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作 者: 袁文华
导 师: 刘楚吾
学 校: 广东海洋大学
专 业: 海洋生物学
关键词: 多鳞鱚 分子标记技术 AFLP 遗传多样性
分类号: S91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多鳞鱚(Sillago sihama)俗称沙钻、船丁鱼,沿岸小型鱼类,分布于红海、印度洋、太平洋、我国沿海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至今,多鳞鱚相关研究仅限于品种形态生物学,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还未充分开展起来,尤其在多鳞鱚群体遗传变异方面还未有过分子水平的全面分析。多鳞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是否已出现降低、群体结构是否已发生变化等情况尚不能确定。本文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海南(HaiNan,HN)、汕尾(ShanWei,SW)、湛江(ZhanJiang,ZJ)和阳江(YangJiang,YJ)的四个多鳞鱚(Sillago sihama)野生种群共1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了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反映群体间关系的系统进化树。以期对四个地域的多鳞鱚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作出评估,为多鳞鱚的种质资源保护、优良品种的选育与遗传图谱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进而为人工繁育多鳞鱚提供合理的育苗和养殖策略,为多鳞鱚向养殖业发展提供基础性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共采用14对引物对四个地域的多鳞鱚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共得到扩增位点392个,其中多态位点333个,多态性比例达85.05%。在海南群体分析中,得到多态位点213个,多态性比例达54.21%;汕尾群体内,得到多态位点198个,多态性比例达50.51%;湛江群体内,得到多态位点175个,多态性比例达44.55%。阳江群体中,得到多态位点156个,多态性比例达39.88%。所用引物在各多鳞鱚群体中扩增得到的多态性比例适中,说明所选14对AFLP引物用于多鳞鱚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是可行的。2.对四种多鳞鱚 DNA扩增结果的聚类分析表明,湛江群体和阳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海南群体和阳江群体间最大。海南群体30个个体之间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在0.1911-0.7087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481;汕尾群体30个个体之间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在0.0767-0.7010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367;湛江群体30个个体间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在0.1071-0.6453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109;阳江群体30个个体之间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在0.1877-0.6141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987。结果显示,海南群体个体间遗传距离最大,阳江群体个体间遗传距离最小,说明海南群体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程度最高,阳江群体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程度最低。3.在研究多鳞鱚群体总体的遗传分化时,所有群体120个个体总的遗传杂合度Ht为0.3107;群体内基因多样性Hs为0.1102;群体间基因多样性Dst为0.2005;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度Gst为0.6454。分子方差(AMVOA)分析显示变异78%来自群体间,22%来自群体内。Gst系数和分子方差分析均显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大。4.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相似度为0.5324-0.9472,平均为0.7006;香农指数Shannon(I)分布在0.1378-0.2191,平均为0.1748,遗传多样性处于中度偏低水平。UPGMA法构建的群体遗传关系聚类图显示海南群体和汕尾群体聚为单独的一支,湛江群体和阳江群体在各自的分支又分为两亚分支,其中海南和湛江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远,湛江和阳江群体遗传距离最近。

全文目录


摘要  6-8Abstract  8-121 绪论  12-21  1.1 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12  1.2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12-14    1.2.1 形态学标记  13    1.2.2 细胞学标记  13    1.2.3 同工酶标记  13    1.2.4 分子标记  13-14  1.3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水产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4-16    1.3.1 线粒体DNA 标记  14-15    1.3.2 RFLP 标记技术  15    1.3.3 RAPD 标记技术  15-16    1.3.4 AFLP 标记技术  16  1.4 AFLP 技术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16-18    1.4.1 遗传多样性分析  17    1.4.2 基因表达与调控研究  17    1.4.3 遗传图谱的构建  17-18    1.4.4 标记辅助育种  18  1.5 多鳞鱚的研究概况  18-19    1.5.1 多鳞鱚的分类学地位及形态学特征  18-19    1.5.2 多鳞鱚的分布  19    1.5.3 分子标记在多鳞鱚研究方面的应用  19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212 材料与方法  21-30  2.1 材料  21-23    2.1.1 样品采集  21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    2.1.3 主要试剂  21-22    2.1.4 试剂配制  22-23  2.2 AFLP 实验步骤  23-26    2.2.1 多鳞鱚基因组DNA 的提取与检测  23-24    2.2.2 AFLP-PCR 扩增及产物检测  24    2.2.3 消化与连接  24-25    2.2.4 AFLP-PCR 扩增  25-26  2.3 AFLP-PCR 扩增产物检测  26-28    2.3.1 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  26-27    2.3.2 电泳  27-28    2.3.3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银染  28  2.4 数据处理方法  28-30    2.4.1 群内遗传变异分析  28-29    2.4.2 群体间的遗传关系  29-303 结果与分析  30-40  3.1 多鳞鱚总DNA 提取  30  3.2 AFLP-PCR 扩增  30-36    3.2.1 模板DNA 的酶切反应  30-31    3.2.2 DNA 片段接头连接和预扩增  31    3.2.3 AFLP 引物的筛选  31-32    3.2.4 AFLP 选择性扩增结果  32-36  3.3 多鳞鱚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 分析  36-40    3.3.1 四个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36-38    3.3.2 四个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8-404 讨论  40-46  4.1 关于多鳞鱚基因组DNA 的提取  40  4.2 AFLP-PCR 扩增及其产物的染色技术  40-43    4.2.1 酶切连接反应  40    4.2.2 引物的设计  40-41    4.2.3 AFLP 引物  41    4.2.4 连接产物的预扩增反应  41    4.2.5 AFLP 凝胶的制备和电泳  41-42    4.2.6 高分辨率AFLP 胶图的获得  42-43  4.3 多鳞鱚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43-44    4.3.1 种群遗传多样性  43    4.3.2 种群内遗传多样性  43-44    4.3.3 种群遗传分化  44  4.4 AFLP 技术研究多鳞鱚遗传多样性的可行性  44-465 结论  46-47参考文献  47-53致谢  53-54作者简历  54-55导师简介  55

相似论文

  1.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2.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3.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4.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5.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6. 运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粉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S567.239
  7. 夏南牛和皮南牛微卫星标记研究及生长发育模型的建立,S823
  8. 黄淮麦区禾谷孢囊线虫ITS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S435.121
  9.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及atp6基因RNA编辑研究,S565.1
  10.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11. 我国栽培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青籽粒性状QTL的关联定位,S565.1
  12. 菊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S682.11
  13. 利用DNA分子标记研究梨、樱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661.2
  14. 新疆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人群17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R394
  15. 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恢复机制的研究,S562
  16. 番茄抗TYLCV相关分子标记筛选及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性聚合研究,S641.2
  17. 中国野生秋子梨群体特征及遗传多样性评价,S661.2
  18. 12个STR基因座在四个品种犬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在个体识别中的应用,S829.2
  19. 荞麦种质CHS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S517
  20. 杂草稻ORFs区域遗传多样性及籼粳血缘分化,S5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基础科学 > 水产生物学 > 水产动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