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黑水缬草抗老年痴呆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

作 者: 左月明
导 师: 匡海学
学 校: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药学
关键词: 黑水缬草 老年痴呆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分类号: R28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8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黑水缬草为败酱科缬草属(Valeriana L.)植物黑水缬草(Valeriana amurensis Smir.ex Kom.)的干燥根及根茎。其同属植物蜘蛛香V.jatamansi Jones.,又名马蹄香,在历代本草书籍中有见记载,其味苦、性寒。缬草的英文名Valerian,来源于拉丁语“valere”,缬草制剂在欧美一直作为镇静剂使用。根据报道,缬草属在神经系统、心脑血管及抗肿瘤等方面有不同的药理作用,最新研究发现缬草属中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老年痴呆有治疗作用。本文对采自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山区的黑水缬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发现黑水缬草根及根茎的50%EtOH提取部位为抗老年痴呆的有效部位,并对该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系统分离以阐明其有效成分,同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首先,结合药理学的方法,利用多因素造成大鼠老年痴呆病理复合模型,从动物行为学、生化指标、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确定了黑水缬草根及根茎中治疗老年痴呆的有效部位为50%EtOH洗脱部位。结果表明,黑水缬草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异常和空间认知障碍,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减少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氧化损害;改善病理因素造成的实验动物脑内组织形态的异常,对免疫组化中各指标的调节趋于正常。其次,对黑水缬草根及根茎的有效部位进行了系统的提取分离和化学结构鉴定研究。通过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HPLC等分离方法,采用1H-NMR、13C-NMR、1H-1H COSY、HSQC和HMBC等1D、2D-NMR波谱学测试手段,结合ESI-MS质谱,分离并鉴定了29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2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14个木脂素类化合物、6个倍半萜类化合物、1个苯甲醇苷类化合物、2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和4个其它类化合物。在这29个化合物中,有6个倍半萜类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另有2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和14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在该植物中首次发现。6个新化合物分别被命名为黑水缬草A[9-methyl-2,3-dimethylmethylene-1-acetoxy-5-aldehyde-8,9-epoxy-4(5)-cyclode-Cylene]、黑水缬草B[9-methyl-2,3-dimethylmethylene-1β-acetoxy-5-aldehyde-4(5),8(9)-cyclodecadiene]、黑水缬草C[9-methyl-2,3-dimethylmethylene-1α-ace-toxy-5-aldehyde-4(5),8(9)-cyclodecadiene]、黑水缬草D[9-methyl-2,3-dimethyl-methylene-1β-hydroxy-5-aldehyde-4(5),8(9)-cyclodecadiene]、黑水缬草E[2,3-dimethylmethylene-5-aldehyde-8β-hydroxy-9(14)-delta-4(5)-cyclodecylene]、黑水缬草F[2,3-dimethylmethylene-5-Ndehyde-8α-hydroxy-9(14)-delta-4(5)-cyclodecy lene]。最后,将黑水缬草根及根茎有效部位及其化学成分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一是为了验证在体实验的可靠性,二是为了筛选有效部位中的活性成分。同时,我们引用了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研究中药及复方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方法,即“中药脑脊液药理学”,应用含药物成分的脑脊液进行细胞药理学研究,将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确证黑水缬草抗老年痴呆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此外,为了使试验条件更接近于药物在体内产生效应的内环境,除了在体外增加十倍给药剂量而获得的脑脊液外,还采用冻干脑脊液做体外PC12细胞的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黑水缬草根及根茎的50%EtOH洗脱部位及分离出的单体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确定了黑水缬草治疗老年痴呆的药效物质基础。本文在确定了黑水缬草根及根茎有效部位的基础上,初步系统地阐明了该有效部位抗老年痴呆的作用机理;同时对有效部位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细胞分子水平确证了黑水缬草抗老年痴呆的药效物质基础。最后,采用“中药脑脊液药理学”将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作用机理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研究黑水缬草抗老年痴呆的实验中还发挥了中医药的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多功效的治疗特点,以上的这些研究为研制开发抗老年痴呆的新型现代中药提供科学依据和奠定了基础。

