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丹参素在大鼠原代肝细胞中转运机制的研究

作 者: 彭丹
导 师: 熊玉卿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药理学
关键词: 丹参素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2 肝细胞 摄取 转运机制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丹参素(danshensu、Salvianic acid A)是从丹参中分离出的一种酚性芳香酸类化合物,是丹参水提取物中重要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由于丹参素是一种游离酸,性质不稳定,故将其制成钠盐以提高稳定性及纯度。丹参素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丹参素在体内可被快速吸收,但消除速率比较慢。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证实丹参素可能由P-gp(P-糖蛋白)介导转运,肝脏组织中却同样保持着较高的浓度,探究丹参素在肝细胞中的转运机制。目的:本课题旨在利用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从细胞水平上研究丹参素在肝细胞中的摄取和转运过程,并选取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2抑制剂为探针,探讨丹参素在大鼠原代肝细胞摄取转运与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2的内在联系,以此阐明丹参素在肝细胞转运的分子机制。方法:1建立大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方法以及大鼠肝细胞体外温孵体系的条件,全面评价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的特性,采用该细胞模型试验观察丹参素摄取和转运过程。2摸索和建立LC-MS检测丹参素肝细胞样本的方法。3考察温孵体系因素温度、时间、浓度对丹参素肝细胞摄取转运的作用。4利福平对肝细胞中丹参素的作用。实验分为12组,对照组丹参素(0.1mM、0.5mM、1.0mM),利福平(0.5μM、1.0μM、2.0μM)+0.1mM丹参素组,利福平(0.5μM、1.0μM、2.0μM)+0.5mM丹参素组,利福平(0.5μM、1.0μM、2.0μM) +1.0mM丹参素组,每组设置四个复孔。通过不同组肝细胞实验,研究利福平对丹参素的肝脏摄取情况的影响,进一步探讨Oatp1b2与丹参素肝脏摄取转运之间的密切关联。5所有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统计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差异采用设计的t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建立的LC-MS检测方法完全能够符合丹参素肝细胞样本的分析测试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2成功地建立了大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方法,确定了大鼠原代肝细胞温孵体系的适用条件,为本课题实施奠定了可靠的基础。3考察体系温度、时间和浓度对肝细胞中丹参素摄取转运的影响结果:丹参素摄取进入肝细胞在0-20min几乎呈线性增加,20分钟后上升平缓并逐渐趋于稳定状态;丹参素在62.5-1000μM药物浓度范围内时,其摄取转运量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药物浓度达到1000μM,摄取转运量增长趋于平缓,高浓度丹参素摄取达到饱和;体系温度为4℃、25℃、37℃时原代肝细胞对丹参素的摄取量分别为26.88±0.53,26.44±1.98,28.97±1.55 nmol·mg-1 protein,统计分析得出P>0.05,表明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大鼠原代肝细胞对丹参素的摄取受温度的影响不大。4 Oatp1b2的抑制剂对丹参素的作用结果显示:浓度为0.5μM的利福平对三种浓度的丹参素(0.1mM、0.5mM、1.0mM)抑制率为23.64%、16.61%、6.69%;浓度为1.0μM的利福平对三种浓度的丹参素(0.1mM、0.5mM、1.0mM)抑制率为31.62%、35.21%、7.12%;浓度为2.0gM的利福平对三种浓度的丹参素(0.1mM、0.5mM、1.0mM)抑制率为52.09%、46.45%、14.48%;随着利福平浓度的不断增加,对丹参素的抑制作用就越明显,不同浓度利福平加入后与对照组比较,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呈现显著性差异,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课题首次系统全面地研究丹参素进入肝细胞的转运过程,成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丹参素通过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以主动转运方式进入肝脏发挥作用;利福平能够竞争性抑制丹参素进入肝细胞发挥作用,丹参素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抑制剂为探针,能够确定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的位点为Oatp1b2。初步得到丹参素在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中的转运机制,Oatp1b2的转运可能是丹参素肝脏转运的途径之一,丹参素可能为Oatp1b2的底物。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缩略词表  10-11
第1章 引言  11-15
  1.1 丹参素  11
  1.2 丹参素的药理作用  11-12
  1.3 丹参素体内过程的研究现状  12-15
第2章 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15-26
  2.1 材料  15-16
    2.1.1 实验动物  15
    2.1.2 试剂与药品  15-16
    2.1.3 常用仪器设备  16
  2.2 方法  16-18
    2.2.1 溶液的配制  16-17
    2.2.2 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及测定  17-18
  2.3 结果  18-22
    2.3.1 肝细胞形态学观察  18-19
    2.3.2 台盼蓝测定肝细胞的产率及细胞活率  19-20
    2.3.3 丹参素和利福平对原代肝细胞的毒性反应  20-22
  2.4 讨论  22-25
  2.5 小结  25-26
第3章 大鼠原代肝细胞对丹参素摄取转运的研究  26-38
  3.1 材料  26-27
    3.1.1 实验动物  26
    3.1.2 试剂与药品  26-27
    3.1.3 仪器设备  27
  3.2 方法  27-30
    3.2.1 细胞培养用液的配制  27-28
    3.2.2 试验用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28
    3.2.3 大鼠原代肝细胞摄取转运实验  28-29
    3.2.4 统计分析  29-30
  3.3 结果  30-35
    3.3.1 LC-MS方法学评价  30-32
    3.3.2 时间、温度和浓度对肝细胞摄取转运的影响  32-34
    3.3.3 Oatp1b2的抑制剂对大鼠原代肝细胞中丹参素的作用  34-35
  3.4 讨论  35-37
  3.5 小结  37-38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38-40
  4.1 结论  38
  4.2 展望  38-40
致谢  40-41
参考文献  41-45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5-46
综述  46-61
  参考文献  56-61

相似论文

  1. STAT3、MMP-2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R735.7
  2. 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锦鲤原代肝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S856.9
  3.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筛选肝核因子HNF3β相互作用蛋白质及初步功能研究,R341
  4. 核蛋白NDP52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363
  5. 树突状细胞在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肾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R692.5
  6. Wilson病ATP7B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对Wilson病人离体肝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R742.4
  7. 瘦素对鸡肝脏脱碘酶基因表达与活性的影响,S831
  8. 大鼠再生肝脏细胞周期的研究,Q253
  9. 小鼠再生肝抗GalN/LPS联合诱导急性肝损伤的UCP2作用研究,R575.3
  10.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向肝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R575.3
  11.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肝细胞癌术后调节性T细胞变化及其意义,R735.7
  12. JBP485经PEPT1的摄取,转运和调节,R96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体细胞的共微囊化研究,R329
  14. 青岛地区乙肝病毒BCP基因突变与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R512.62
  15.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的PCR-RELP图案对中国肝细胞癌和肝硬化人群的临床意义,R735.7;R575.2
  16. 人胎肝细胞系L-02的功能检测和应用探讨,R657.3
  17.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R735.7
  18. 亮氨酸对原代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及mTOR介导的相关机制研究,R151
  19. 姜黄素对人肝癌耐药细胞系Bel7402/5-Fu耐药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R285.5
  20. 启东肝癌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前C/C区变异与肝癌发生关系的研究,R735.7
  21. MiRNA-148a→DNA甲基转移酶1→MiRNA-148a启动子甲基化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意义,R735.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