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存在的呐喊

作 者: 王礼平
导 师: 黄颂杰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外国哲学
关键词: 柏格森 哲学王 写作风格 意识 心理事实 心理学 西方哲学史 德国文化 分析哲学 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号: B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5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哲学的风格是哲学本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柏格森来说尤其如此。毫无疑问,柏格森的风格与他在20世纪西方哲学史上的奇特命运是分不开的。那么柏格森究竟有些什么样的风格呢?首先是写作风格。柏格森的写作风格在为他带来巨大荣誉的同时,也导致了无数误解——甚至是致命的误解。100年来,这些误解长期萦绕着柏格森哲学,导致了整个哲学界对他的长期偏见:尤其是在分析哲学(罗素)和现象学(海德格尔)这两大阵营内。其次,廓清了写作风格为柏格森带来的误解后,我们进入到柏格森的原始文本,发现柏格森哲学本身具有许多非常独特的风格:“我没有体系”(柏格森语)、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我完全避免了德国文化的影响”(柏格森语)、“诞生着的柏格森……”(梅洛—庞蒂语)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柏格森。因此,我们顺着这一视角,重新进入柏格森的哲学王国。柏格森到底讲了些什么?他哲学的核心主题是什么?他的思想为哲学和哲学思维方式带来了什么样的革命? 上部 绵延之发现 我们发现,从柏格森生前未出版的早期作品到《论意识的直接材料》,意识在柏格森主义的诞生中起着关键作用。因为柏格森信仰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他认为真正的哲学必须建立在作为科学的心理学之上。而只有以“心理事实”作为出发点的心理学才是科学的心理学。同时,也只有建立在“心理事实”之上的哲学才能到达真正的哲学实在。正是在这个基点之上,柏格森找到了他哲学的起点:他在意识中发现了他整个哲学的核心概念——绵延。绵延是意识的直接材料,是真正的实在,是我们内在的深层自我,也是我们自己的存在。这个绵延是一种性质的多样性,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它与数量和空间无关。然而,这个绵延的实在不过是我们意识领域内的实在,如果要建立起真正的哲学,仅仅靠这个实在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把眼光放到整个世界中去。

