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作 者: 花永昌
导 师: 刘春晓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人民群众 文化建设 主体地位
分类号: D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人民群众不仅成为经济建设的主体,也逐渐成为文化建设和文化消费的主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系的完善,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逐渐得以提升。然而,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文化环境的宽松,使社会中出现了不少影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包括文化主体地位的负面因素。基于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着重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本文之选题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本文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中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及其原因,并探讨了如何加强和巩固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本文框架及主要内容如下:一、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对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和梳理。二、介绍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的相关理论依据。三、介绍人民群众文化地位的变迁,并确证社会主义条件下其文化主体地位的实现。分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的实现条件。四、具体分析当前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所面临的困境。现阶段,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面临着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能力有限、人民群众缺乏文化自主意识等问题。五、对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体制机制不健全、国民素质水平较低、文化领域公共服务体系缺乏等因素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六、基于以上分析,指出如何加强和巩固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9
导论  9-13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9-10
    1. 选题背景  9
    2. 研究目的  9
    3. 研究意义  9-10
  (二) 文献综述  10-12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3
    1. 研究思路  12-13
    2. 研究方法  13
  (四) 创新点及不足  13
    1. 创新点  13
    2. 不足  13
一、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的理论依据  13-18
  (一) 马克思的人民群众是历史之主体观点  13-15
  (二)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观点  15-16
  (三)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观点  16-17
  (四)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观点  17-18
二、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的实现及表现  18-23
  (一) 人民群众文化地位的变迁及其主体地位的实现  18-19
  (二) 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的实现条件  19-22
    1. 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贡献决定其文化主体地位  19-20
    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的实现提供政治保障  20-21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  21
    4. 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主意识是其主体地位形成的内在动因  21-22
  (三) 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的表现  22-23
    1.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主体  22
    2.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享有主体  22-23
    3.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表现主体  23
三、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所面临的困境  23-30
  (一) 文化产品供给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3-26
    1. 文化产品数量不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23-25
    2. 文化产品质量不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25-26
    3. 文化产品的价格超出群众消费能力  26
  (二) 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受到制约  26-28
    1. 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总体偏低  26-27
    2. 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不均衡现象突出  27-28
    3. 弱势群体的文化消费能力严重低下  28
  (三) 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与文化权益缺乏有效保障  28-29
  (四) 人民群众进行文化创造缺乏有效环境要件  29
  (五) 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主意识欠缺  29-30
四、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30-34
  (一) 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  30-31
  (二) 体制机制不健全  31-32
  (三) 国民素质水平较低  32
  (四) 文化领域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备  32-33
  (五) 其他因素  33-34
    1. 部分文化管理部门与文化工作者的认知偏差  33
    2. 商业利益的影响  33-34
    3. 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34
五、加强和巩固人民群众文化主体地位  34-38
  (一) 丰富精神文化产品供给  34-35
  (二) 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  35-36
  (三) 加强文化领域法律和制度建设  36
  (四) 建设和打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6-37
  (五) 转变文化工作者的思想观念  37-38
  (六) 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38
结语  38-40
参考文献  40-42
致谢  42

相似论文

  1. 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641
  2.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A811
  3.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4. YSZY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270
  5. 苏州现代生育文化建设研究,C924.21
  6. 中盐青岛盐业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270
  7.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个案研究,G451.1
  8. 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641
  9. 我国高等教育文化符号研究,G649.2
  10. 论高中作文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G633.3
  11.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哲学审视,G641
  12. 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G631
  13. GSY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F270
  14. 美国中小学校服的作用探析,G639.712
  15. 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思路与模式探究,G635.1
  16. 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17. 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民事法律责任,F724.6
  18. 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C912.82
  19. 绩效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影响的实证研究,F270;F224
  20. 企业和谐文化体系设计与测评研究,F270
  21. 南京嘉华建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426.9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的领导 > 群众路线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