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刘辰翁研究

作 者: 焦印亭
导 师: 马德富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刘辰翁 文学思想   散文 文学评点
分类号: K24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55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宋元易代之际,刘辰翁不仅以节操受人尊崇,而且其卓荦文才亦见重于当时。他以热情、客观的态度反思亡宋,思考当代,、文均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其诗寄托遥深,气韵生动,没有堆排涂饰之习,以真实的情感和深厚的意蕴来感伤时事、抒发故国之思,在平弱萎靡的宋末诗坛独树一帜,占有特殊的地位。其词继承并发展了苏辛等词人的艺术传统,深刻地反映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时代风貌和遗民心理,风格沉郁苍凉,表现亡国之哀,但绝无萎靡不振之气,糅合豪放、婉约两派之长融会贯通而具有自己的风格面貌,为宋词做了光辉的总结,他词作中的轻灵婉丽之作又透露出词发展的新气息,开启了元、明、清三代词的风气。其文有为而发,感慨深至,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现实意义,广泛而深入地反映了宋末元初的社会、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创作上直溯庄子,深入庄子化境,惝恍迷离,故其散文多奇诡纵横,转折突兀,跳跃性大,好象省略了很多话语,叙事达意显得隐晦曲折,尽管其所作多以诘曲为奇,但蹊径独开,别自成家,开创了散文发展的新领域,为卑弱、冗絮、滑易的宋末散文文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为散文的重新振作和发展提供了一丝生机。其文学评点范围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评点业绩可谓是开一代学术之风。可以说,刘辰翁在文学史和批评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本论文在当时时代文化背景下,围绕刘辰翁这一个案,对其生平家世、师承、交游、文学创作、文学评点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探讨,阐述了其文学思想、文学创作、文学评点的成就和特征。论文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考述刘辰翁的生平家世及文学主张。第二部分(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从诗、词、散文三个方面全面考察刘辰翁的文学创作。第三部分(第六章)主要探讨刘辰翁的文学评点的成就和特征。第一章考述了刘辰翁的生平家世、师承渊源、友朋之交游、教授之弟子、著作之编刻流传,并对前人的一些讹误,做了辨析和补正。第二章以刘辰翁二十多篇诗文集序跋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其文学评点,归纳总结了其文学见解和文学主张。从他别具一格的独到之论中,探讨其文学思想,并试图从时代文化背景上寻绎其形成的原因。第三章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于思想内涵、艺术特征两个层面详细剖析了其诗歌的成就,并根据当时时代文化背景,分析了其诗歌风格的成因。第四章对刘辰翁散文的内容和艺术做了全面的分类和总结,着重分析其奇崛磊落的风格是对平易流畅宋文风格的反动,对他散文的局限也作了实事求是的讨论分析。第五章将须溪词划分为节令词、咏春词、寿词等几个部分,分析了其词具有的思想内涵,并对须溪词的艺术表现与艺术技巧做了总结,指出他融合豪放、婉约而自成一家的特色,并对其成因做了探讨。第六章首先从评点的源流的角度,对刘辰翁评点的动因和成就做了分析。其次,归纳总结了刘辰翁文学评点的特征、方法以及存在的不足。最后,根据历代书目的著录,考述了刘辰翁的评点著作。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刘辰翁的生平家世、师承交游、著作的流传、文学思想、文学创作、文学评点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并对前人的一些讹误,做了辨析和补正。二是根据刘辰翁诗文集序跋和文学评点,透视了其文学见解和文学主张。三是从思想与艺术两个方面,对前人尚未研究的诗歌、散文做了讨论和分析。三是归纳总结了刘辰翁文学评点的原因、方法、特征与不足,并梳理考述了刘辰翁全部的评点著作。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10
导语  10-14
第一章 刘辰翁生平、家世考  14-41
  第一节 刘辰翁生活的时代特点  14-17
  第二节 刘辰翁生年、家世考  17-21
    一、生卒年考  17-20
    二、家世考  20-21
  第三节 刘辰翁师承考  21-25
    一、刘辰翁之师考  21-24
    二、刘辰翁出自陆象山之门辨  24-25
  第四节 刘辰翁弟子考  25-28
  第五节 刘辰翁交游考  28-34
  第六节 刘辰翁文集编刻流传考述  34-41
第二章 刘辰翁的文学思想  41-75
  第一节 文的社会价值  44-53
    一、诗文与道  44-46
    二、宣泄郁积,兴寄深厚  46-53
  第二节 尚奇与尚自然的辨证统一  53-60
    一、尤贵情真与天籁自然  53-58
    二、对雄壮奇崛诗风的推崇  58-60
  第三节 虚心学古,取法乎上  60-69
    一、对以文为诗的称赞  61-63
    二、对豪放风的高度肯定  63-66
    三、对诗文艺术的独特观照  66-69
  第四节 细读方法与"观诗各随所得"的阐释学思想  69-75
    一、"观诗不易"的细读方法  69-72
    二、"观诗各随所得"的阐释学思想  72-75
第三章 刘辰翁的诗歌研究  75-104
  第一节 须溪诗创作的社会、文学背景  75-78
  第二节 须溪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概说  78-81
