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采用外源酶改善安溪铁观音茶香气品质的研究

作 者: 肖世青
导 师: 杜先锋
学 校: 安徽农业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铁观音  香气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主成分分析
分类号: TS27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安溪铁观音产于福建省安溪县,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成茶品质以春茶最好,秋茶香气高,滋味却不及春茶醇厚。夏、暑季铁观音品质较差,但安溪夏暑茶产量占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为改善夏暑季铁观音的品质,在安溪铁观音的加工过程中添加不同进行处理,对加工得到的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比较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茶叶的挥发性组分,以期筛选出合适的复合酶组合及其工艺参数。并对不同季节安溪铁观音的香气成分进行了提取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鉴别出安溪铁观音主要特征性香气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安溪铁观音香气质量评价模型。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探索了摇青后酶处理对夏季安溪铁观音感官品质和香气组分的影响。在摇青结束之后,对夏茶分别进行了添加蛋白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漆酶的处理。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漆酶显著改善了茶叶感官品质,β-葡萄糖苷酶对香气品质改善效果较好,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对夏茶香气品质无明显改善效果。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茶叶的挥发性组分,结果显示β-葡萄糖苷酶和漆酶处理都显著提高了香气成分含量,而纤维素酶处理样的香气成分含量明显减少。2.探索了初烘前酶处理对夏季安溪铁观音感官品质和香气组分的影响。在初烘之前,对夏茶分别进行了添加多酚氧化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漆酶、α-半乳糖苷酶和复合酶的处理。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处理后的茶样,香气和滋味品质比对照更差。β-葡萄糖苷酶较好地改善了香气,但对滋味品质提升幅度不大。单一的漆酶和α-半乳糖苷酶都能较好地改善夏茶的香气和滋味品质。当复合酶的浓度为(0.1g漆酶+0.1g α-半乳糖苷酶)/L时,茶叶花香明显,滋味浓醇鲜爽,品质类似早秋茶。3.探索了初烘前酶处理对暑季安溪铁观音香气品质的影响。为改善暑季安溪铁观音的品质,对暑茶在初烘之前分别进行了添加漆酶、α-半乳糖苷酶和复合酶的处理。对加工得到的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比较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茶叶的挥发性组分。结果表明,经过酶处理的茶样的香精油总量均大于对照样。α-半乳糖苷酶能显著增加醛类和醇类含量,漆酶能显著增加酯类含量,两种酶都能显著增加烯烃类含量。橙花叔醇、法呢烯和吲哚是铁观音中最重要的赋香成分,这三种组分在酶处理样中的含量均有所增加。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经复合酶处理后,暑茶青气消失,花香显现。感官审评和GC-MS检测均表明酶处理可以明显改善暑茶的香气品质。4.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鉴定出安溪铁观音中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并构建了安溪铁观音香气质量的评价模型。从4个季节8个不同等级的安溪铁观音茶样中提取并分离出74种香气组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鉴定出安溪铁观音中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分别是橙花叔醇、法呢烯、吲哚、苯乙醇、反-2-己烯醛、壬醛、苯乙醛、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顺-己酸-3-己烯酯、苯甲酸-3-己烯-1-醇酯、辛酸-2-苯乙酯、5-正丁基-δ-戊内酯、顺式茉莉酮、法尼基丙酮、棕榈酸、香叶基芳樟醇异构体。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安溪铁观音香气质量的评价模型,并使用所构建的评价模型评价各个茶样的香气质量。通过感官评价法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所建立的评价模型是合理的,可以用来评价安溪铁观音的香气质量。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文献综述  9-17
  1.1 夏暑茶品质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9
  1.2 外源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11
    1.2.1 红茶加工中的外源酶  10
    1.2.2 绿茶加工中的外源酶  10-11
    1.2.3 黑茶加工中的外源酶  11
    1.2.4 茶饮料加工中的外源酶  11
  1.3 乌龙茶香气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11-13
    1.3.1 糖苷类物质酶促水解  11-12
    1.3.2 氨基酸的转化  12
    1.3.3 糖类物质的转化  12-13
    1.3.4 脂类的氧化降解  13
    1.3.5 多酚类的酶促氧化  13
  1.4 茶叶香气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13-16
    1.4.1 常压水蒸气蒸馏并同时萃取法(SDE)  14
    1.4.2 减压蒸馏萃取法(VDE)  14-15
    1.4.3 顶空吸附法(HAS)  15
    1.4.4 超临界 CO2萃取法(SFE)  15
    1.4.5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  15-16
  1.5 茶叶香气成分的分析方法  16-17
    1.5.1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GC)  16
    1.5.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16-17
2 引言  17-19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2.2 研究内容  17-19
    2.2.1 摇青后酶处理对夏季安溪铁观音香气品质影响研究  17-18
    2.2.2 初烘前酶处理对夏季安溪铁观音香气品质影响研究  18
    2.2.3 不同酶处理对暑季安溪铁观音香气品质影响研究  18
    2.2.4 对不同季节安溪铁观音香气成分的分析  18-19
3 材料与方法  19-23
  3.1 材料、仪器和试剂  19
    3.1.1 材料  19
    3.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19
    3.1.3 主要试剂  19
  3.2 实验方法  19-23
    3.2.1 摇青后添加外源酶处理夏茶  19-20
    3.2.2 初烘前添加外源酶处理夏茶  20
    3.2.3 初烘前添加外源酶处理暑茶  20
    3.2.4 感官审评方法  20
    3.2.5 香精油的制备  20-21
    3.2.6 GC-MS 检测条件  21
    3.2.7 定性定量方法  21
    3.2.8 数据分析方法  21-23
4 结果与分析  23-42
  4.1 摇青后酶处理对夏季安溪铁观音香气品质的影响  23-26
    4.1.1 摇青后酶处理对夏季铁观音感官品质的影响  23
    4.1.2 摇青后酶处理对夏季铁观音香精油总量的影响  23-25
    4.1.3 摇青后酶处理对夏季铁观音香气组分的影响  25-26
  4.2 初烘前酶处理对夏季安溪铁观音香气品质的影响  26-29
    4.2.1 初烘前酶处理对夏季铁观音感官品质的影响  26
    4.2.2 初烘前酶处理对夏季铁观音香精油总量的影响  26-28
    4.2.3 初烘前酶处理对夏季铁观音香气组分的影响  28-29
  4.3 不同酶处理对暑季安溪铁观音香气品质的影响  29-35
    4.3.1 不同酶处理对暑季铁观音感官品质的影响  29-30
    4.3.2 不同酶处理对暑季铁观音香精油总量的影响  30-34
    4.3.3 不同酶处理对暑季铁观音香气组分的影响  34-35
  4.4 对不同季节安溪铁观音香气成分的研究  35-42
    4.4.1 不同季节安溪铁观音的感官审评结果  35-36
    4.4.2 不同季节安溪铁观音香气成分分析  36-39
    4.4.3 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季节安溪铁观音主要香气成分的分析  39-40
    4.4.4 不同季节安溪铁观音香气质量综合评价  40-42
5 讨论  42-45
  5.1 添加外源酶改善夏茶品质的研究  42
  5.2 漆酶和α-半乳糖苷酶改善暑茶品质的作用机理  42-43
  5.3 安溪铁观音特征性香气成分  43
  5.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茶叶香气质量模型  43-45
6 结论  45-47
  6.1 摇青后酶处理对夏季安溪铁观音香气品质影响  45
  6.2 初烘前酶处理对夏季安溪铁观音香气品质影响  45
  6.3 酶处理对暑季安溪铁观音香气品质影响  45
  6.4 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季节安溪铁观音香气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的研究  45-47
参考文献  47-51
致谢  51-52
作者简介  52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2
本科和硕士期间获得奖励  52

