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链状结构Li_4Ti_5O_(12)/C的合成和LiMn_2O_4/Li_4Ti_5O_(12)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作 者: 谢国伟
导 师: 高立军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物理化学
关键词: 链状结构 Li4Ti5O12/C 改性 LiMn2O4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分类号: TM9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8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锂离子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长、无污染、比能量大、功率大、无记忆效应等优点,成为取代污染严重的传统能源的清洁新能源储备装置。动力汽车及大型储能设备,要求具有较高的电压、更低成本和更安全的电极材料。然而,商业化的钴酸锂电极材料价格昂贵,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不稳定,难以满足动力汽车的要求;石墨负极材料因其电压平台接近锂金属,充放电过程中易形成SEI膜,形成枝晶,导致安全性能不好,商业钴酸锂/石墨锂离子电池难以满足大型储能设备的需求。因此,研发具有安全性能好,价格便宜、电压高、资源丰富、无污染等优点的电极材料成为发展锂离子电池新能源关键因素之一;尖晶石型锰酸锂具有结构稳定、电压高、安全性能好、对环境友好、材料廉价等优点,被认为是取代钴酸锂材料的新型动力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钛酸锂具有安全性能好,资源丰富、易制备、结构稳定、倍率性能好、材料廉价等优点,能够满足动力汽车瞬问放电的需求,结合此两种材料各自的优点,本论文将合成和改性钛酸锂材料,再用改性好的钛酸锂和锰酸锂组装成LiMn2O4/Li4Ti5O12锂离子电池,并对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利用软模板滤纸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链状结构Li4Ti5O12/C粉末,通过XRD, TEM和SEM表征,其颗粒形貌光滑,大小为250nnm,颗粒的表面包覆着一层4nm厚的碳,颗粒之间形成1-3μm的链。通过恒流充放电,阻抗测试和循环伏安法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2C、12C的倍率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5.1mAhg-1和110.3mAhg-1,在5C的倍率下,经过470个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为89%。说明链状结构的Li4Ti5O12/C具有很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2.通过淀粉胶状辅助液流变相法以LiCO3、TiO2和淀粉为原料制备Li4Ti5Ol2/C复合物,通过XRD、SEM、TEM和热重进行表征,其空间点群为Fd3m,颗粒形貌为球状,颗粒上有5nm厚度的碳包覆在其表面,其颗粒大小为500nm。与纯净的Li4Ti5O12比较,制备得到的Li4Ti5O12/C复合物有较高的比容量,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分别在0.2C、20C的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1.5mAhg-1和110mAh g-1,在1C倍率下,经过500个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为87%;在20C倍率下,经过200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3%。3.商业LiMn2O4材料通过XRD、SEM和粒度分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其空间点群为Fd3m,平均颗粒大小为275nm;对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LiMn2O4在3.95V和4.10V左右有两个不同的放电平台;在不同倍率下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现出较好的倍率性能;在倍率为0.5C,20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6mAhg-1,68mAhg-1,在1C的倍率充放电测试下,经过50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66%,说明LiMn2O4材料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较高的放电电压和较好的倍率性能。4.对LiMn2O4/Li4Ti5O12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研究表明,在2.45V和2.55V左右有两个放电平台;在倍率为0.5C、12C的首次比容量分别为113.1mAhg-1、67.1mAh g-1,在6C下的首次比容量为87.1mAhg-1,85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7%;12C倍率下经过475次循环后的比容量为47.6mAhg-1,平均每次放电衰减比容量为0.0568%,结果证明LiMn2O4/Li4Ti5O12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第1章 文献综述  11-35
  1.1 概述  11
  1.2 锂离子电池的概述  11-14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  11-12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12-14
  1.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14-15
  1.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5-28
    1.4.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条件  16
    1.4.2 锂离子正极材料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16-28
  1.5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28-34
    1.5.1 负极材料的选材要求  28-29
    1.5.2 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29-34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34
  1.7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34-35
第2章 实验药品和试剂、方法及原理  35-42
  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35
  2.2 实验设备及装置  35-36
    2.2.1 管式电阻炉  35-36
    2.2.2 手套箱  36
    2.2.3 真空干燥箱  36
