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短季棉衰老的激素变化及衰老相关基因的克隆

作 者: 沈法富
导 师: 喻树迅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作物遗传育种
关键词: 短季棉 衰老 激素 半胱氨酸蛋白酶 蔗糖合成酶
分类号: S56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353次
引 用: 1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棉花叶片的早衰影响棉花的产量,导致棉花纤维强度降低、纤维长度变短、纤维整齐度下降,从而降低棉纤维的成纱质量,因此,从生理生化、基因的表达和调节控制水平上揭示棉花的早衰机制,对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花纤维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以陆地棉品种辽棉9号的去根幼苗为材料,对其进行暗诱导衰老培养,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6-BA、ABA、GSH、H2O2、CaCL2、A23187和A23187与CaCL2,测定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棉花去根幼苗叶片内源激素、SOD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棉花叶片衰老的可能过程首先是细胞分裂素含量的下降,ABA含量的上升。6-BA、GSH和钙离子均延缓叶片的衰老,ABA和H2O2促进叶片的衰老。 (2)以3个生育和衰老特性不同的短季棉品种作材料,测定它们在生育进程中主茎叶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短季棉的早熟性与主茎叶早期吲哚乙酸(IAA)和玉米素及其核苷(Z+ZR)含量出现高峰值的时间相一致,这两种激素高峰值出现的时间愈早,其产量器官发育也早;短季棉的早衰性与主茎叶后期脱落酸(ABA)、乙烯和IAA出现的高峰时间相一致,而与主茎叶异戊烯基嘌呤及其核苷(iP+iPA)含量相反,短季棉始絮后,主茎叶iP+iPA含量低、ABA、IAA和乙烯含量高的品种易早衰,主茎叶iP+iPA含量高、ABA、IAA和乙烯含量低的品种抗早衰。 (3)以辽棉9号衰老叶片的cDNA为模板,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棉花Ghcysp基因,注册号为AY604196。基因序列的长度为1368bp,包含一个1034bp的开放阅读框,起始于序列的99位,终止于1133位,编码344个氨基酸。在棉花基因组中,Ghcysp基因是两个拷贝。Ghcysp蛋白质与其它植物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氨基酸同源性为67%—82%。Ghcysp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为37.88 KD,等电点为4.80。该蛋白质具有半胱氨酸、组氨酸和天冬氨基酸三个活性催化反应中心,是一个跨膜蛋白质,位于液胞膜上。 (4)基因表达分析表明:在棉花的根、下胚轴、花、胚珠和幼叶中,Ghcysp基因不表达,在棉花的衰老叶片中Ghcysp基因表达。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处理,可以抑制Ghcysp基因的表达,IAA处理的初期,抑制Ghcysp基因的表达,后期Ghcysp基因的表达量恢复到处理前,ABA和双氧水处理,增加叶片Ghcysp基因的表达量。ABA、双氧水和黑暗处理未进入衰老叶片,不能增加的Ghcysp基因的转录,这说明棉花Ghcysp基因是叶片自然衰老特异表达的基因。 (5)比较中棉所10号和中棉所36上部与中部棉铃纤维发育蔗糖合成酶(SuSy)活性和与mRNA转录的差异,结果发现,在棉花纤维发育的初期,胚珠SuSy酶活性和mRNA转录的下降,导致棉花铃重的下降,开花2-3天后,其胚珠表皮细胞突起SuSy酶活性与mRNA转录量下降,可导致纤维长度的下降、短绒增加。花后18-27天,蔗糖合成酶的活性和mRNA转录下降,影响棉花纤维的强度和伸长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11
主要符号表  11-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8
  1.1 植物衰老的细胞形态、生理生化变化  12-19
    1.1.1 植物衰老的细胞结构变化  12-15
    1.1.2 植物衰老的物质代谢变化  15-17
    1.1.3 植物衰老的激素变化  17-19
  1.2 植物衰老过程中的编程性细胞死亡  19-24
    1.2.1 植物衰老的基因调控  19-20
    1.2.2 植物衰老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20-21
    1.2.3 植物衰老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区别和联系  21-22
    1.2.4 植物衰老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可能机制  22-24
  1.3 影响植物衰老的环境因素  24-26
    1.3.1 生物学因素  25
    1.3.2 非生物学因素  25-26
  1.4 植物衰老的调控  26
    1.4.1 衰老的可塑性及基因调控  26
    1.4.2 衰老的内源激素调节  26
    1.4.3 衰老的器官相关性调节  26
  1.5 植物衰老研究的展望  26-27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7-28
第二章 棉花叶片衰老过程中激素和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28-33
  2.1 材料与方法  28-29
    2.1.1 材料的培养  28-29
    2.1.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9
    2.1.3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29
    2.1.4 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的测定  29
    2.1.5 SOD酶活性的测定  29
    2.1.6 MDA含量的测定  29
    2.1.7 数据的处理  29
  2.2 结果与分析  29-32
    2.2.1 暗诱导棉花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29-30
    2.2.2 暗诱导棉花叶片内源激素、SOD酶活性和MDA含量变化  30
    2.2.3 外源激素对棉花衰老的影响  30
    2.2.4 还原谷胱苷肽和双氧水对棉花衰老的影响  30-31
    2.2.5 C_a~(2+)和A23187对棉花叶片衰老的影响  31-32
  2.3 讨论  32-33
第三章 不同短季棉品种生育进程中主茎叶内源激素的变化  33-40
  3.1 材料与方法  33-34
    3.1.1 材料的种植  33
    3.1.2 测定方法  33-34
    3.1.3 衰老指标调查  34
    3.1.4 数据处理  34
  3.2 结果与分析  34-38
    3.2.1 不同品种生育和衰老特性的差异  34-35
    3.2.2 棉花主茎叶生长素含量的变化  35-36
    3.2.3 棉花主茎叶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变化  36
    3.2.4 棉花主茎叶ABA含量的变化  36-37
    3.2.5 棉花主茎叶乙烯释放量的变化  37-38
  3.3 讨论  38-40
第四章 棉花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40-67
  4.1 材料与方法  40-52
    4.1.1 实验材料  40-42
    4.1.2 实验方法  42-52
      4.1.2.1 总RNA的提取  42
      4.1.2.2 反转录  42-43
      4.1.2.3 目的基因的分离  43-48
      4.1.2.4 Southern杂交分析  48
      4.1.2.5 基因的表达分析  48-51
      4.1.2.6 RT-PCR结合Northern杂交分析  51
      4.1.2.7 棉花叶片外源激素、蔗糖和双氧水的培养  51
      4.1.2.8 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1-52
  4.2 结果与分析  52-64
    4.2.1 棉花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52-55
    4.2.2 Ghcysp基因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  55-56
    4.2.3 Ghcysp蛋白质特性和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6-61
      4.2.3.1 Ghcysp蛋白质的特性预测  56-58
      4.2.3.2 Ghcysp蛋白质高级结构的预测  58-60
      4.2.3.3 Ghcysp基因的氨基酸跨膜区段预测  60-61
    4.2.4 Ghcysp基因的Southern杂交  61
    4.2.5 Ghcysp基因的时、空表达特点分析  61-62
    4.2.6 外源激素、蔗糖和双氧水对Ghcysp基因表达的影响  62-64
  4.3 讨论  64-67
    4.3.1 Ghcysp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64-65
    4.3.2 Ghcysp蛋白酶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65-66
    4.3.3 Ghcysp基因的表达特点  66-67
第五章 不同衰老特性短季棉纤维蔗糖合成酶的差异比较  67-75
  5.1 材料与方法  68-69
    5.1.1 材料  68
    5.1.2 方法  68-69
      5.1.2.1 材料的种植  68-69
      5.1.2.2 蔗糖合成酶活性的测定  69
      5.1.2.3 RNA的提取  69
      5.1.2.4 RNA的反转录  69
      5.1.2.5 蔗糖合成酶3‘-RACE cDNA片段的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  69
      5.1.2.6 RT-PCR结合Northern分析  69
  5.2 结果与分析  69-72
    5.2.1 中部和上部棉铃纤维品质的差异  70
    5.2.2 棉纤维发育进程中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变化  70-71
    5.2.3 蔗糖合成酶cDNA的3‘-UTR序列比较  71-72
    5.2.4 棉纤维发育进程中蔗糖合成酶转录水平的变化  72
  5.3 讨论  72-75
    5.3.1 SuSy酶在棉纤维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72-73
    5.3.2 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的SuSy酶作用的生化基础  73
    5.3.3 SuSy酶与棉纤维细胞壁的合成  73-75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75-78
参考文献  78-90
附录  90-106
致谢  106-107
作者简历  107