相似论文

  1. 海红果醋加工技术的研究,TS264.22
  2. 拟南芥胱硫醚-γ-合成酶(D-AtCG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抗血清制备,Q943.2
  3. 红肉脐橙和‘国庆四号’温州蜜柑中CHS和CH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对类黄酮积累的调控机制,S666.4
  4. 扩展青霉TS414脂肪酶在毕赤酵母的表达、纯化及其催化外消旋萘普生酯化拆分的研究,Q814
  5. 南极冰藻GPx、GST和SAHH基因的克隆、定量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Q943.2
  6. 米曲霉FS-1脂肪酶发酵优化、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的研究,TQ925.6
  7. 抗吡虫啉—甲基对硫磷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S482.2
  8. Pin1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738.1
  9. 凡纳滨对虾虾头内源性蛋白酶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研究,S985.21
  10. 益肾活血法防治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肾损伤的临床研究,R277.5
  11. 基于质谱的雷公藤甲素肝脏毒性代谢组学研究,R285
  12. 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284
  13.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S831.5
  14.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G642.4
  15. 应用基因组改组技术选育真菌α-淀粉酶高产菌株,TQ925
  16. 大米蛋白酶解—接枝共聚综合改性技术的研究,TS201.2
  17. 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S433
  18. 我国烤烟烟叶果胶、纤维素含量分布特点及对评吸品质的影响,S572
  19.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20. 环境因子对牡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S685.11
  21. 棉铃虫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的克隆、时空表达及RNA干扰,S435.62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饮料冷食制造工业 > > 各种茶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