全文目录


引言 柏格森的风格  14-41
  一 Berg/son:反抗者之子  14-17
  二 一种哲学的奇特命运  17-18
  三 风格  18-22
  四 “我没有体系”  22-26
  五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  26-30
  六 在二十世纪的哲学地图上:“我完全避免了德国文化的影响”  30-35
  七 “诞生着的柏格森……”  35-41
上部 绵延之发现  41-83
  第一章 意识的直接材料  42-83
    第一节 意识与柏格森主义的诞生  43-56
      一 作为科学的哲学  45-47
      二 哲学和它的对象  47-50
      三 意识——哲学——自我  50-54
        a、没有无意识  50-51
        b、自我  51-54
      四 一种源初的融合  54-56
    第二节 意识与绵延  56-83
      一 强度的意义(数量与性质)  57-60
      二 多样性与绵延  60-67
        a、两种多样性  61-63
        b、两种绵延——两种时间  63-65
        c、两种自我  65-67
      三 作为直接材料表现之自由  67-69
      四 直接材料:我思,故我绵延  69-83
        a、我思,故我绵延  70-71
        b、直接材料:在现象学之内  71-83
          a)、“现象学”的尴尬  72-74
          b)、困难的直接材料——科学的僭越与语言的暴政  74-77
          c)、我们并不独自绵延  77-83
中部 世界之奠基  83-178
  第二章 虚无与存在  84-122
    第一节 世界之奠基  84-85
    第二节 世界的直接材料  85-100
      一 世界与物象  85-93
        a、image  85-89
        b、物象、知觉与记忆  89-91
        c、物质  91-93
      二 世界与绵延  93-100
        a、无机物与绵延  95-96
        b、有机物与绵延  96-98
        c、我们的绵延  98-99
        d、世界绵延与奠基  99-100
    第三节 反对虚无  100-122
      一 世界之存在  100-102
      二 作为存在幽灵的虚无  102-113
        a、幽灵  102-103
        b、“存在”起源之奥秘  103-105
        c、虚无  105-108
        d、否定之虚无  108-111
        e、无与整  111-112
        f、作为幽灵的虚无  112-113
      三 世界存在——肉身——奠基  113-122
  第三章 同一与差异  122-178
    第一节 从“一与多”到“差异”  123-141
      一 “一与多”  123-129
        a、思维的电影机制  124-125
        b、“一”的哲学的诞生  125-128
        c、“一和多”与虚无  128-129
      二 柏格森的“多”  129-130
        a、柏格森的难题  129-130
      三 超越一与多:差异的出场  130-141
        a、多与多样性  130-132
        b、La durée与les durées  132-136
        c、整体与差异  136-138
        d、差异与三个对立的消解  138-140
        e、差异:一元论?二元论?多元  140-141
    第二节 差异与记忆——本体论  141-166
      一 两种记忆  142-145
      二 记忆:双重运动  145-158
        a、记忆与大脑  145-148
        b、差异(一):记忆的厚度  148-150
        c、差异(二):共时与历时  150-152
        d、差异(三):梦幻与行动  152-156
        e、身体的意义  156-158
      三 本体论:记忆之存在  158-166
        a、无意识  159-161
        b、存在:存在=时间  161-164
        c、单纯与综合  164-166
    第三节 世界奠基的完成  166-178
      一 绵延的发现  166-167
      二 世界绵延与奠基  167-168
      三 本体论  168-178
下部 绵延之思  178-273
  第四章 绵延地思  179-273
    第一节 时间  181-194
      一 物的时间——钟表时间  182-184
      二 记忆的时间  184-192
        a、当前或现在——身体  184-186
        b、过去  186-189
        c、未来及其意义  189-190
        d、自我绵延  190-192
      三 生命与宇宙的时间  192-194
    第二节 直觉  194-210
      一 直觉的“诞生”  195-198
      二 直觉:回到经验的起源  198-204
        a、良知:Le bon sens  198-199
        b、直觉:“在经验的起源处寻找经验”  199-201
        c、直觉:能动的融合  201-204
      三 直觉与形而上学:扭转思维之方向  204-207
        a、直觉与形而上学  204
        b、绵延地思:扭转思维之方向  204-206
        c、直觉与隐语语言  206-207
      四 直觉作为方法的意义  207-210
        a、精确性  207-208
        b、发现真正差异  208
        c、回到活的永恒  208-209
        d、区分哲学与科学  209-210
    第三节 生命  210-230
      一 生命与存在  210-213
      二 生命与意识  213-215
      三 生命冲动  215-221
        a、生命与物质  216-217
        b、生命冲动  217-221
      四 创造与相对虚无  221-226
        a、上帝反对虚无  221-222
        b、绵延的“上帝”  222-223
        c、创造与相对虚无  223-224
        d、时间与相对虚无  224-225
        e、上帝:EX NIHILO  225-226
      五 生命的“逻辑”  226-230
        a、非空间性  227-228
        b、非线性  228
        c、非确定性  228-229
        d、非个体化  229
        e、非概念  229-230
    第四节 自由  230-273
      一 自由行动  231-237
        a、自由行动:布利丹的驴  232-234
        b、真正的自由行动与自由  234-235
        c、自由的程度  235-237
      二 自由与良知  237-240
        a、非理性主义?  237-239
        b、自由与良知  239-240
      三 人:生命与自由  240-242
      四 人之命运:封闭与开放  242-273
        a、封闭:人类之处境  242-246
        b、开放:创造之爱  246-248
        c、超人:生命政治之思  248-253
        d、生命的欢乐与乐观主义  253-273
结论:存在的呐喊  273-281
  一 第一种呐喊  273-276
  二 第二种呐喊  276-277
  三 第三种呐喊  277-281
参考文献  281-289
后记  289-292
论文独创性声明  292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292

相似论文

  1. 对促进中学生写作中自我纠错能力提高的研究,G633.41
  2. 基于OLSR的Ad Hoc网络功率意识路由协议,TN929.5
  3.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4.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5. 英语背诵对提高农村学校初中生听力能力的作用探索,G633.41
  6. 中专生阅读策略训练的实证研究,G633.41
  7. 赖尔的行为主义,B089
  8. 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哲学思考,D262.6
  9. 政党意识形态研究,D05
  10.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11. 新形势下信访处理中的腐败及其治理研究,D632.8
  12. 银行ATM界面设计研究,TP11
  13. 关于曹操生命意识的哲学思考,B235.9
  14. 说唱艺人现象的心理学研究,B849
  15. S-O-R模型的批判和预期效应的研究,B841
  16. 小学数学估算教与学实践研究,G623.5
  17.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班级社会心理环境关系的研究,G632.0
  18. 中学生汉英句法意识在汉英双语语篇阅读中的作用,G633.41
  19. 英语语音意识,句法意识与工作记忆对英语阅读理解之预测力的动态变化,G633.41
  20. 论心理学的分裂危机与整合之路,B84-0
  21. 汉语失语症音节加工的神经心理学研究,B842.3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欧洲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