全文目录


英汉缩略语对照表  6-8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前言  12-14
第1章 文献综述  14-33
  1.1 缬草属植物的研究  14-17
    1.1.1 缬草属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14-16
    1.1.2 缬草属类药理学的研究  16-17
  1.2 黑水缬草的研究  17-19
  1.3 对老年痴呆的研究  19-22
  1.4 老年痴呆模型的建立  22-25
  1.5 相关化合物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  25-33
    1.5.1 木脂素类化合物  25-28
    1.5.2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28-33
第2章 黑水缬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33-104
  2.1 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  33-35
  2.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5-98
    2.2.1 双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的鉴定  35-54
      2.2.1.1 化合物1的结构鉴定  35-37
      2.2.1.2 化合物2的结构鉴定  37-40
      2.2.1.3 化合物3的结构鉴定  40-42
      2.2.1.4 化合物4的结构鉴定  42-45
      2.2.1.5 化合物5的结构鉴定  45-47
      2.2.1.6 化合物6的结构鉴定  47-49
      2.2.1.7 化合物7的结构鉴定  49-51
      2.2.1.8 化合物8的结构鉴定  51-54
    2.2.2 单环氧木脂素类化合物的鉴定  54-66
      2.2.2.1 化合物9的结构鉴定  54-56
      2.2.2.2 化合物10的结构鉴定  56-59
      2.2.2.3 化合物11的结构鉴定  59-61
      2.2.2.4 化合物12的结构鉴定  61-64
      2.2.2.5 化合物13的结构鉴定  64-66
    2.2.3 芳基萘型木脂素类化合物的鉴定  66-68
      2.2.3.1 化合物14的结构鉴定  66-68
    2.2.4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鉴定  68-72
      2.2.4.1 化合物15的结构鉴定  68-70
      2.2.4.2 化合物16的结构鉴定  70-72
    2.2.5 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鉴定  72-88
      2.2.5.1 化合物17的结构鉴定  72-75
      2.2.5.2 化合物18的结构鉴定  75-79
      2.2.5.3 化合物19的结构鉴定  79-81
      2.2.5.4 化合物20的结构鉴定  81-83
      2.2.5.5 化合物21的结构鉴定  83-86
      2.2.5.6 化合物22的结构鉴定  86-88
    2.2.6 苯甲醇苷类化合物鉴定  88-90
      2.2.6.1 化合物23的结构鉴定  88-90
    2.2.7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鉴定  90-93
      2.2.7.1 化合物24的结构鉴定  90-92
      2.2.7.2 化合物25的结构鉴定  92-93
    2.2.8 其他类化合物的鉴定  93-98
      2.2.8.1 化合物26的结构鉴定  93-94
      2.2.8.2 化合物27的结构鉴定  94-95
      2.2.8.3 化合物28的结构鉴定  95-96
      2.2.8.4 化合物29的结构鉴定  96-98
  2.3 实验部分  98-104
第3章 黑水缬草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研究  104-119
  3.1 材料与方法  104-105
  3.2 造模方法  105
  3.3 分组及给药方法  105-106
  3.4 观察指标及取材方法  106-108
  3.5 实验结果  108-113
  3.6 小结  113
  3.7 讨论  113-119
第4章 黑水缬草有效部位及活性成分的筛选  119-130
  4.1 实验材料  119-120
  4.2 实验设计流程图  120-121
  4.3 实验方法  121-123
    4.3.1 药物制备  121
    4.3.2 不同浓度的Aβ_(25-35)对PC12细胞活力的测定  121-122
    4.3.3 不同浓度的黑水缬草提取物对Aβ_(25-35)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122
    4.3.4 不同浓度的三种单体化合物对Aβ_(25-35)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122
    4.3.5 含药脑脊液对Aβ_(25-35)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122-123
    4.3.6 计算公式  123
  4.4 实验结果  123-127
  4.5 小结  127
  4.6 讨论  127-130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130-131
致谢  131-132
参考文献  132-139
图1~图9  139-148
附图  148-193

相似论文

  1. 南海多室草苔虫和脆灯芯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R284
  2. 我国烤烟烟叶果胶、纤维素含量分布特点及对评吸品质的影响,S572
  3.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4.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5.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分布特点及与品质指标的关系,S572
  6. 烤烟密集烘烤关键工艺条件优化研究,TS44
  7. 不同移栽期的气候生态因素对烤烟品质及成熟烟叶组织结构的影响,S572
  8. 曲靖清香型烤烟风格形成的土壤因素和烟叶品质特点分析,S572
  9. 曲靖烟区气候因素的数量特征及区域划分,S572
  10. 芜菁子化学成分的基础研究,R284
  11. 羽裂莛子藨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2. 小桃儿七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3. 暗紫贝母药用有效成份提取工艺及化学成份的研究,TQ461
  14. 粉尘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效应研究,R131
  15. 裂苞铁苋菜和紫芫花的化学成分与活性研究,R284
  16. 蓝布正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R29
  17. 三倍体罗汉果生物学特征及其无籽果实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S668.9
  18. 一种芳香植物配方提取物的减肥功效和化学成分研究,R284
  19. 中国南海海底柏柳珊瑚及豆荚软珊瑚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R284
  20. 椪柑籽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TS225.1
  21. 眼斑芫菁的滞育条件及滞育期间生理变化,S899.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