  第三节 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遗民心态的隐曲表露  81-96
    一、伤春悲秋题材的深层意蕴  81-87
    二、悲恋为主的主题取向以及对高士节士的敬仰  87-93
    三、自然山水景物的描写和歌吟  93-96
  第四节 须溪诗的艺术特色  96-101
  第五节 须溪诗风格形成的原因探析  101-104
第四章 刘辰翁词研究  104-136
  第一节 节令词  105-114
    一、元宵词  105-110
    二、其他节令词  110-114
  第二节 咏春词  114-118
  第三节 寿词  118-122
  第四节 其他词  122-126
  第五节 须溪词的艺术手法和特点  126-136
    一、以词咏史  126-128
    二、感情凄婉悲苦  128-129
    三、熔铸经史,以文为词  129-131
    四、用典  131-133
    五、对辛派词人的继承与超越  133-136
第五章 刘辰翁的散文研究  136-166
  第一节 刘辰翁散文内容与艺术成就概说  136-140
  第二节 刘辰翁散文的主要内容  140-154
    一、学记、书院记  140-143
    二、寺、院、庵、斋记  143-146
    三、堂、观、楼记  146-150
    四、序  150-152
    五、墓志铭及其他  152-154
  第三节 刘辰翁散文的艺术特征和成就  154-166
    一、平易自然宋文的反动  154-156
    二、奇怪磊落、奥衍纵横  156-159
    三、融合经史,取法诸家  159-160
    四、议论踔厉,行文曲折  160-163
    五、句式以散为主,骈散结合,参差错落  163-166
第六章 刘辰翁的文学评点研究  166-246
  第一节 评点溯源及刘辰翁文学评点概说  166-173
  第二节 刘辰翁文学评点的特色  173-198
    一、专以文学论工拙  173-179
    二、从读者感受的角度进行评点  179-181
    三、摘句批评与整体评价的统一  181-183
    四、颠覆注解,批驳旧说  183-185
    五、以禅论诗  185-186
    六、比较鉴别、追根溯源  186-191
    七、比喻、象征性的评语  191-192
    八、关于"不必注、不可解"  192-198
  第三节 刘辰翁评点著作述略  198-246
    一、《大戴礼记》十三卷  198
    二、《越绝书》十五卷  198-199
    三、《班马异同评》三十五卷  199-202
    四、《史汉方驾》三十五卷  202
    五、《荀子》二十卷  202
    六、《阴符经》一卷  202-203
    七、《老子道德经》二卷  203
    八、《庄子南华真经》三卷  203
    九、《南华经》十六卷  203-204
    十、《列子冲虚真经》二卷  204
    十一、《鬳斋三子口义》十四卷  204-205
    十二、陶渊明诗  205-206
    十三、阮籍诗  206-207
    十四、李贺诗  207-209
    十五、王维诗  209-211
    十六、孟浩然诗  211-213
    十七、韦应物诗  213-216
    十八、孟郊诗  216-217
    十九、李白诗  217
    二十、杜甫诗  217-224
    二十一、《刘辰翁批点三唐人诗集》十四卷  224-225
    二十二、《韦孟全集》  225
    二十三、《陶韦合集》十八卷附二卷  225
    二十四、《王孟诗评》九卷  225-226
    二十五、《盛唐四名家集》二十四卷  226
    二十六、《唐百家诗选》  226-227
    二十七、《文选》诗  227
    二十八、《古今诗统》  227-228
    二十九、《兴观集》  228
    三十、王安石诗  228-230
    三十一、苏轼诗  230-233
    三十二、陈与义诗  233-234
    三十三、陆游诗  234-237
    三十四、汪元量诗  237-238
    三十五、《合刻宋刘须溪点校书九种》一百零一卷,附一种八卷  238-241
    三十六、《世说新语》  241-243
    三十七、《广成子》一卷  243
    三十八、《古三坟》一卷  243-246
结语  246-248
参考文献  248-257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257-259
后记  259

相似论文

  1.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2. 统计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词对齐及相关融合策略研究,TP391.2
  3. 基于Web的领域词典构建技术研究,TP391.1
  4. 基于停用词处理的汉语语音检索方法,TP391.1
  5. 中学古代写景游记散文教学研究,G633.3
  6. 自主学习与高中语文(粤教版)现当代散文教学,G633.3
  7. 高中古代散文教学初探,G633.3
  8. 论对外汉语新词新语教学,H195
  9. 汉日两字同形词偏误分析和教学对策,H195
  10. 梅尧臣说理诗研究,I207.22
  11. 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H195
  12. 汉英常用贬义词对比研究,H313
  13. 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研究,H195
  14. 藏文新闻网页新词语调查研究,H214
  15. 复合趋向动词中反向词的不对称现象研究,H146
  16. 动宾式离合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H195
  17. 苏教版高中教材自然题材散文教学研究,G633.3
  18. 论田汉前期话剧的浪漫主义基本特征,I207.3
  19. 基于词汇教学法的词汇笔记本教学模式,H319
  20. 中文产品评论观点抽取方法研究,TP391.1
  21. 基于空间邻域词袋模型的图像标注技术,TP391.41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南宋(1127~127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