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水稻OsPIL15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其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作 者: 李莉
导 师: 梁卫红
学 校: 河南师范大学
专 业: 细胞生物学
关键词: 水稻 光敏色素 OsPIL15 基因表达 光形态建成 过表达
分类号: S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已知拟南芥的光敏色素相互作用因子(phytochrome-interacting factor, PIFs)在光信号传导途径中具有核心作用。序列分析显示,水稻基因组中存在6个潜在的PIF转录因子(OsPIL11-OsPIL16),对其表达和功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揭示水稻OsPIL15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中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多种组织中的表达特性,以及光敏色素phyA、phyB单突变、phyAphyB双突变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OsPIF15基因在叶、根、茎、幼穗、老穗和胚等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叶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尤其是在旗叶中,说明OsPIL15基因的表达受发育调控,且该基因的表达与phyB关系密切。半定量RT-PCR检测显示,该基因的表达还受光周期和生物钟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分析OsPIL15基因的功能,构建了其瞬时表达载体,并利用BiFC方法确定OsPIL15可以形成二聚体,并定位在细胞核内;构建了OsPIL15基因的植物过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化至水稻中,通过与野生型水稻的比较,发现T2代转基因水稻在黑暗条件下植株基本不生长,其它光照条件下转基因株系正常生长,说明OsPIL15基因过表达植株的生长依赖光照,而与光质无关。为了分析黑暗下过表达株系生长缺陷的原因,本研究检测了外源和内源ABA对转基因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OsPIL15基因过表达株系对外源ABA非常敏感,种子萌发率下降,而且在过表达株系中,ABA降解相关基因ABA8OX1和ABA8OX3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ABA合成相关基因ZEP、NCED3和NCED5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表型分析显示,OsPIL15基因过表达转基因水稻地上部分的高度基本上都显著低于野生型,叶片颜色偏黄,且叶绿素含量较低,说明OsPIL15基因过表达负调控幼苗的地上部分高度,及叶绿素的合成;但是过表达植株的叶片长度、叶鞘长度以及第二个叶片和叶鞘之间的夹角均显著大于野生型,而且单位叶面积上的气孔数目较多,说明OsPIL15基因过表达正调控叶鞘长度、叶片长度和叶角大小,以及水稻叶片的气孔密度。花期观察和育性分析结果显示,OsPIL15基因过表达转基因株系开花延迟7-10天。此外,OsPIL15基因过表达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在有效分蘖数、穗长、穗重和结实率都存在显著差异,说明OsPIL15基因参与了水稻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叶绿素的合成、气孔的发育以及育性的调节等过程。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缩略语  11-12
第一章 前言  12-24
  1.1 光敏色素的分子特征  12-13
  1.2 光敏色素介导的光信号传导  13-15
  1.3 光敏色素的生理功能  15-16
    1.3.1 光敏色素与光周期开花  15
    1.3.2 光敏色素对植物激素及其他化学成分的调节作用  15-16
    1.3.3 光敏色素与植物的胁迫反应  16
  1.4 PIFs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  16-18
    1.4.1 拟南芥和水稻PIF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  17-18
    1.4.2 PIF转录因子的表达调控  18
  1.5 PIF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18-21
    1.5.1 拟南芥PIF调控种子萌发  19
    1.5.2 拟南芥PIF参与调节幼苗去黄化  19-20
    1.5.3 PIF参与调节叶绿素的合成  20
    1.5.4 PIF参与调节花期  20
    1.5.5 拟南芥PIF调控细胞分化  20
    1.5.6 拟南芥PIF途径与激素信号途径之间有交叉  20-21
    1.5.7 拟南芥PIFs参与调节生物钟  21
  1.6 水稻光敏色素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21-23
    1.6.1 参与水稻幼苗的脱黄化  22
    1.6.2 光敏色素对叶角的影响  22
    1.6.3 光敏色素与对花期的影响  22-23
  1.7 立题依据  23-24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4-42
  2.1 实验材料  24-27
    2.1.1 植物材料  24
    2.1.2 质粒和菌株  24
    2.1.3 酶和试剂  24
    2.1.4 引物设计合成  24-26
    2.1.5 主要仪器设备  26
    2.1.6 常用培养基和缓冲液  26-27
    2.1.7 气孔观察  27
  2.2 实验方法  27-42
    2.2.1 OsPIL15基因表达组织特异性  27-30
    2.2.2 光敏色素介导的光信号调控OsPIL15基因的表达  30
    2.2.3 OsPIL15基因的光周期调控分析  30-32
    2.2.4 OsPIL15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32-36
    2.2.5 OsPIL15基因过表达株系的培育及分析  36-37
    2.2.6 OsPIL15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37-39
    2.2.7 OsPIL15蛋白质与PHYB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39-42
第三章 结果  42-56
  3.1 OsPIL15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  42
  3.2 OsPIL15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42-44
    3.2.1 OsPIL15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  42-43
    3.2.2 光敏色素介导的光信号调控 OsPIL15 基因的表达  43
    3.2.3 光周期和生物钟对 OsPIL15 基因表达的影响  43-44
  3.3 OsPIL15的亚细胞定位  44-45
  3.4 OsPIL15基因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45-54
    3.4.1 OsPIL15基因的过表达转基因植株的培育  45-46
    3.4.2 转OsPIL15基因水稻的PCR鉴定  46
    3.4.3 转基因水稻株系中OsPIL15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46-47
    3.4.4 OsPIL15 过表达株系幼苗生长与光照的关系  47-48
    3.4.5 OsPIL15过表达株系对外源 ABA 的应答反应  48-49
    3.4.6 OsPIL15基因对光下苗期表型影响  49-51
    3.4.7 OsPIL15过表达株系的成株表型分析  51-52
    3.4.8 OsPIL15过表达株系中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52-53
    3.4.9 OsPIL15基因过表达与气孔形成的关系  53-54
  3.5 OsPIL15蛋白与PHYB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54-56
    3.5.1 构建中间表达载体  54
    3.5.2 构建BiFC载体  54-56
第四章 讨论  56-60
  4.1 OsPIL15基因编码蛋白可能与phyB发生相互作用  56
  4.2 OsPIL15基因的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56-57
  4.3 OsPIL15基因的功能涉及水稻生长发育多种生物学过程  57-60
第五章 结论  60-62
参考文献  62-70
致谢  70-7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2-73

相似论文

  1. 多转录因子组合调控研究,Q78
  2. BMP通路关键因子在人类牙胚组织中的表达检测,R78
  3. 基于RNA测序技术的马氏珠母贝珍珠囊转录组及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Q786
  4. 水稻茎叶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筛选及分析,S511
  5.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6.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7. 水稻OsNAR2.1参与硝酸盐调控根系生长的机制,S511
  8.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9. N-氨甲酰谷氨酸合成及其生理功能研究,R914
  10.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11.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12.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S511
  13.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14. 粳米脂肪含量的氮素效应及其与米粉理化特性的关系研究,S511.22
  15.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16. 水稻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NRT1.2和OsNRT1.5超量表达材料的功能鉴定,S511
  17.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18. 硅、硫对水稻砷吸收、积累的影响机制研究,S511
  19. 利用RNA瞬时干扰技术研究甘油二酯激酶基因在水稻响应激发子木聚糖酶和盐处理中的作用,S511
  20. 鸡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启动子区域多态性及基因时空表达的研究,S831
  21. 犬细小病毒2型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S852.6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