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三次转型看文学语言的发展模式

作 者: 付丹
导 师: 何锡章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文学语言 三次转型 模式 五四文白革命 先锋小说语言 网络文学语言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588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拥有众多绚烂的片段,从文学语言的角度看待这一时期的文学,会发现三次明显的语言现象转变,分别为五四文白革命、先锋派小说语言实验和网络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在这一次次的转变背后遵循着自身固定的规律,从转变的角度分析现象中会更容易接近文学语言的本质。所以,本文试图在文学语言的转变中探寻出语言和文学的关系。第二章主要分析五四时期的文白革命,这是探讨文学和语言关系理论的开端。首先,回顾了历代文学、语言关系理论,可归纳为三种:工具论、本体论、牢笼论。五四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将三种不同的关系糅合在文白语言变革中,从中发现了文学和语言关系多元化的可能,以往三种理论互相独立的界限被打破,一元化分析文学和语言关系的视角得以拓展。虽然,五四文白革命只是文学语言现象的一种,但它所具有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一元化思维不足以解释当时文学语言复杂多变的局面,以融合的姿态分析文学语言将会打开不同的出入口,可以更好的总揽全局。所以,在历史的某些时刻,语言和文学的关系可以是三种维度共存的局面,工具论、本体论、牢笼论它们在文学语言不同层面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这就是语言和文学关系的三者之维。随后,在第三章针对先锋小说语言实验进行分析,先锋小说语言是对五四白话体文学语言的发展和创新,属于文学语言上的一次转型实验。先锋小说作家具有强烈的文学语言创新意识,创作了不少风格迥异的文学作品,但作家们积极的文学语言实验并未带给先锋文学持续的发展,而是发生了先锋的转型。反思历史事实,文学语言并非作家的专利和独享之物,文学语言的发展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先锋文学语言创新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发现了文学语言是完成文学文本转换为文学作品的桥梁;转换的过程中文学语言具有双主体性,包括作者和读者,文学语言受到双方共同影响;在完成阅读的过程中,文学语言之间具有了对话交流的互文性特征。这是文学语言在文学体系中的重新定位,从微观的角度考察了文学语言在文学体系中的具体地位,让文学语言和文学的联系变得清晰而具体。最后,在第四章着眼目前文学语言的最新变化——网络文学语言的兴起,以此进行探讨。网络文学语言属于全世界的文学语言现象,虽然目前处于初级阶段,但影响力不可小视,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教育、文化、文学等,面对新兴文学语言现象需要一定的策略。在文学界,网络文学语言带来了新变化,改变了传统的文学运行模式,改变了文学语言的评判标准,在新的科技空间创造出新的文学类型。追究原因,一切源于文学传播方式的改变,从而引起文学语言的变化。网络文学语言是新媒介作用下的产物,在新型文学语言中媒介的力量得到充分展示。于是,文学语言和文学关系有了新发现,即:文学语言和文学的传播的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对于以上三次文学语言现象变化的个案分析,在第五章进行了总结,发现文学语言的变化与文学内部因素关系密切。通过运用两大文学理论,以《镜与灯》代表的文学四要素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文学活动生产理论,最终确定了语言和文学关系是:文学语言和文学体系四要素、文学生产活动所有关系的总和。这些关系建构了文学语言模式,随着模式的不断运行发展出不同的排列组合,建构了不同的语言和文学关系,外化为不同的文学语言现象。最后根据这一结论,分析比较了三次文学语言现象,演示了这一过程。综上所述,本文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三次转型为基础,分析语言和文学的关系,形成文学语言模式的结论,完成最终探讨。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1 导论  8-16
  1.1 研究思路  8-11
  1.2 现状综述  11-14
  1.3 研究意义  14-16
2 “五四”:从文言到白话  16-26
  2.1 历史的流变  16-18
  2.2 理论的内涵  18-23
  2.3 三者之维  23-26
3 先锋小说语言实践  26-49
  3.1 先锋小说语言实验  28-34
  3.2 先锋的转型  34-36
  3.3 先锋小说语言的局限  36-41
  3.4 文学语言的定位  41-49
4 网络文学语言的兴起  49-67
  4.1 网络文学语言的发展  49-53
  4.2 网络语言的影响及策略  53-59
  4.3 文学的变化  59-63
  4.4 网络语言:新媒介的文学语言  63-67
5 对现当代文学语言发展及模式的思考  67-90
  5.1 文学研究  67-74
  5.2 文学语言的模式  74-81
  5.3 文学语言模式的运行  81-90
6 文学语言现状及展望  90-102
  6.1 新时代的文言和白话局面  90-93
  6.2 图像时代的文学语言  93-98
  6.3 回到文学  98-102
7 结语  102-105
致谢  105-107
参考文献  107-116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16

相似论文

  1. 基于流形学习的高维流场数据分类研究,V231.3
  2. 溃坝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TV122.4
  3.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4. 万科模式的居住小区设计研究,TU984.12
  5.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6.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7.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8.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9.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10.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11. 海量多数据库集成系统的查询处理研究,TP311.13
  12.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TP391.1
  13.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14.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5.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16.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7.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18.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19. 文章难易度与主题熟悉度对英语学习者听力影响的个案研究,G633.41
  20.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D625
  21.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