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学语言解构性修辞研究

作 者: 乔月涛
导 师: 王玉英
学 校: 长春理工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文学语言 解构性 修辞表达 修辞接受 修辞主体互动
分类号: H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文学语言具有不同于其它类型语言的特殊性质,解构性,解构是修辞的基本特征和普遍现象,对解构规律的研究是修辞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解构性文学语言的修辞文本为研究对象,从作者和读者的修辞行为活动,即作者创作解构性文学语言的修辞表达行为、读者接受解构性文学语言的修辞接受行为、修辞主休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循环的修辞活动的角度出发,运用修辞心理学、认知修辞学和接受修辞学等理论知识,对解构性文学语言的修辞主体作者的修辞表达心理过程、读者的修辞接受心理活动,以及作者和读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修辞行为活动进行了全面深层次地探究。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6-7
第一章 绪论  7-11
  1.1 有关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7-10
  1.2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意义  10-11
第二章 文学语言的修辞解构性  11-21
  2.1 文学语言  11
  2.2 文学语言的本质特征  11-14
  2.3 文学语言解构性修辞文本  14-21
第三章 作者对解构性文学语言的修辞表达  21-26
  3.1 作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修辞表达  21
  3.2 作者对解构性文学语言表达的心理机制  21-23
  3.3 作者对解构性文学语言表达的思维能力  23-26
第四章 读者对解构性文学语言的修辞接受  26-34
  4.1 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修辞接受  26-29
  4.2 读者对解构性文学语言的接受心理  29-32
  4.3 解构性修辞文本审美效果的产生  32-34
第五章 文学语言解构性修辞主体的互动研究  34-41
  5.1 作者的创作意图引导读者的阅读心理  34-35
  5.2 读者的接受心理反作用于作者的修辞策略  35-36
  5.3 作者与读者之间施受关系的互动性  36-38
  5.4 对修辞主体间互动性的认知  38-41
结论  41-42
致谢  42-43
注释  43-44
参考文献  44-45

相似论文

  1.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2. 泰国华文文学作品语言变异研究,H195
  3. 小说《双城记》中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研究,H315
  4. 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艺术,I207.42
  5. 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I207.9
  6. 《儿子与情人》中的语码转换研究,H08
  7.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与图像的共生关系研究,I0-05
  8. 文学语言与文学翻译策略,H315.9
  9. “咦咦”之声中的浮世悲欢,I207.42
  10. 《人间词话》:境界修辞论,I01
  11. 《野火春风斗古城》语言的语外环境研究,H13
  12. 论米歇尔·福柯的文学语言观,I565
  13. 小说语言的文体学实证研究,I712.074
  14. 文学语言和广告语言模糊性的比较,I045
  15. “归化”,“背叛”和“送去主义”,I046
  16.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法学的影响,D90
  17. 电视主持语体的特征及应用,G222.2
  18. 最后的觉悟:闻一多诗学价值新论,I207.25
  19. 阅读与观看——文学与电影的接受比较,I0-05
  20.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Literariness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I046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写作学与修辞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