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和顺惊奇之源的理论诠释

作 者: 肖晶
导 师: 王冬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环境 文化 聚落 信仰 融合 现象学 惊奇 诊释学
分类号: TU-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建筑学从业者来讲,对所关注的建筑或聚落对象的空间形态,空间氛围及围合空间的建筑形态的兴趣已常常化为一种习惯性思维,来到一个环境如找不到精彩之处难免心有不甘。实话讲,在和顺古镇内部的公共空间的确没有多少可圈可点之处,既没有水乡小镇的灵秀精致,也没有干阑吊脚的逸趣奇险,挑剔一点的建筑学者开始可能会有些失望,然而随着和顺的外围景况逐渐展开,沁入人心的自然人文景象接踵而至,我们意识到先前的视角或许尚显狭窄。和顺好似一位内含丰富的老者,想要真正了解,还需更深入地与他对话以及积极思考,更需要看待事物的多维视野。在经过一段视角转移的观察之后再回来看先前觉得有些无趣的聚落本身,才理解对于和顺来讲,环境,建筑,聚落和文化是联系如此紧密以至于单独分析任何一个都无法得到准确认知,最主要的是我们逐渐感到和顺人对这种联系的有意识性。文章试图用多种理论方法对这几大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逐层分析,通过将和顺的各种物质组成部分与精神组成部分放在理论框架中,和顺的各方面轮廓变得渐渐清晰起来,一些先前由于历史尘封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现象也逐渐浮现出来。文章希望能使用诠释学将现象学,类型学,符号学,语言学等建筑学理论打散穿插在具体分析中以期达到理论工具使用的效益最大化。甚至根据和顺本身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建筑理论应用在主题目与分标题的选用上。在引用建筑而理论的同时,为便于使一些概念做到本质清晰,文章也很重视引用一些哲学的元理论来进行阐释,如康德的一些哲学基础概念,存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其它相关理论的分析方法。和顺的一些组成要素往往被多次论述,但每次的分析视角都不同,这样就是要努力做到对问题的多维视角的观察,力争做到层层深入。经过这样多维的整体与局部的反复分析,完成诠释学所说的理论分析循环后,使和顺能显示出最大程度的还原状态供我们在新时代参考借鉴。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一章:绪论  11-27
  1.1 惊奇与诠释  11-12
    1.1.1 惊奇  11
    1.1.2 诠释  11-12
  1.2 关于经验和顺  12-16
    1.2.1 归属感  13-14
    1.2.2 文化感  14-16
  1.3 梳理理论本源  16-22
    1.3.1 综合或分析  16-18
    1.3.2 逻各斯的遗忘  18-21
    1.3.3 传递法则  21-22
  1.4 研究意义和目的  22-23
    1.4.1 研究意义  22
    1.4.2 研究目的  22-23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3-24
    1.5.1 方法  23
    1.5.2 技术路线  23-24
  1.6 研究切入点  24-25
  1.7 论文框架  25-27
第二章:环境意象的惊奇  27-45
  2.1 环境模态  27-39
    2.1.1 场所限域  27-31
    2.1.3 情景带  31-36
    2.1.4 群落环境  36-39
  2.2 意境指向  39-45
    2.2.1 自然喻德  40-42
    2.2.2 出世情结  42-45
第三章:聚落与建筑的惊奇  45-73
  3.1 闾门映射  45-59
    3.1.1 闾门  46-48
    3.1.2 聚落选址  48-50
    3.1.3 路网  50-53
    3.1.4 广场或聚集点  53-56
    3.1.5 结构推论  56-59
  3.2 拱券引述  59-73
    3.2.1 拱券  59-62
    3.2.2 高墙  62-65
    3.2.3 庭院  65-69
    3.2.4 形态释义  69-73
第四章:融合的惊奇  73-89
  4.1 与自然  73-78
    4.1.1 空间  73-77
    4.1.2 生命环境  77-78
    4.1.3 风格  78
  4.2 与文化  78-82
    4.2.1 融合的交叉性  79-80
    4.2.2 融合的渗透性  80-82
  4.3 因果试析  82-89
    4.3.1 智慧  82-84
    4.3.2 坚持  84-89
第五章:日常生活的惊奇  89-99
  5.1 生活世界  89-93
    5.1.1 景象  89-91
    5.1.2 解读  91-93
  5.2 生活意义  93-99
    5.2.1 生存意义  93-97
    5.2.2 精神意义  97-99
第六章:终极关怀  99-105
  6.1 忧惧  99-102
    6.1.1 忧惧什么  99-100
    6.1.2 敬畏  100-101
    6.1.3 信仰  101-102
  6.2 愉悦  102-105
    6.2.1 情趣的范畴  102-103
    6.2.2 美的范畴  103-105
结语  105-109
致谢  109-111
参考文献  111-115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15

相似论文

  1. 基于微型无人平台导航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研究,V249.32
  2. 中国城市地铁站声环境设计策略研究,U231.4
  3.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4.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5. 吉林市历史风貌区保护研究,TU984.114
  6.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7. 当代老年公寓建筑的适居性设计研究,TU241.93
  8.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9. 当代品牌展销店建筑设计研究,TU247
  10.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11.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12. 影视剧时尚元素研究,J905
  13.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14. 白族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影响,G410
  15. 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G633.2
  16.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17. 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641
  18.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19. 多传感器组网及反隐身、抗干扰接力跟踪技术研究,TN953
  20. 图像拼接技术研究,TP391.41
  21. 舌体特征的提取及融合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