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杂种优势机理的研究

作 者: 朱伟
导 师: 王学德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棉花 鸡脚叶 杂种优势 光合 SSR AFLP cDNA-AFLP 基因差异表达
分类号: S5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76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的大量种植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在间作棉田和土壤肥力较高棉田,由于常施较多的肥料,棉花疯长,棉株较高而松散,叶茂色深,较迟熟,生物产量较高,但经济产量偏低。鸡脚叶形(Okra叶形)棉花与正常叶形棉花杂交所获得的F1杂交种,其叶形处鸡脚叶形与正常叶形的中间类型,即:中鸡脚叶形(Semi-Okra叶形),表现为通风透光好、耐肥不徒长、早熟、烂铃少、抗虫等的特性,有利于杂种优势充分表达。 为探讨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杂种优势的机理,以超鸡脚叶、鸡脚叶和正常叶棉花不育系及其恢复系为亲本材料,按照NC Ⅱ交配设计,配制5种不同叶形的24个杂种,采用两年三次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考察了24个杂种在两年间的杂种表现和杂种优势。对各叶形杂种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品质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从光合生理方面来探讨其产生杂种优势的原因。利用SSR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亲本之间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从DNA水平上对杂种优势进行了预测。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了棉花杂种与亲本结铃期功能叶片的基因表达差异,对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基因表达差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1.利用鸡脚叶标记的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生产杂交棉种子,是一种可行的和经济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可以省去人工去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根据鸡脚叶标记性状有无,在的不育系和恢复系的混合播种田里,可区分不育系株上的杂交种子与恢复系株上的自交种子,提高制种产量。利用鸡脚叶作为标记性状,每公顷制种田的制种产量,混合种植在A∶R为3∶1时达到最大,为1323.89kg,间隔种植在A∶R为1∶1时达到最大,为1146.39kg,即此时每公顷制种田的制种产量混合种植比间隔种植提高了15.48%。 2.超鸡脚叶、鸡脚叶、中鸡脚叶、大鸡脚叶和正常叶5类杂种的生育期依次随叶面积系数增加而延长,中鸡脚叶杂种因具有适中的生育期和叶面积系数,产量和光合作用性状的综合表现最好。不同时期光合指标测定的结果表明,中鸡脚叶杂种除了生育后期Pn(净光合速率)、Gs(气孔导度)和Tr(蒸腾速率)稍低于正常叶杂种和对照(中杂29)外,其它时期Pn、Gs和Tr高于正常叶杂种和对照,且Ci(胞间CO2浓度)低于正常叶杂种。中鸡脚叶杂种上、中、下三层Pn和Gs高于正常叶杂种和对照。研究认为中鸡脚形杂种具有良好的光合作用特性,对于产量和品质优势的表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3.10亲本(不育系和恢复系)间的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为0.1507-0.2683,平均0.2235;表型遗传距离2.9794-6.7246,平均4.9609;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5939,达显著相关水平。 在性状表现上,表型遗传距离和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F1产量性状表现呈正相关。其中,表型遗传距离与F1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铃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尤其,与F1单株铃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是,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F1产量性状表现之间的相关不显著。表型遗传距离和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F1的Pn、Gs、Tr和LAI呈正相关,而与F1杂种Ci呈负相关。其中,表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2
缩写词(Abbreviation)  12-1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3-34
  1 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其利用  13-16
    1.1 棉花杂种优势的表现  13-15
    1.2 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  15-16
  2 光合作用与杂种优势  16-19
    2.1 叶面积与杂种优势  16-17
    2.2 光合速率与杂种优势  17
    2.3 叶绿素与杂种优势  17-18
    2.4 干物质与杂种优势  18
    2.5 养分与杂种优势  18-19
  3 DNA分子标记与杂种优势  19-20
    3.1 DNA分子标记  19
    3.2 杂种优势的预测  19-20
  4 基因表达与杂种优势  20-27
    4.1 cDNA-AFLP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1-23
    4.2 cDNA-AFLP技术特点  23-25
    4.3 应用与发展前景  25-27
  5 作物杂种优势机理研究进展  27-32
    5.1 作物杂种优势遗传学基础的研究  27
    5.2 基因表达调控与作物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  27-31
    5.3 棉花杂种优势机理研究进展  31-32
  6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32-34
    6.1 立题依据  32
    6.2 研究内容  32-34
第二章 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选育  34-43
  1 材料与方法  34-36
    1.1 材料  34-35
    1.2 方法  35-36
  2 结果与分析  36-41
    2.1 鸡脚叶标记的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  36-38
    2.2 鸡脚叶标记的雄性不育“三系”的表现  38-40
    2.3 鸡脚叶标记的雄性不育“三系”在制种中的应用  40-41
  3 讨论  41-43
第三章 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杂种优势的表现  43-48
  1 材料与方法  43-44
    1.1 材料  43-44
    1.2 方法  44
  2 结果与分析  44-47
    2.1 杂种F_1产量性状表现  44-45
    2.2 杂种F_1纤维品质表现  45-46
    2.3 杂种F_1早熟性表现  46-47
  3 讨论  47-48
第四章 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光合特性的研究  48-60
  1 材料与方法  48-50
    1.1 材料  48-49
    1.2 方法  49-50
  2 结果与分析  50-58
    2.1 不同叶形杂种的产量和品质  50-52
    2.2 不同叶形杂种的光合特性  52-54
    2.3 不同叶形杂种净光合速率与产量性状的相关  54-56
    2.4 不同叶形杂种上、中、下叶层的光合特性  56-58
  3 讨论  58-60
第五章 DNA分子标记(SSR和AFLP)与杂种优势  60-80
  1 材料与方法  60-65
    1.1 田间试验材料与方法(见第三章)  60
    1.2 基因组DNA的提取  60-61
    1.3 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61-63
    1.4 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63
    1.5 聚丙烯酰胺电泳  63-64
    1.6 银染显色  64-65
    1.7 数据统计和分析  65
  2 结果与分析  65-77
    2.1 田间试验结果分析  65-66
    2.2 DNA浓度与纯度  66-67
    2.3 亲本间的遗传距离  67-68
    2.4 遗传距离与F_1产量性状表现及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  68-73
    2.5 遗传距离与F_1光合性状表现及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  73-77
  3 讨论  77-80
第六章 棉花杂种与亲本结铃期功能叶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  80-98
  1 材料与方法  80-89
    1.1 材料  80-81
    1.2 总RNA的提取(用CTAB法抽提总RNA)  81-82
    1.3 cDNA合成  82-84
    1.4 cDNA-AFLP分析  84-89
    1.5 数据分析  89
  2 结果与分析  89-95
    2.1 杂种产量构成性状的杂种优势  89-90
    2.2 杂种光合性状的杂种优势  90-91
    2.3 总RNA的提取与cDNA的合成  91-92
    2.4 杂种和亲本间基因表达差异  92-93
    2.5 基因差异表达类型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93-94
    2.6 基因差异表达类型与光合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94
    2.7 杂种不同优势组基因差异表达类型的比较  94-95
  3 讨论  95-98
    3.1 杂种优势的复杂性  95
    3.2 基因差异表达类型与棉花杂种优势的关系  95-97
    3.3 光合作用与棉花杂种优势的关系  97-98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98-103
  1 总结  98-100
    1.1 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选育  98
    1.2 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杂种优势的表现  98-99
    1.3 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光合特性的研究  99
    1.4 DNA分子标记(SSR和AFLP)与杂种优势  99-100
    1.5 棉花杂种与亲本结铃期功能叶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  100
  2 进一步的设想  100-103
参考文献  103-111

