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曲成而不遗
作 者: 詹凯
导 师: 何洁
学 校: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 业: 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 天工开物 造物思想 传统 设计 价值
分类号: J50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从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入手,对在漫长岁月中积淀下来的宝贵的古代思想进行了梳理,并力求从中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造物思想和理念。论文最后落脚在《天工开物》这部晚明时期的代表性论著上,通过对它的深入研究,分析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的核心价值,以期对于当代的设计实践有所借鉴。论文在《天工开物》造物思想的历史探源部分,阐述了先秦时期的相关思想、秦汉至宋的相关思想和元至晚明时期的相关思想,并将上述思想的脉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指出后世的《天工开物》中的许多造物思想是有明晰的历史渊源的,它是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的总结和继续发展。论文随后探讨了《天工开物》成书的背景,其中包括晚明的中国社会状况和《天工开物》成书时的作者状况两大部分。论文通过对于晚明中国社会状况的全方位分析,阐明了宋应星在编撰《天工开物》过程中体现的“务实重民”等实学思想的缘由。论文接着还讨论了《天工开物》书名释义及其主要内容。论文在前文内容的基础上挖掘了《天工开物》造物思想的核心价值,并总结归纳出3个方面:实学统领下的造物思想、整体性的和谐思想、物尽其用的造物思想。最后,论文结合当代的设计实践,提出“天人关系”的当代反思,并从宋应星的角度对“道”、“器”思想进行重新阐释,提出和谐与实用并重的系统设计是《天工开物》造物思想对于当代的启迪。综合上述研究,论文在结论部分提出:《天工开物》是在晚明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重要的总结性论著,它在造物哲学、思维逻辑上与传统文化思想一脉相承,只是结合了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使之更趋完善、更人性化、系统化,它是在中国文化思想系统内的一种嬗变,有其创新点和历史高度。本文针对《天工开物》这一文化经典的研究,是基于对传统造物思想内在精神与智慧的发掘。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体系是中国设计成长和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土壤,而《天工开物》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理论思考方式。只有深入挖掘、冷静对待中国本土文化体系中与设计相关的内容,才能为中国当代设计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天工开物》所继承并发扬的造物思想,呈现了一种整体的、和谐的、系统的创作方法,它丰富了当代设计方法论的内容。其所强调的知行合一思想,对于构建良性的设计评价体系具有指导意义。重视中国自身文化思想的研究,将是中国当代设计与西方设计文化对话的基本前提。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8 目录 8-10 引言 10-15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0-12 二 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12 三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3 四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15 第一章 《天工开物》造物思想的历史探源(举要) 15-50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相关思想 15-32 一 《周易》的系统思想 15-17 二 《考工记》的造物思想 17-19 三 先秦诸子的相关思想 19-32 第二节 秦汉至宋的相关思想 32-40 一 《春秋繁录》的"适中而已"、"天人一也" 32-33 二 《淮南子》的"不器无用之物"、"施之于其所宜" 33-35 三 《梦溪笔谈》的"深究其理,必有所谓" 35-38 四 《通志》的"器以象制" 38-40 第三节 元至晚明时期的相关思想 40-50 一 王祯《农书》的"随地所宜"、"创物须凭智巧先" 40-44 二 《髹饰录》的"巧法造化" 44-45 三 《新制诸器图说》的"多用小力转大重" 45-50 第二章 《天工开物》成书的背景 50-63 第一节 晚明的中国社会状况 50-57 一 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萌芽 50-52 二 手工业生产处于主导地位 52-55 三 晚明知识分子的普遍思想 55-57 第二节 《天工开物》成书时的作者状况 57-63 一 宋应星其人与《天工开物》 57-60 二 "务实重民"的编撰思想 60-63 第三章 《天工开物》书名释义及其主要内容评述 63-82 第一节 《天工开物》书名的涵义 63-65 一 丁文江、潘吉星等人的直译 63-64 二 李约瑟、薮内清、三枝博音等人的意译 64-65 第二节 《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评述 65-82 一 "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排序 65-67 二 文字和插图并重的文献 67-79 三 对造物工艺流程的研究 79-82 第四章 《天工开物》造物思想的核心价值 82-114 第一节 《天工开物》的主要造物思想 82-102 一 实学统领下的造物思想 82-85 二 整体性的和谐思想 85-92 三 物尽其用的造物思想 92-102 第二节 《天工开物》造物思想对当代设计的启示 102-114 一 "天人关系"的当代反思 102-105 二 "道"、"器"思想的重新阐释 105-109 三 系统设计的方法论研究 109-114 结论 114-120 参考文献 120-126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126-127 致谢 127
|
相似论文
-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 纳米稀土硬质合金YG11R的成分与工艺优化及磨损研究,TG135.5
- 基于消费者情感需求的女性内衣设计研究,TS941.713.3
- 压气机优化平台建立与跨音速压气机气动优化设计,TH45
- 光探针测量系统中瞄准信号的检测与处理的研究,TH74
- 半球谐振陀螺误差分析与测试方法设计,V241.5
- 金属蜂窝与再生冷却通道的传热特性研究,V215.4
- 涡轮S2流面正问题气动优化设计研究,V235.11
- 中国城市地铁站声环境设计策略研究,U231.4
-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 科技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TU242.5
- 万科模式的居住小区设计研究,TU984.12
- 我国当代总体城市设计实证研究,TU984
- 哈尔滨市道外区滨江开放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 体育场馆国际设计竞赛创作理念研究,TU245.2
- 当代品牌展销店建筑设计研究,TU247
-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 现代广场景观中的理水研究,TU986.2
- 渤海上京城城门复原研究,TU-05
- 高校艺术教学建筑设计研究,TU244.3
中图分类: > 艺术 > 工艺美术 > 工艺美术理论 > 工艺美术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