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间作豆科牧草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动态的影响
作 者: 陈明
导 师: 任继周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草业科学
关键词: 棉花 棉蚜 豆科牧草 紫花苜蓿 间作 刈割 节肢动物 捕食性天敌 群落结构 种群动态 时间格局 多样性 生态位 相对丰盛度 生态防治 控制效应
分类号: S474.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4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从可持续农业和可持续的害虫调控要求出发,着眼于甘肃棉花生产和害虫发生与治理的现状,采用系统调查的研究手段,综合应用群落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连续2年的深入系统研究,对间作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沙打旺、毛苕子和箭筈豌豆)棉田和不同模式间作苜蓿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时序动态、天敌群落组成及动态规律、棉蚜与主要天敌消长动态等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利用棉田间作苜蓿控制棉蚜的生态防治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棉田内间作豆科牧草可以增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间作紫花苜蓿、沙打旺、毛苕子、箭筈豌豆棉田和单种棉田的节肢动物物种数分别为81、76、75、72和68种。棉田内间作豆科牧草还可提高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益害比,间作紫花苜蓿、毛苕子、沙打旺、箭筈豆棉田和单种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的益害比分别为0.0734、0.0625、0.0608、0.0531和0.0259。2.间作豆科牧草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均匀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大于单种棉田,均匀度对多样性的影响大于物种丰富度对多样性的影响,而优势集中性和优势度指数小于单种棉田。间作豆科牧草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主要物种是:棉蚜、棉叶蝉、敦煌叶螨、盲蝽类、棉蓟马、多异瓢虫、蜘蛛类、褐斑和瓢虫、小花蝽、草蛉类等。蜘蛛类、暗色姬蝽、食蚜蝇类、多异瓢虫、草蛉类和棉蚜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7814-0.8563、0.6398-0.8689、0.5973-0.7642、0.5969-0.7132、0.5531-0.6163和0.2428-0.3405。在供试的4种豆科牧草中,间作紫花苜蓿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数(N)、物种数(S)、物种丰富度(R)、优势度(d)、优势集中性(C)、均匀度(J)、多样性指数(H)显著地优于其他3种牧草间作棉田。3.间作苜蓿带棉田的4个处理中,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及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单种棉田,尤以每隔1膜间作75cm宽苜蓿带棉田的相关特征指数为最高。捕食性天敌种群以小花蝽、星豹蛛、多异瓢虫、十一星瓢虫、三突花蛛、短翅细腹食蚜蝇、七星瓢虫和草间小黑蛛的生态位宽度较大。瓢虫类、蜘蛛类、草蛉类和花蝽类的相对丰盛度分别为:0.2059-0.3035、0.2229-0.2495、0.1524-0.1958和0.1199-0.1825。4.每隔1膜间作75cm、50cm宽苜蓿带,每隔2膜、3膜间作50cm宽苜蓿带棉田的百株捕食性天敌个体数,分别是单种棉田的249%、205%、164%和135%。与单种棉田相比,间作苜蓿棉田内的瓢虫、蜘蛛、草蛉种群数量有大幅度的增长,每隔1膜间作75cm宽苜蓿带处理区分别增长了318.0%、120.9%和79.6%;每隔1膜间作50cm宽苜蓿带处理区分别增长了204.7%、103.3%和70.6%。特别是在6月25日和7月25日的两次刈割苜蓿后,捕食性天敌群落数量增长十分明显。5.在整个调查期间(5月15日至8月18日),单种棉田平均棉蚜种群数量分别是每隔1膜、2膜、3膜间作50cm宽苜蓿带棉田和每隔1膜间作75cm宽苜蓿带棉田的554%、421%、3295和781%。在棉蚜种群增长初期刈割苜蓿(6月25日)后10天,单种棉田平均棉蚜种群数量分别是每隔1膜、2膜、3膜间作50cm宽苜蓿带棉田和每隔1膜间作75cm宽苜蓿带棉田的542%、407%、332%和896%。第二次刈割苜蓿(7月25日)后5天,单种棉田平均棉蚜数量分别是每隔1膜、2膜、3膜间作50cm宽苜蓿带棉田和每隔1膜间作75cm宽苜蓿带棉田的3 591%、1 849%、814%和5 070%。间作苜蓿带棉田中,天敌对棉蚜种群增长的控制效应十分显著。6.通过棉花产量测定,每隔1膜间作50cm宽苜蓿带棉田的皮棉产量为5461.80 kg/hm~2、每隔1膜间作75cm宽苜蓿带棉田为5298.75 kg/hm~2、每隔2膜间作50cm宽苜蓿带棉田为5017.95 kg/hm~2、单种棉田(防治)为4853.10kg/hm~2、每隔3膜间作50cm宽苜蓿带棉田为4719.15 kg/hm~2、单种棉田(不防治)为4173.15 kg/hm~2。