相似论文

  1. 牡丹EST-SSR引物开发及其亲缘关系分析,S685.11
  2. 两个不同叶色棉花品种光合功能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差异及机理,Q945.11
  3. 光调控对花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光合特性的影响,S682.14
  4. 干旱胁迫对桂花生长及生理生态的影响,S685.13
  5.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6. 光合微生物制氢菌种连续培养系统及其装置研究,TQ116.2
  7. 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制氢系统的火用分析研究,TQ116.2
  8.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的磷酸蛋白质组学研究,S562
  9. 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鉴定和不同耐淹性材料的光合参数差异,S565.4
  10.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11.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S144.1
  12. 运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粉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S567.239
  13.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S513
  14.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期14-3-3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S562
  15. 桃杂交后代(F1)幼苗光合效能评价,S662.1
  16.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17. 极端温度对佛手光合生理,抗氧化酶系及ROS的影响,Q945.78
  18. 转录因子在棉纤维起始期的表达特征及三个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Q943
  19. 黄瓜渐渗系抗南方根结线虫病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研究,S436.421
  20. 棉铃虫Cry1Ac抗性相关钙粘蛋白基因缺失突变的适合度代价,S435.622.3
  21. 黄瓜—酸黄瓜抗霜霉病渐渗系分子标记的筛选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S436.421.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纤维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