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自我的毁灭与重塑

作 者: 马晓慧
导 师: 田德蓓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莫里森 塞丝 精神分析 人格 自我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力作。在这部小说里,托尼·莫里森打破以往小说的叙述方法,大量地采用倒叙、意识流等写作技巧和碎片式的叙事模式纵向地再现了历史,抨击了阴魂不散的奴隶制度。莫里森通过对女黑奴塞丝寻求自我过程的描写,将六千万黑奴的历史还原成一种个人的心理体验,呼吁黑人民族寻回失去的文化之根,重建黑人民族的意识。小说中大量的心理描写是这本书的闪光点,内心独白和多角度叙事使故事情节饱满圆润,立体展现了主要人物的心理世界,深刻揭示了美国奴隶制度给黑人带来的身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创伤。小说《宠儿》一经问世,便受到国内外文学评论界的高度关注。在诸多对该作品的评论中,涉及到精神分析学的文章多是从近乎医学的传统角度来看待作品,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定义为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进而分析病因,给出治疗方法等。《宠儿》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仅从医学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势必造成理解的偏差和不全面,削弱作品的文学性。鉴于此,本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人格理论为依据,对该作品独特的文学构思与叙述技巧进行分析,并通过解读小说中主要人物塞丝的心理变化过程,来进一步探索其所映射出的黑人民族的这段艰辛痛苦的寻求自我、重塑自我之路,以此揭示美国奴隶制给黑人造成的巨大的、无以言’说的痛苦和蓄奴制废除后仍然留存在黑人心理上的巨大阴影,唤起人们对黑人民族这段沉重的心理历程的深入思考。本文共分六个部分。在引言中,作者简要介绍了莫里森作品《宠儿》的现实取材、故事梗概以及国内外研究状况,并对文章的写作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了说明。第一章首先对本论文所采用的精神分析学相关理论做了介绍,比如人格结构、人格动力和人格的发展等相关学说;其次对作者莫里森的创作动机和创作心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宠儿》独特的叙述模式和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说明。第二章详细讨论了小说《宠儿》中塞丝迷失自我的过程——宠儿的死让塞丝失去了自我,塞丝的迷失也使黑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充满艰辛。第三章分析了塞丝残缺人格的形成原因。历史的创伤和民族文化的缺失造就了塞丝分裂的自我,使她难以走出黑奴制的阴影,心灵留下了无法弥合的创伤,从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心灵解放。第四章讨论了塞丝漫长而又艰难的自我重塑的过程。塞丝通过对家人的倾诉将过去的记忆再次呈现,她最终回归了黑人社区,正视了这段记忆。最后一部分对本文做了总结。通过塞丝的自我毁灭与重塑过程的探讨,我们看到了莫里森对于黑人民族文化的回归和黑人民族意识觉醒的期望,《宠儿》带给读者的心理体验已超越了种族和性别,具有普遍的社会和历史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6
  1.莫里森《宠儿》的研究现状  11-15
    1) 国外对《宠儿》的研究现状  11-13
    2) 国内对《宠儿》的研究现状  13-15
  2.选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15-16
第一章 《宠儿》的创作与接受  16-23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相关理论  16-18
  第二节 《宠儿》的创作心理  18-20
  第三节 《宠儿》的阅读心理  20-23
第二章 走不出的记忆,寻不到的自我  23-32
  第一节 自我的追寻  23-26
    1.出逃  24-25
    2.弑婴  25-26
  第二节 自我的分裂  26-29
    1.鬼魂的出现  27-28
    2.鬼魂的附身  28-29
  第三节 自我的崩溃  29-32
    1.宠儿的归来  29-30
    2.母爱的"补偿"  30-32
第三章 论陷入记忆中,抽离于现实外  32-39
  第一节 不可承受之重  32-34
  第二节 自我压抑之痛  34-35
  第三节 社区疏远之凉  35-37
  第四节 历史创伤之深  37-39
第四章 打开记忆之门,重塑自我之魂  39-44
  第一节 记忆重现  39-40
  第二节 民族文化的回归  40-41
  第三节 民族意识的觉醒  41-44
结语  44-46
注释  46-49
参考文献  49-53
致谢  53-5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54

相似论文

  1. 对促进中学生写作中自我纠错能力提高的研究,G633.41
  2. 论我国公司人格否认法律制度的完善,D922.291.91
  3.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4. 反思式生活,自我人种志式书写,G633.41
  5. 中学生人格特质、知觉父亲教养方式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G631
  6. 中职幼师口语课教师示范的“表演”问题研究,G633.41
  7.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8.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9.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0. 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观研究,D09
  11. 中小学教师课堂印象管理策略问卷的编制及应用,G632.4
  12. 不同性别角色中学生的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3.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14. 小学语文教材风波修辞析,G623.2
  15. 东莞农村初中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G637
  16.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班级社会心理环境关系的研究,G632.0
  17. 自我评价学习法在高校体教专业排球普修课程中的运用探究与效果分析,G842
  18.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预防效果的研究,R473.73
  19.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20. 青少年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弹力关系的研究,B844.2
  21. 大学生心智觉知与自我接纳、共情的关系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