相似论文

  1. 天然来源的抗衰老先导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作用机理研究,R285.5
  2. 军曹鱼生长激素基因(GH)的克隆和表达,Q786
  3. 凡纳滨对虾性腺抑制激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S917.4
  4. 不同基因型玉米根叶衰老差异及调控研究,S513
  5. 牛蒡子苷提取、纯化及其对小鼠C2C12细胞生长的影响,S853.7
  6.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氰戊菊酯对鸡繁殖性能的影响,S831.5
  7. 几种新型杀虫剂对马铃薯甲虫的毒力及两类靶标的分子克隆,S435.32
  8. 氮肥运筹对转基因棉Bt蛋白表达与降解的调控作用,S562
  9. 陆地棉矮化突变体Ari1327的形态、生理和分子标记研究,S562
  10. 血红素加氧酶参与细胞分裂素对暗诱导小麦离体叶片衰老的缓解作用,S512.1
  11. 2个生态型黄瓜品种幼苗徒长的形态解剖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S642.2
  12. 南瓜染色体加倍和体细胞胚发生的细胞学及生理生化变化研究,S642.1
  13. 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及相关受体表达与猪卵泡闭锁过程的关系研究,S828
  14. 雌激素及chOPG对鸡胚BMSCs诱导的成骨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以及BGP与ColⅠmRNA表达的影响,S858.31
  15. 运输应激及抗应激处理对肉牛生理机能影响的研究,S858.23
  16. 围绝经期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性激素、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R259
  17. 胚胎期母体暴露氰戊菊酯加速CD-1小鼠年龄相关性行为改变,R714.2
  18. 大豆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GmCASc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S565.1
  19. 不结球白菜与TuMV互作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及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S634.3
  20. 不同证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激素敏感率的研究,R259
  21. 光周期对不同秋眠类型紫花苜蓿phyA、phyB mRNA和植物激素含量的影响,S541.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纤维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