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肝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证候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作 者: 孙素云
导 师: 曹洪欣; 杨叔禹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医基础理论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病位 证素 证候
分类号: R223.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课题在中医文献整理的基础上,观察了厦门地区566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情况及首发临床症状特点。另外,采用证素辨证方法,采集14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四诊信息,研究其证候特点,以期找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机及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依据。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及症状学特点研究目的: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情况及主要症状特点。方法:以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西医诊断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周围神经病变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中的诊断标准。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1、566例患者中,312例为DPN患者,占55.12%。DPN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NDPN组,分别为(60.62±11.02)岁和(58.15±14.2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程方面,最小病程10天,最大病程40年,平均病程7.5年,DPN组平均病程(8±6.87)年,NDPN组平均病程(6.82±7.39)年,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性别方面,男性282例,其中,DPN组141例,平均年龄为(58.92±11.7)岁,高于NDPN组(55.16±14.17)岁(P<0.05)。女性284例,DPN组171例,平均年龄(62.02±11.7)岁,NDPN组113例,平均年龄(61.87±13.47)岁,两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DPN人群集中在50岁-65岁,而女性DPN人群从50岁后增长趋势明显,在65岁左右达到高峰。4、DPN组171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2.02±11.7)岁,停经人数占85.39%,初潮年龄(14.53±2.35)岁,停经年龄(49.23±4.60)岁;而NDPN组113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1.87±13.47)岁,初潮年龄(14.22±1.88)岁,停经年龄(49.53±3.36)岁,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312例DPN患者中171例有肢体麻木,伴发刺痛、蚁爬感、灼热感、瘙痒、乏力、肢寒畏冷、触电样感等症状。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高,群体老龄化,患者以中老年女性居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发病隐匿性,但临床研究发现有症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多于无症状者,四肢麻木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的首发症状特点。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特点研究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证候特点,探讨其主要病机,寻找从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依据。方法:以来自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厦门眼科中心,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与排除标准(同第一部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症状、体征,在四诊的基础上,借助证素辨证系统对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并运用相关统计方法研究肝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证候特点的相关性。结果:1、144例患者中,年龄最小35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0.28±10.30)岁。女性76例(52.78%),男性68(47.22%)。在年龄分层上,30-39岁4人,40-49岁21人,50-59岁37人,60-69岁54人,70-79岁27人,80-85岁1人。最短病程1.5个月,最长病程30年,平均病程8.05年,其中病程在5年内的有49例,病程在5-9年的有38例,病程10-19年的有44例,病程在20-30的有13例。2、主要证候特点有手足麻木、夜尿频多、视物模糊、舌淡红、舌苔薄、舌苔白、脉细、脉弦。3、病位证素涉及15处,分别为肝、肾、经络、脾、肺、肌肤、筋骨、胞宫、胃、心、表、胆、心神、膀胱、大肠。五脏病位所占比例分别为肝58.33%,肾56.94%,脾21.53%,肺6.94%,心4.17%。而证素积分方面,肝、肾高于脾、肺、心(P<O.01,P<0.05,P<0.05),(P<O.01,P<0.05,P<0.01),但肝、肾间无统计学差异(P>O.05)。4、虚性证素积分超过100的分别为血虚、阳虚、阴虚和气虚;实性证素积分超过100的分别为湿、痰和血瘀。5、病位在肝的归为肝病位组有84例,其他病位统归为非肝病位组有60例,肝病位组和非肝病位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病位组患者血虚、阴虚、阳虚和气虚证素积分均高于非肝病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P<0.01),但湿、痰、血瘀证素积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肝病位组血虚、阴虚和血瘀证素阳性率方面显著均高于非肝病位组(P值均<0.01)。6、肝与血虚证素积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32(P<0.01)。肝与阴虚证素积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72(P<0.01)。7、肝病位组急躁易怒的症状多于非肝病位组(P<O.05),此外,肝病位组视物模糊和脉弦的证候频率显著高于非肝病位组(P<0.01,P<0.01)。8、麻木、肢寒畏冷及刺痛症状,肝病位组显著高于非肝病位组(P<0.01,P<0.01,P<0.01)。结论: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复杂,涉及的病位较多,主要的五脏病位有肝、肾。2、肝血虚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病机之一。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9
Abstract  9-13
英文缩略词表  13-14
文献综述  14-40
  第一部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14-23
    参考文献  19-23
  第二部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现状  23-32
    参考文献  30-32
  第三部分 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关系的理论研究  32-40
    参考文献  39-40
前言  40-41
第一部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与症状学研究  41-50
  1 对象与方法  41-43
    1.1 病例来源  41
    1.2 诊断标准  41-42
    1.3 纳入标准  42
    1.4 排除标准  42
    1.5 调查内容  42-43
    1.6 质量控制  43
    1.7 统计方法  43
  2 结果  43-46
    2.1 一般资料比较  43-46
    2.2 DPN患者首发症状特点  46
  3 讨论  46-49
    3.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高,症状复杂  46-47
    3.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年龄特点  47-48
    3.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性别特点  48-49
  4 小结  49-50
第二部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50-70
  1 对象与方法  50-52
    1.1 病例来源  50
    1.2 诊断标准  50
    1.3 纳入标准  50
    1.4 排除标准  50
    1.5 调查内容  50-51
    1.6 调查质量控制  51
    1.7 数据录入与处理  51-52
  2 结果  52-60
    2.1 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  52
    2.2 病程构成情况  52-53
    2.3 症状分布情况  53-54
    2.4 舌象分布情况  54
    2.5 脉象分布情况  54-55
    2.6 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55
    2.7 五脏病位证素积分  55-56
    2.8 肝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证候的相关性  56-60
  3 讨论  60-67
    3.1 证候和证素  60-61
    3.2 年龄和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61
    3.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证候分布特征  61-67
  4 问题与展望  67-70
结论  70-71
参考文献  71-74
致谢  74-75
附录  75-95
个人简历  95-97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97-101

相似论文

  1.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与中医肾虚证的相关性研究,R259
  2. 微纤维相关蛋白4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和外周血浓度与肝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R575.2
  3. 高血压前期证候特征研究,R259
  4. 痛风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观察,R259
  5. 基于质谱的雷公藤甲素肝脏毒性代谢组学研究,R285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544.1
  7. 六种6,7-呋喃香豆素对大鼠肝微粒体CYP2C9和2C19活性的影响,R965
  8. 延胡索乙素的立体选择性代谢及其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R96
  9. 肝郁证模型大鼠蓝斑和肾上腺髓质TH、c-fos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R241
  10. 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大鼠血脂影响及抗氧化作用,R965
  11. STAT3、MMP-2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R735.7
  12. 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伴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R735.7
  13. 油茶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功能评价,TS225.16
  14. 绿茶提取物EGCG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机理研究,R285
  15. 开填体重和饲喂油脂对朗德鹅肥肝性能的影响,S835
  16. 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锦鲤原代肝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S856.9
  17. 魏执真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平肝降逆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R249
  18.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筛选肝核因子HNF3β相互作用蛋白质及初步功能研究,R341
  19. 核蛋白NDP52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363
  20. 树突状细胞在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肾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R692.5
  21. Wilson病ATP7B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对Wilson病人离体肝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R742.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生理 > 脏腑学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