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脏骤停大鼠脑复苏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 者: 梁嘉康
导 师: 黄子通
学 校: 中山大学
专 业: 急诊医学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全脑缺血损伤 脑复苏 心搏骤停 移植
分类号: R541.7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第一位死亡原因,其引起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己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世界上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对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即使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因心脏骤停及心肺复苏后所引起的缺血一缺氧性损伤,特别在大脑易损区域,可导致大量神经元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如何实施有效的脑复苏,减轻神经元损害、促进神经功能己经成为急诊医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骨髓内一类非造血组织来源的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能自我更新并依赖于它们所在的微环境增殖分化成多种类型的细胞。研究表明,在体外诱导培养,MSCs均具有向神经元前体细胞或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能力。多种局灶脑缺血实验动物模型中MSCs移植后能成功到达损伤的脑组织,挽救半暗带可逆的神经元,诱导神经的再生和功能的修复。目前MSCs移植治疗全脑缺血,尤其是心脏骤停致全脑缺血的研究甚少,但同样提示也能减轻脑损害,同时改善神经功能。本实验采用经立体定向侧脑室输注、颈内动脉输注和股静脉输注三种途径,将4’,6—二脒基—2—苯基吲哚荧光染料(DAPI)标记的MSCs移植到心肺复苏后的大鼠体内,观察其在脑部迁移分布的特点、对脑组织水肿、坏死及神经功能恢复等的影响,进而探讨不同MSCs移植方法对心脏骤停大鼠脑复苏的影响。研究目的通过立体定向侧脑室、颈内动脉及股静脉三种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到心肺复苏后的大鼠脑内,观察MSCs移植对大鼠全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并进行比较,从而筛选移植途径。材料与方法通过肌松剂维库溴胺建立药物诱导窒息法致心脏骤停全脑缺血损伤的大鼠模型(6min心搏停止+2min心肺复苏术)。实验分四组:Con组:单纯心肺复苏组(n=8);A组:颈内动脉移植MSCs组(n=8);V组:股静脉移植MSCs组(n=8);LV组:立体定向侧脑室移植MSCs组(n=8)。各组均在ROSC后1h进行MSCs移植,移植细胞数量约为1×106。分别在ROSC后第3d、7d,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MSCs在脑组织内分布、迁移情况;通过NDSS、贴纸移除试验以评价不同途径移植的MSCs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通过计算大脑海马和颞叶皮层神经细胞的缺血损伤比率、测量脑含水量及检测血清S100B水平以观察其对脑损伤组织的保护作用。结果1.移植后3天,各移植组(A、V、LV组)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均可见DAPI标记的MSCs,主要聚集分布在海马和颞叶皮层等部位。其中LV组MSCs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组及V组(P<0.05)。A组与V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复苏后1d各组大鼠NDSS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复苏后3d、7d时,各MSCs移植组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其中LV组均高于A组和V组(P<0.05)A组与V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3.各时间点MSCs移植组大鼠贴纸移除试验所需时间均低于Con组(P<0.05);LV组亦明显低于A组和V组(P<0.05),A组和V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复苏后大鼠,大脑海马、颞叶皮层部位均可见神经细胞损伤。各MSCs组海马、颞叶皮层损伤的神经细胞数均明显少于Con组(P<0.01),而LV组又明显少于A组和V组(P<0.01),A组与V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5.各MSCs移植组脑含水量均明显低于Con组(P<0.01),其中LV组大鼠脑含水量均低于A组和V组(P<0.05),但各时间点A组与V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6.各时间点MSCs移植组血清S100B水平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复苏后3d时,LV组血清S100B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V组(P<0.05),A组与V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复苏后7d时, LV组、A组及V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以立体定向侧脑室、颈内动脉及股静脉三种途径移植的MSCs均可向脑内迁移,其中聚集分布于海马、颞叶皮层等全脑缺血易损区域。2.不同方式移植MSCs对复苏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均有明显促进的作用。3.在不同的移植方式中,立体定向侧脑室移植组在全脑缺血易损区MSCs分布最多,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最好。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0
英中文词汇对照表  10-12
第1章 前言  12-20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0-32
  1 实验动物、试剂及器材  20-21
  2 实验方法  21-32
第3章 实验结果  32-43
  1 MSCs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32-34
  2 各组复苏大鼠生理指标的监测  34-35
  3 移植MSCs的分布、迁移情况  35-36
  4 各组大鼠实验指标的检测  36-43
第4章 讨论  43-51
  1 MSCs标记方法的选择  43-44
  2 心肺复苏全脑缺血模型的选择  44-45
  3 MSCs移植治疗心肺复苏大鼠全脑缺血性损伤  45-47
  4 MSCs移植改善神经功能的可能机制  47-48
  5 不同途径移植MSCs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48-51
第5章 结论  51-52
参考文献  52-56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56-57
附录  57-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保留残迹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R687.2
  2.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大鼠的实验研究,R742.5
  3.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4. 新型非病毒基因转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重组中的应用,R346
  5.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定向分化的研究,R329
  6. 茶黄素与TGF-β3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地影响,R329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8. p38MAPK抑制剂CBS3830对糖尿病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内膜增生的影响及机制探讨,R587.1
  9. 人IVF周期中短时受精方法及其临床结果的研究,R714.8
  10. 基于RFID和GPRS的无线通信平台的医疗应用,R319
  11. 第三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同种异体移植受体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R392
  1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影响,R743.34
  13. 慢病毒介导hVEGF-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后肢缺血实验研究,R329
  14. 心梗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间研究,R542.22
  15. 基于ANDROID的H.264视频编解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TN919.81
  16.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颗粒脂肪移植血运重建的影响,R329
  17.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对机械应力刺激的反应,R329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营养效应对一氧化碳致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R329
  19. 缺氧预处理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区SDF-1/CXCR4轴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R542.22
  20. 转导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对胶质瘤趋向性的研究,R739.4
  21. Balb/c小鼠皮肤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JS-K体内抗肿瘤活性的研究,R739.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 心脏疾病 > 心律失常 > 心脏骤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