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杆菌介导BDN1基因转化马铃薯抗旱性研究

作 者: 潘映雪
导 师: 石瑛
学 校: 东北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马铃薯 农杆菌介导 BDN1基因 耐旱 遗传转化
分类号: S5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8号和东农303的脱毒微型薯为研究对象,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旱基因BDN1转入马铃薯,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BDN1基因已转入马铃薯基因组中,经半定量RT-PCR检测,证明BDN1基因在马铃薯基因组中正常转录。试验对激素配比浓度、脱菌剂种类与浓度、共培养时间及选择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高效的马铃薯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试验通过对转基因植株的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初步验证了转基因植株对水分胁迫的抗性比对照植株有所提高。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薯块再生培养基为MS+ZT4mg/L+IAA1mg/L,克新18号出芽率82.61%,东农303出芽率86.36%。2.确定了农杆菌菌液侵染浓度OD600=0.7,侵染时间5min。克新18号薯块出芽率83.33%,污染率12.5%;东农303薯块出芽率90.91%,污染率9.09%。确定了克新18号薯块以共培养3d转化效果好,薯块出芽率80%,东农303薯块共培养2d转化效果好,薯块出芽率85%;污染率10%。3.对羧苄青霉素和进口头孢噻肟钠的不同浓度进行了比较试验,确定了羧苄青霉素的有效抑菌浓度300mg/L,进口头孢噻肟钠的有效抑菌浓度150mg/L。4.采用的抗性选择剂为卡那霉素(Kan),筛选方式为延迟7d筛选,结果表明薯块芽诱导阶段Kan浓度100mg/L,生根阶段的Kan浓度125mg/L。5.克新18号共获得50个抗性植株,26株通过了生根筛选,其中13株PCR呈阳性,Southern blot杂交4株有杂交信号;东农303获得90个抗性植株,35株通过了生根筛选,其中27株PCR呈阳性,Southern blot杂交4株有杂交信号,说明目的基因BDN1已经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进一步的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BDN1在马铃薯抗性植株中得到表达。6.对Southern blot杂交呈阳性的转基因植株进行了生物学检测,将转基因及对照植株进行水分胁迫处理,15d后分析了6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8个转基因植株的生理指标与对照植株有一定的差异,说明干旱胁迫下外源BDN1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得到表达,提高了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耐旱能力。

全文目录


摘要  8-9
Abstract  9-11
1 前言  11-22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2
  1.2 文献综述  12-22
    1.2.1 土壤干旱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12-13
    1.2.2 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13-14
    1.2.3 脱水素与植物耐旱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14-16
    1.2.4 马铃薯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16-20
    1.2.5 转基因植物发展现状  20-22
2 材料与方法  22-37
  2.1 试验材料  22-24
    2.1.1 植物材料  22
    2.1.2 菌株和质粒  22
    2.1.3 试剂和酶  22-23
    2.1.4 激素和抗生素  23
    2.1.5 仪器设备  23-24
  2.2 试验方法  24-37
    2.2.1 农杆菌介导法将 BDN1 基因转入马铃薯  24-25
    2.2.2 马铃薯遗传再生体系的优化  25-26
    2.2.3 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  26-32
    2.2.4 转基因植株的移栽  32-33
    2.2.5 转基因植株的生理检测  33-37
3 结果与分析  37-51
  3.1 薯块再生培养基的确定  37-38
  3.2 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探讨  38-41
    3.2.1 菌液浓度和侵染时间的确定  38-39
    3.2.2 共培养时间的确定  39
    3.2.3 脱菌剂种类及浓度的确定  39-40
    3.2.4 芽诱导阶段选择压力的确定  40-41
    3.2.5 生根阶段选择压力的确定  41
  3.3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41
  3.4 再生植株的分子检测  41-43
    3.4.1 抗性植株 PCR 检测  41-42
    3.4.2 转基因植株 Southern 检测  42-43
    3.4.3 转基因植株半定量 RT-PCR 检测  43
  3.5 转基因植株的生物学检测  43-51
    3.5.1 水分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43-44
    3.5.2 水分胁迫下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44-45
    3.5.3 水分胁迫下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45-46
    3.5.4 水分胁迫下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46-47
    3.5.5 水分胁迫下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  47-48
    3.5.6 水分胁迫下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48-49
    3.5.7 转基因与对照植株生理指标差异显著性分析  49-51
4 讨论  51-53
  4.1 再生培养基的确定  51
  4.2 农杆菌侵染与共培养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51
  4.3 Kan 浓度的选择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51-52
  4.4 BDN1 基因在转基因马铃薯中的表达  52-53
5 结论  53-54
致谢  54-55
参考文献  55-64
附录  64-65
图版  65-67
图版说明  67-6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8

相似论文

  1. 马铃薯交联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研究,TS236.9
  2. 利用RNAi提高烟草对病毒的抗性及岷江百合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构建,S435.72
  3. 薯条的速冻工艺研究,TS215
  4. rd29A驱动RdreBlBI基因转化‘红颊’草莓的研究,S668.4
  5. 马铃薯甲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硫丹的抗性及其机理,S435.32
  6. 马铃薯甲虫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机理,S435.32
  7. 一个油菜菌核病抗病相关基因的功能初步分析,S435.654
  8. 新疆紫草细胞的稀土生物学效应及遗传转化,S567.239
  9. 水稻纹枯病菌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S435.111.42
  10. 马铃薯甲虫对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及其机理,S435.32
  11. 马铃薯甲虫脯氨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其dsRNA的发酵生产,S435.32
  12.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两个Ⅲ型效应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S435.651
  13. 几种新型杀虫剂对马铃薯甲虫的毒力及两类靶标的分子克隆,S435.32
  14.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15. 农杆菌介导GmWRKY21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S565.1
  16. 转TPSP基因小麦的耐旱相关特性分析,S512.1
  17. 小麦幼苗生长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及其生理机制,S512.1
  18. 国庆小菊观赏性和耐旱、涝性的综合评价,S682.11
  19. 切花菊蚜虫抗性鉴定与机理探讨及LLA转基因研究,S682.11
  20. ‘突尼斯软籽’石榴再生体系和GFP报告基因的瞬时表达研究初报,S665.4
  21. 转OsDUF500基因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及转OsWRKY30基因烟草的耐旱性分析,S5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马铃薯(土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