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孕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影响、相关危险因素和雌激素受体的关联研究

作 者: 汤月芬
导 师: 施慎逊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
关键词: 抑郁 焦虑 孕期 产后 集体心理干预 流行病学研究 前瞻性研究 RCT ITT 发生率
分类号: R395.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77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能否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并探讨产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可能存在的ERβ遗传易感性。[方法](1)采用RCT设计。于2005.3—2006.2部分连续整群抽样800例孕16-20周的孕妇,随机分配至干预组(n=386)和对照组(n=414)。干预组在常规孕妇保健的基础上给予以“正确看待产后抑郁”为主题的集体心理干预(5次孕妇+1次丈夫)课程,对照组予常规孕妇保健。所有对象每月跟踪随访至产后3天、42天和3月(包括婴儿气质)。孕妇的情绪采用HAD自评,产后采用HAD和EPDS双重自评。产后在自评的基础上采用SCID分层临床会晤。婴儿气质采用EITQ评估。采用ITT原则分析资料。(2)所有对象每次随访时评估自编相关危险因素表、LES以及产科检查表,并评估EPQ1次,采用纬度法和类别法多元回归序惯结合分析产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3)对于产后抑郁者和非抑郁者分别随机抽取静脉血70例和11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进行ERβ的2个SNPs(rs1256030和rs3020444)基因分型。分别采用改良式关联分析、病例-对照关联分析以及两点单体型关联分析获得产后抑郁的遗传易感性。[结果]第一部分:(1)在PP数据集中,当采用HAD评估时,孕妇心理干预可以减轻孕期和产后的焦虑情绪;当采用EPDS评估时,未能发现干预效果。在FAS数据集中,无论采用HAD还是EPDS评估,都未能发现干预效果。孕妇在接受心理干预课较好的基础上其丈夫接受心理干预对产妇的产后焦虑存在干预作用。孕妇受干预次数以及与丈夫受干预次数之和与孕32-36周(干预正好结束)和孕38-40周的焦虑分值(A项分)呈直线负相关。(2)根据HAD或EPDS划分界值,未能发现心理干预对产后三个时点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具有影响作用。(3)采用SCID诊断,未能发现心理干预对产后三个时点或整个三个月中的重性抑郁障碍、未特定的抑郁障碍或任何抑郁障碍具有干预作用。在产后三个时点重性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调整发生率)干预组分别为4.04%、14.92%、7.85%,对照组分别为3.61、18.12%、5.39%。产后三个月中总的重性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干预组为11.79%,对照组为12.68%。产后三个月中总样本重性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12.24%,未特定的抑郁障碍为12.98%,任何抑郁障碍为27.82%。(4)孕期心理干预明显提高小婴儿“易带”的(易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的比例,明显降低小婴儿气质维度上的趋避性和反应阈。第二部分:用纬度法分析,在产后三个时点产后抑郁共同的危险因素为:婴儿看护应激、神经质人格(EPQ的高N分)、既往抑郁发作史和对父母不满意。在产后3天还存在的危险因素有:担心产后无人照料自己、新生儿感染、产后休息和产后普通休养室;在产后42天还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孕期焦虑、不良生活事件、对丈夫不满意、产后同事探望不满意、坐月子不满意、居住环境差和产后出血;在产后3月还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孕期抑郁、不良生活事件、对以后工作的担忧、产后睡眠不满意和居住环境差。用类别法考察部分危险因素时,再次发现:既往抑郁发作史、神经质人格、婴儿看护应激(担忧带孩子问题)以及孕期抑郁、产后出血成为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第三部分:ERβ基因rs3020444(T/C)多态“T/T”基因型与产后抑郁关联,导致产妇患产后抑郁的风险是对照组的2.91倍(P<0.05);病例组“T”等位基因导致产妇患产后抑郁的风险是对照组的2.72倍(P<0.05)。未发现rs1256030(C/T)的等位基因或基因型与产后抑郁存在关联。基于rs1256030(C/T)和rs3020444(T/C)的单体型“C-C”对产后抑郁具有保护作用,OR=0.312[0.104-0.942],P=0.039。[结论]1.孕期心理干预对预防孕期和产后的焦虑情绪具有作用。丈夫接受心理干预可以帮助干预依从性好的孕妇预防产后的焦虑情绪。孕妇和其丈夫接受心理干预的次数越多,对于预防孕中-晚期的焦虑情绪就越有作用。2.孕期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的效果不明显。3.孕期心理干预对小婴儿的心理发育有着积极意义。4.产后42天是重性抑郁障碍的高发时点。其次为产后3月,产后3天最低。5.相对于SCID诊断来说,用HAD来筛查产后抑郁,8/9划分界值出现了较低的筛查率;用EPDS来筛查产后抑郁,12/13划分界值也出现了较低的筛查率,假阴性较高。6.用纬度法分析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不但可以全面的占有资料,具有较高的统计效能,而且推导出的危险因素与类别法推导出的危险因素并无大的差别。7.婴儿看护应激、既往抑郁发作史、神经质人格以及对父母的不满意是上海部分女性产后抑郁的重要的危险因素。8.ERβ基因有可能参与了产后抑郁的发病。具有rs3020444(T/C)“T/T”基因型的女性在产后随着雌激素的剧烈撤退,触发转录异常,引发抑郁,但具体途径尚不清楚。基于rs1256030(C/T)和rs3020444(T/C)的单体型“C-C”对产后抑郁却具有保护作用。

