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解读译者主体性在张爱玲译《海上花》中的体现

作 者: 王宁
导 师: 权晓辉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 译者主体性 张爱玲 《海上花》
分类号: H0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双语作家兼译者之一,张爱玲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成绩斐然,而且为我国的翻译事业留下了丰富的财富。虽然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对张爱玲研究的天平明显偏向其作为作家的一面,但近十年来亦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其作为译者的成就。然而,对张爱玲作为译者的研究大多还集中在对她翻译生涯的总结,对她双语译作《海上花》的深度研究可谓是凤毛麟角。事实上,张爱玲对《海上花》所作的语内与语际翻译在翻译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个案,因而对这部译作的研究更显得价值不菲。中西方传统的规定性译论以原作为中心,重点关注翻译的本质、标准与技巧,往往忽略译者的作用进而导致了译者地位的边缘化。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转向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了。阐释学的相关理论已成为译者主体性研究的重要维度,尤其是现代阐释学代表人物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更与译者主体性紧密相关。他认为翻译有四个步骤组成,即:信任、攻占、吸纳、补偿。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可以充分发挥他的主体性。本文对文本《海上花》做了具体的定性分析,以期考察张爱玲双语翻译过程中如何发挥她的译者主体性以及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效果中所起的作用。全文除导入与结论部分外由四大主体部分构成。导入部分简单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方法、意义及文章结构。第二部分为本文的文献综述。综合考察了国内外学者对译者主体性及张爱玲与译作《海上花》的研究历史、现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第三部分为理论框架。首先对与译者主体性相关的术语如主体、主体性、译者主体性等做了理论上的梳理,为本文的研究打好了理论基础。其次,简单陈述了阐释学的基本观点,进而梳理了本文的主要理论基石即阐释翻译理论并对这一理论与译者主体的关系做了分析。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研究设计。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出了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以及本研究的数据采集及分析过程。第五部分为个案分析部分。本章运用了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四步理论详细论述了张爱玲在翻译《海上花》的过程中怎样发挥了她的译者主体性。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部分。经过分析本文得出结论:张爱玲在《海上花》的翻译中充分发挥了译者主体性。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好莱坞喜剧电影对张爱玲电影剧本创作的影响,J905
  2. 矗立的“象”—萧红、张爱玲小说意象比较研究,I207.42
  3. 试论林芙美子与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世界,I313.074
  4.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H059
  5.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法律译者主体性研究,H315.9
  6. 从想象的客观到有节制的主观-有关翻译活动中动态关系的研究,H059
  7. 从张爱玲与萧红的网络际遇看当下的大众文化,I207.42
  8. 说不尽的苍凉,I207.42
  9. 张爱玲20世纪40年代小说中的市民世界,I207.42
  10. 论张爱玲小说人伦关系的异化,I207.42
  11.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下的李白诗英译研究,I046
  12. 杨宪益的译者主体性研究,H315.9
  13. 后殖民译论视角下英译《水浒传》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H315.9
  14. 许渊冲诗歌英译中的主体性研究,H315.9
  15. 从文化角度解读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I046
  16. 永恒的“苍凉”,I207.42
  17.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傅雷翻译思想在《高老头》中的体现,I046
  18. 操纵与文化构建: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的文化翻译,I046
  19. 论《傲慢与偏见》中文译本的译者主体性,I046
  20. 译者主体性与关照读者接受之研究,H315.9
  21.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Se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H315.9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翻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