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甘肃省天水市麦蚜发生规律及小麦种植模式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
作 者: 刘乾
导 师: 刘长仲
学 校: 甘肃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关键词: 小麦 麦蚜 种群动态 生物多样性 间作 混作
分类号: S435.1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系统调查了甘肃省天水市麦田麦蚜的种群消长动态,研究了小麦不同品种间作、混作及小麦与其它作物间作对麦蚜发生数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甘肃省天水市麦蚜种群消长动态变化规律对天水市甘谷县2007~2009年的麦蚜种群消长动态调查表明,该地麦蚜从3月末、4月初开始出现,4月下旬至5月上旬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到5月中旬急剧上升,至5月下旬达到高峰期,此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6月上旬时基本消失。应用天水市麦积区1995~2008年5月下旬小麦平均百株蚜量和当年4月平均温度资料,分别建立了线性方程y=114.21x-440.69(r1=0.9565)和多项式方程y=12.702x2-219.36x+1735.2(r2=0.9669),且r1、r2>r0.01,说明该方程能极好地反应5月下旬麦蚜发生量与当年4月平均温度的关系。2小麦不同品种间作、混作对麦蚜发生量的影响将5个品种的小麦分别以两、三、四、五品种组合进行间作和混作,研究了各个组合对麦蚜发生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7个间作组合有13个组合对麦蚜发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各间作组合对小麦蚜虫的危害防治效应平均为13.14%,变化幅度为-23.69%~45.60%。将各间作组合扬花期、灌浆期的平均百株蚜量与单作小麦对比,兰天6/兰天1、石7816/95-108、兰天6/兰天1/兰天13等3个组合显著低于相应单作的小麦品种(P<0.05),其它间作组合麦蚜发生数量至少显著低于相应单作小麦中的一种(P<0.05)。而17个混作组合中有16个组合对麦蚜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各混作组合对小麦蚜虫的危害防治效应平均为31.15%,变化幅度为6.25%~63.35%,将各混作组合扬花期、灌浆期的平均百株蚜量与单作小麦对比,兰天13/兰天6、兰天6/兰天1、石7816/95-108、兰天6/兰天1/兰天13、兰天6/兰天1/95-108/兰天13、兰天1/95-108/兰天6/石7816/兰天13等6个组合显著低于相应单作的小麦品种(P<0.05),其它混作组合麦蚜发生数量至少显著低于相应单作小麦中的一种(P<0.05)。3小麦与不同作物间作对麦蚜发生量的影响将小麦与玉米、油葵、黄豆间作,研究了小麦与这三种作物间作对小麦扬花期和灌浆期麦蚜发生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间作玉米、油葵、黄豆的麦蚜发生数量均显著低于单作小麦(P<0.05),3种间作方式的麦蚜发生数量以小麦/玉米间作最少,其次是小麦/油葵间作,最后是小麦/黄豆间作(P<0.05)。
|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8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立题依据 8-23 1 前言 8-9 2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9-13 2.1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9-10 2.2 人类活动对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0-12 2.3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2-13 3 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对害虫的影响 13-16 3.1 生物多样性对害虫移入作物成功率的影响 13-14 3.2 生物多样性对害虫危害转移的作用 14-15 3.3 生物多样性对害虫在作物间扩散和迁移的影响 15-16 3.4 生物多样性对害虫繁殖、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16 4 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对天敌的影响 16-19 4.1 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花蜜和其它食物 17 4.2 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避难场所、改变田间小气候 17-18 4.3 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替代寄主或猎物 18-19 5 生物多样性影响种群数量的生态学机制 19-20 5.1 天敌假说(Enemies hypothesis) 19-20 5.2 资源集中假说(Resource concentration hypothesis) 20 5.3 联合抗性假说(Combined resistance hypothesis) 20 5.4 干扰作物假说(Disruptive crop hypothesis) 20 6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治理 20-21 7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 21-23 第二章 甘肃省天水市麦蚜的发生规律 23-28 1 材料与方法 23-24 1.1 田间消长规律的调查 23 1.2 其它数据来源 23-24 1.3 数据分析与处理 24 2 结果与分析 24-26 2.1 麦蚜的田间消长动态 24-25 2.2 温度对麦蚜发生量的影响 25-26 3 小结与讨论 26-28 第三章 小麦不同品种间作和混作对麦蚜发生量的影响 28-36 1 材料与方法 28-30 1.1 供试品种 28 1.2 试验地概况 28-29 1.3 试验小区设置 29 1.4 供试品种间作、混作组合方案 29-30 1.4.1 两品种组合方案 29 1.4.2 三品种组合方案 29-30 1.4.3 四品种组合方案 30 1.4.4 五品种组合方案 30 1.5 蚜量调查方法 30 1.6 数据分析与处理 30 2 结果与分析 30-35 2.1 小麦不同品种间作对小麦蚜虫发生量的影响 30-33 2.2 小麦不同品种混作对小麦蚜虫发生量的影响 33-35 3 小结与讨论 35-36 第四章 小麦与不同作物间作对麦蚜发生量的影响 36-41 1 材料与方法 36-37 1.1 试验地概况 36-37 1.2 试验设计 37 1.3 蚜量调查方法 37 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37 2 结果与分析 37-39 2.1 不同间作方式对小麦扬花期麦蚜发生量的影响 37-38 2.2 不同间作方式对小麦灌浆期麦蚜发生量的影响 38-39 3 小结与讨论 39-41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41-44 1 结果 41-42 1.1 甘肃省天水市的麦蚜种群消长动态变化规律 41 1.2 小麦不同品种间作、混作对麦蚜发生量的影响 41-42 1.3 小麦与不同作物间作对麦蚜发生量的影响 42 2 讨论 42-44 参考文献 44-52 致谢 52-53 作者简介 53-54 导师简介 54-55
|
相似论文
-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 模拟土壤环境对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S154.3
-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 麦胚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10.1
- 浙江西苕溪流域城镇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X826
-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 小麦群体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12.1
-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 利用HYSPLIT模型分析麦蚜远距离迁飞轨迹,S433
-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 丛枝菌根对旱作水稻/西瓜间作系统中西瓜枯萎病的影响,S436.5
- 豫、鄂、渝三省(市)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S435.121
-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禾谷类作物病虫害 > 麦类病虫害 > 虫害 > 麦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