全文目录


一、中文摘要  4-7
二、英文摘要  7-10
三、前言  10-19
四、正文  19-83
  第一部分 孕期集体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预防  19-55
    引言  19
    对象与方法  19-24
    结果  24-48
    讨论  48-55
  第二部分 产后抑郁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55-68
    引言  55
    对象和方法  55-57
    结果  57-64
    讨论  64-68
  第三部分 产后抑郁与雌激素受体β亚型(ERβ)基因SNPs的关联研究  68-81
    引言  68
    对象与方法  68-73
    结果  73-78
    讨论  78-81
  结论  81-82
  本课题的创新点  82
  本研究课题的不足及以后的工作  82-83
五、参考文献  83-93
六、附录  93-98
  附录一 研究中使用量表及名词介绍  93-97
  附录二 集体心理干预的具体内容  97-98
七、综述  98-116
  综述一 产后抑郁症生物学病因及评估的研究进展  98-104
  综述二 产后抑郁症  104-110
  综述三 雌激素在产后抑郁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110-116
八、后记  116-118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16-117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资助项目  117
  在读期间获得的奖励及培训经历  117-118
致谢  118-120

相似论文

  1.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2. 谷世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抑郁症的研究,R249.2
  3. 广州市中学生英语课堂写作焦虑与写作成绩的相关研究,G633.41
  4. 华校校长领导风格、职业倦怠、文化焦虑现状以及关系的研究,G471.2
  5. 大叶蒟抗抑郁物质基础及分析方法研究,R284.1
  6.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7. 不同性别角色中学生的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8. 青少年学生担忧倾向性:结构、测量及特点研究,B841
  9. 新型抗抑郁药物DPI-289以及API-121的合成研究,R914
  10.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伴发轻、中度抑郁患者的干预研究,R473.73
  11. 2型糖尿病伴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R587.1
  12. 首发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的研究,R749.4
  13. 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测模型研究,B842.6
  14. 合肥地区中老年公务员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R194.3
  15. 涤痰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R277.7
  16. 初发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R749.1
  17. 阈上阈下不同情绪线索对物质焦虑大学生返回抑制的影响,B842
  18. 上海市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学生抑郁症状现状及认知行为干预研究,B844.2
  19. 锻炼坚持性对大、中学生身体自尊及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G633.96
  20. 疏肝健脾活血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干预的临床研究,R259
  21. 逍遥散干预慢性温和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盲肠菌群及组织研究,R285.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医学心理学、病理心理学 > 心理治疗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