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作 者: 潘世伟
导 师: 姜琦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关键词: 苏联东欧 执政党建设规律 党建模式 折点 社会主义国家 共产党执政规律 执政模式 马克思主义者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社会危机
分类号: D26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3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以及怎样建设党,是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一项紧迫任务。深化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命题。 回溯共产党执政的历程,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起,迄今已有85年的历史。期间,既有旭日般的辉煌,也有急风骤雨式的剧变。从总体上看,苏联执政党的模式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第一个执政党模式。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横广方向的扩展,它又成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母本。如果再向前追溯的话,不难发现,苏联执政时期的党建模式只是其革命时期党建模式的简单延伸。于是,一个尖锐而又深刻的问题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那就是源自夺取政权年代的党建模式能否持续而有效地满足和支持执政的种种需要?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80多年的共产党执政历程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必须在总结执政党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形成突破性的进展,提出新的总体思路、政策设计和操作方案,开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长治久安的新局面。 本文即以执政党党建模式的转型为研究的主线,着重于苏联东欧各国党与中国党的执政党建设实践的比较研究,力求通过前者失政、亡党和后者兴国、兴党的对比分析,提炼出若干具有学术含量和现实价值的规律性认识,来丰富我们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性思考和学术探讨。 全文分为上篇、下篇两个部分,共八章。 上篇部分择取了苏联东欧各国党从执政到亡政的历史倒退为分析对象。 很长一个时期里,苏联东欧执政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中,缺乏失去政权的预警和准备。但是,丧失执政地位和国家权力的无情现实。却不期而至。这一逆转,极大地震撼了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迫使他们认真地思考共产党执政规律问题。人们随即发现,执政地位的丧失决非偶然,是有关国家共产党执政年代的隐患长期积累和集中爆发的结果。从以往的种种疏忽和失误中,或许能够探寻到失败的根本缘由。正是那些多方面消极因素的恶性膨胀和交织碰撞,最终引发出一场剧烈的社会地震,葬送了社会主义凡十年发展的咸果。透视这一巨变,能够较为全面地总结出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论文认为苏联东欧各国亡政亡党的沉痛教训,可以转化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贯穿上篇的内在逻辑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包括执政和党建两个方面的内容;苏联东欧各国执政党的失败是执政模式和党建模式的双重失败;社会危机时期往往是执政党出现失政、亡党这一解体综合症的发生期。 第一章对苏联东欧各国党执政晚期的危机状态作了整体分析。在描述社会危机生成原因、激化过程和蔓延路径的过程中,归纳出了以重大事件为导火索,各类矛盾的瞬间激化,反对力量组织化,国家机器的分裂分化,社会、领袖和政权三大危机交织等主要特征。在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苏联东欧各国执政党既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也缺乏相应的实际举措。严格来讲,社会动荡并不一定导致制度颠覆,社会危机也并不会必然转化成政权危机。但是,倘若执政党社会控制力低弱,以及抵御国内外各种风险的能力十分匾乏的话,那么它们的失败将难以避免。 第二章深刻反省了苏联东欧各国党执政模式的固有弊端。经济发展停滞、政治结构老化、历史遗留问题悬置,对外政策失误等症状,表明日益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已成为苏联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障碍。而政绩的滑坡和执政能力的下降,从根本上动摇了苏东各国党均执政地十。更深刻地看,苏取东欧各国党的政治运 2 \ o作和执政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旧的执政模式的拖累下,它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没有也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必须认识到,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治理,始终是执政地位稳固的前提条件,也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执政实绩乏善可陈和执政水平每况愈下的情势下,执政党建设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 第三章剖析了苏联东欧各国党日见衰微的党建旧模式。首先,以党代政和以政代党的错误倾向,导致了党的建设空洞化、表面化、仪式化。其次,错误的党内斗争消耗着党的力量,造成了难以弥合的创伤。再者,领导层向既得利益集团的转化,表明执政党核。。的蜕变。上述关键环节的异化,引发了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全面衰败。苏联东欧各国党的由盛转衰,以及它们在自身建设方面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蕴含着?

全文目录


上篇 沉重的教训  18-79
  第一章 失政现象分析  20-39
    一、 以重大事件为导火索  20-25
    二、 社会矛盾的瞬间激化  25-28
    三、 反对力量的组织化  28-31
    四、 国家机器的严重分化  31-33
    五、 社会危机、领袖危机和政权危机的交错重合  33-39
  第二章 执政行为及绩效的反省  39-64
    一、 经济疲态  39-44
    二、 政治结构老化  44-48
    三、 历史遗留问题的困挠  48-55
    四、 对外政策失误  55-64
  第三章 党建旧模式的拖累  64-79
    一、 空转现象  64-68
    二、 党内斗争的消耗  68-74
    三、 领导团队的蜕变  74-79
下篇 执政党建设的新篇章  79-132
  第四章 党建模式的转换  82-92
    一、 命题的提出  82-87
    二、 转换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87-92
  第五章 根本属性的新界定  92-100
    一、 从阶级性到先进性  92-94
    二、 先进性的诠释  94-100
  第六章 执政的地位、作用和方式  100-110
    一、 从革命到执政  100-102
    二、 两个转变的内涵  102-105
    三、 党同市场、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105-110
  第七章 合法性资源及其再造  110-119
    一、 合法性释义  110-114
    二、 全新的努力  114-119
  第八章 执政基础的整合  119-132
    一、 社会影响力  119-123
    二、 阶级基础的巩固  123-127
    三、 社会基础的扩大  127-132
参考文献  132-133

相似论文

  1. 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选择,G641
  2. 东汉的民间信仰与社会危机,B933
  3. 冷战后古巴对外政策研究,D875.1
  4.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哲学观研究,B27
  5. 明代宗室婚娶研究,K248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D432.62
  7.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宗教政策比较研究,D507
  8.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改革比较研究,D507
  9.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研究,G641
  10.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G641
  11. 当代社会危机预警问题研究,D630
  12. 基于序列图像的键合引线运动特性分析,TP391.41
  13. 张东荪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092
  14. 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比较研究,X2
  15. 社会工程—人类消解社会危机的新工具,C91-0
  16. 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政治思想演变研究(1913-1921),D231
  17. 后冷战时期世界社会主义研究,D18
  18. 建构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形象,J209.2
  19. 宪政视野下党的执政模式构建,D25
  20.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危机管理,D630
  21. 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23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的建设 > 思想建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