 研究综述  12-19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2-16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6-19
    1.3.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9
  1.4 核心概念界定  19-23
    1.4.1 职业生涯  20-21
    1.4.2 生涯导向教学模式  21
    1.4.3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形态  21
    1.4.4 生涯发展  21-23
  1.5 研究方法  23-25
2. 普通高中实施生涯发展导向教学管理的意义  25-31
  2.1 适应高中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6-28
  2.2 弥补学校的教育形式缺陷  28
  2.3 顺应未来学制的发展趋势  28-31
3. 普通高中生涯发展导向教学管理目标  31-36
  3.1 高中生的个体生活目标  31-32
  3.2 高中生的职业生活目标  32-33
  3.3 高中生的社会生活目标  33
  3.4 高中生个体的人生发展目标  33-34
  3.5 高中生的个体职业成熟目标  34
  3.6 高中生的生涯规划能力目标  34-36
4. 普通高中实施生涯发展导向教学管理的原则  36-40
  4.1 面向全体  36
  4.2 尊重个性  36-38
  4.3 注重社会实践  38-40
5. 普通高中实施生涯发展导向教学管理的内容  40-47
  5.1 调查高中生职业成熟度,针对性指导  40
  5.2 先定向后定位  40-41
  5.3 构建三位一体的生涯辅导体系  41-42
  5.4 创建自我教育体系,发挥带动作用  42
  5.5 个人职业价值观引导  42-43
  5.6 明确人才与劳动力需求状况  43-44
  5.7 制定适合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44-47
6. 普通高中实施生涯发展导向教学管理的策略  47-53
  6.1 充实发展普通高中职业规划师资队伍  47
  6.2 开展高中生创业素质拓展系列活动  47-48
  6.3 开展高中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  48
  6.4 开展模拟招聘活动  48
  6.5 加强职业指导,因材施教  48-49
  6.6 构建合理的生涯导向课程模型  49-50
  6.7 培养和提高高中生技能素质  50-51
  6.8 建立综合中学的分流机制  51-52
  6.9 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52-53
7. 结论  53-56
参考文献  56-62
致谢  62-63

相似论文

  1. 基于流形学习的高维流场数据分类研究,V231.3
  2. 溃坝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TV122.4
  3. 万科模式的居住小区设计研究,TU984.12
  4.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5.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6.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7.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8.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9. 海量多数据库集成系统的查询处理研究,TP311.13
  10.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TP391.1
  11.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12. 广州市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6
  13.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4.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15.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6.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17.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18.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D625
  19.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20. 毽球运动训练模式的研究,G849.9
  21.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技术课“领会教学式的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G8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学校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