  2.3 电池的组装  36-37
    2.3.1 极片的制备  37
    2.3.2 电解液与隔膜  37
  2.4 材料的物理性能表征  37-39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  37
    2.4.2 XRD物相分析  37-38
    2.4.3 粒度分析  38
    2.4.4 热重分析  38
    2.4.5 透射电子显微镜  38-39
  2.5 电化学性能表征  39-42
    2.5.1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39
    2.5.2 循环伏安法  39-40
    2.5.3 交流阻抗  40-42
第3章 链状结构Li_4Ti_5O_(12)/C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42-49
  3.1 概述  42-43
  3.2 链状Li_4Ti_5O_(12)/C的合成及极片的制备  43
    3.2.1 链状结构Li_4Ti_5O_(12)/C的合成  43
    3.2.2 极片的制备  43
    3.2.3 电池的组装  43
  3.3 链状Li_4Ti_5O_(12)/C的表征  43-45
    3.3.1 链状Li_4Ti_5O_(12)/C粉末的结构分析  43-44
    3.3.2 材料的形貌电镜表征  44-45
  3.4 链状Li_4Ti_5O_(12)/C电化学性能研究  45-48
    3.4.1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45-46
    3.4.2 交流阻抗测试  46-47
    3.4.3 循环伏安测试  47-48
  3.5 本章小结  48-49
第4章 淀粉溶胶辅助流变相法合成Li_4Ti_5O_(12)/C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49-62
  4.1 概述  49-50
  4.2 材料的合成  50-55
    4.2.1 Li_4Ti_5O_(12)及Li_4Ti_5O_(12)/C复合物的合成  50
    4.2.2 极片的制备及电池组装  50-51
    4.2.3 结构形貌表征、粒度分析及热重分析  51-55
  4.3 电化学性能研究  55-61
    4.3.1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55-58
    4.3.2 交流阻抗测试  58-59
    4.3.3 循环伏安测试  59-61
  4.4 本章小结  61-62
第5章 锂离子电池LiMn_2O_4/Li_4Ti_5O_4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62-75
  5.1 概述  62-63
  5.2 极片的制备和电池的组装  63
    5.2.1 正极极片的制备  63
    5.2.2 电池的组装  63
  5.3 正极材料LiMn_2O_4的表征  63-68
    5.3.1 正极材料LiMn_2O_4的XRD  63-64
    5.3.2 正极材料LiMn_2O_4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64
    5.3.3 LiMn_2O_4的粒度分析  64-65
    5.3.4 正极材料LiMn_2O_4的恒流充放电  65-67
    5.3.5 正极材料LiMn_2O_4的循环伏安测试  67-68
  5.4 负极材料Li_4Ti_5O_(12)/C复合材料的表征  68
  5.5 LiMn_2O_4/Li_4Ti_5O_(12)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68-74
    5.5.1 正负极活性物质质量比的选择  68-69
    5.5.2 LiMn_2O_4/Li_4Ti_5O_(12)锂离子电池的恒流充放电  69-71
    5.5.3 交流阻抗测试  71-73
    5.5.4 循环伏安测试  73-74
  5.6 本章小结  74-75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75-77
  6.1 结论  75-76
  6.2 展望  76-77
致谢  77-78
参考文献  78-91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1

相似论文

  1. 纳米稀土硬质合金YG11R的成分与工艺优化及磨损研究,TG135.5
  2. 锂离子电池用多元Sn合金基碳复合材料的研究,TM912.9
  3. 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M912.9
  4. Fe,V共掺杂TiO2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O614.411
  5. 微氧条件下密闭电石炉尾气中COS气体吸附净化研究,X781
  6. 生物医用OCS/PLLA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R318.08
  7. 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O643.36
  8. 新型阳离子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应用,TQ323.6
  9. 废弃氟石膏改性利用及高含氟废水处理研究,X703
  10. 用于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贵金属钴的螯合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X76
  11.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O631.3
  12. LSGM电解质薄膜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1.4
  13.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黑磷与LiMn2O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M912
  14. 核壳结构聚合物微球的合成、改性及应用,O631.3
  15. 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自组装及其原位改性PMMA,O631.3
  16. 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及溶剂化效应,TB383
  17. 新型Aza-BODIPY荧光染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TQ610.1
  18. 超级电容器不同孔结构分布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研究,TM53
  19. SiO2/PA接枝复合材料原位法制备过程中SiO2分散性的调控,TB383.1
  20. 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和Li[NixLi1/3-2x/3Mn2/3-x/3]O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2
  21. 复合改性剂对油墨用纳米碳酸钙改性研究,TB383.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 > 蓄电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