|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1 前言 11-1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3-31 1.1 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进展 13-24 1.1.1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13-20 1.1.2 种间相互作用与协同进化 20-22 1.1.3 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 22-23 1.1.4 群落交错区边缘效应 23-24 1.2 棉田间作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的影响 24-26 1.3 棉蚜的研究概况 26-31 1.3.1 棉蚜的生物学特性 27-28 1.3.2 棉蚜的综合防治 28-31 1.3.2.1 农业防治措施 28-29 1.3.2.2 生物防治措施 29-30 1.3.2.3 化学防治措施 30-31 第二章 间作牧草棉田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与动态 31-78 2.1 试验区概况 31 2.2 材料和方法 31-32 2.3 结果与分析 32-74 2.3.1 间作豆科牧草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 32-39 2.3.2 间作豆科牧草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织水平 39-40 2.3.3 间作豆科牧草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分析 40-52 2.3.4 间作豆科牧草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主成分分析 52-58 2.3.5 间作豆科牧草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时间格局 58-62 2.3.6 间作豆科牧草棉田节肢动物群落主要害虫与天敌的时间生态位 62-66 2.3.7 间作豆科牧草棉田节肢动物各项生态学指标的相互作用分析 66-74 2.3.7.1 群落多样性同其他生态学指标的通径分析 66-69 2.3.7.2 群落多样性的主要成分分析 69-71 2.3.7.3 群落特征指数的R型因子聚类分析 71-74 2.4 讨论 74-76 2.5 小结 76-78 第三章 间作苜蓿棉田天敌群落的结构与动态 78-91 3.1 试验区概况 78 3.2 材料和方法 78-79 3.3 结果与分析 79-89 3.3.1 间作苜蓿棉田天敌的群落结构 79-81 3.3.1.1 间作苜蓿棉田天敌名录 79-80 3.3.1.2 间作苜蓿棉田天敌群落的相对丰盛度 80-81 3.3.2 间作苜蓿棉田天敌群落的时序动态 81-89 3.4 讨论 89-90 3.5 小结 90-91 第四章 间作苜蓿棉田棉蚜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 91-109 4.1 试验区概况 91 4.2 材料和方法 91-92 4.3 结果与分析 92-105 4.3.1 间作苜蓿棉田棉蚜和主要天敌种群的时间生态位 92-97 4.3.2 间作苜蓿棉田棉蚜和主要天敌种群的数量动态 97-104 4.3.3 间作苜蓿棉田牧草盲蝽发生量的调查 104 4.3.4 间作苜蓿棉田效益的初步评估 104-105 4.4 讨论 105-107 4.5 小结 107-109 第五章 结论性讨论与建议 109-112 5.1 结论性讨论 109-111 5.2 今后的研究方向 111-112 参考文献 112-130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130-132 致谢 132
|
相似论文
- 湛江湾微生物群落在不同营养梯度水体中的变化,Q938.8
- 两个不同叶色棉花品种光合功能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差异及机理,Q945.11
- 紫金山树木菌根多样性的调查分析,S718.81
-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 高位精养模式日本囊对虾生长及浮游生物演替规律,S968.22
-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优势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X172
-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 竹黄及其分离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567.39
-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 福建兴化湾西岸越冬水鸟多样性与生境选择研究,Q958
- 云南有色金属矿山细菌多样性初步探究,TD926.4
-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 氮肥对紫花苜蓿根系形态发育的影响,S541.9
- 紫花苜蓿根系生长与地上部生长的相关性分析,S541.9
-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的磷酸蛋白质组学研究,S562
-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 西藏地区紫花苜蓿和多年生黑麦草干草调制与贮藏技术的研究,S816.53
- 媒介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D422.7
-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S144.1
-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各种防治方法 > 农业技术防治 > 耕作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