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五味子科药用植物亲缘学初探及两种五味子科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 者: 刘海涛
导 师: 肖培根;彭勇;张本刚;薛健
学 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专 业: 生药学
关键词: 五味子科 药用植物亲缘学 翼梗五味子 冷饭藤 化学成分
分类号: R28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0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隶属于双子叶植物门木兰亚纲Magnolidea八角目Illiciales,包括五味子属Schisandra Michx.和南五味子属Kadsura Kaemp f.ex Juss两个属,全世界分布约60种,我国分布29种。在我国民间,大多数五味子科植物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和广泛的药用区域,其中,五味子属植物通常以果实入药,具有收敛、滋补、强壮、安神的功效;而南五味子属植物通常以藤茎入药,具有行气止痛、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的功效。在《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仅收载了五味子属的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ssis(Turcz)Baill.和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成熟果实,分别称为“五味子”和“南五味子”。五味子科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木脂素类化合物除传统的保肝降酶、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外,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抗肿瘤、抗氧化、抗艾滋病毒等活性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对五味子科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我们对江西修水县采集的翼梗五味子和海南儋州市采集的冷饭藤的藤茎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鉴定了58个单体化合物,其中11个为新化合物,为寻找新的活性成分提供了线索。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翼梗五味子藤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34个化合物,综合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了27个化合物,包括木脂素类化合物18个(其中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5个,芳基四氢萘类木脂素6个,四氢呋喃类木脂素2个,二芳基丁烷类3个,其他类型木脂素2个),黄烷醇类化合物3个,甘油酯类化合物2个,萘醌类化合物1个,黄嘌呤类化合物1个,甾体类化合物2个(胡萝卜苷,β-谷甾醇),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7个为本科首次报道。通过对冷饭藤的藤茎化学成分的研究,从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9个化合物,鉴定了31个化合物,包括木脂素类化合物20个(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11个,螺苯骈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8个,其他类型木脂素1个),黄酮类化合物9个,降三萜类化合物1个,其中。4个为新化合物,1个新的天然产物,8个为本科首次报道。为进一步发现五味子科植物的药用资源和更加客观的评价该科药用植物的质量,我们对采集的82个五味子科植物样品,其中,五味子属13个种5个变种65个样品,南五味子属6个种17个样品,进行了主要化学成分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种、属的样品间成分差异很大,同种不同产地问的化学成分差异也很大,同种不同药用部位之间的化学成分差异也很大。为了更好的整理和调查五味子科植物的传统疗效,我们还对分布在中国的五味子科植物进行了传统药物学调查,查阅了全国17个相关的标本馆及相关的本草记录,对具有传统疗效记载的五味子科植物进行了传统药物学的整理,包括:俗名、入药部位、传统用法、传统疗效及应用、凭证标本等。同时,本文还综合了五味子科植物的传统分类学、化学成分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传统疗效的调查,对五味子科植物的药用植物亲缘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五味子科药用植物的现代药理活性研究与传统疗效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且很多活性也找到了相对应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向我们提示两属植物功效主治上差别的物质基础与特征性成分有关,为合理开发利用本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8
前言  8-10
第一章 五味子药用植物亲缘学初探  10-57
  第一节 五味子科植物分类学研究概况  10-12
  第二节 五味子科亲缘关系与化学成分  12-39
  第三节 五味子科药用植物的传统疗效  39-40
  第四节 现代药理/生理活性研究及其主要物质基础  40-43
  第五节 五味子科药用植物亲缘学的探讨  43-45
  参考文献  45-57
第二章 中国五味子科植物传统药物学调查  57-69
  第一节 概述  57-58
  第二节 中国五味子科植物传统药物学调查与研究  58-66
  第三节 讨论和结论  66-68
  参考文献  68-69
第三章 翼梗五味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69-89
  第一节 研究结果  69-72
  第二节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72-80
  第三节 实验部分  80-81
  第四节 理化数据  81-87
  参考文献  87-89
第四章 冷饭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89-112
  第一节 研究结果  89-93
  第二节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93-99
  第三节 实验部分  99-101
  第四节 理化数据  101-109
  参考文献  109-112
第五章 中国五味子科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112-142
  第一节 五味子科植物样品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  112-130
  第二节 五味子果实、藤茎及冷饭藤藤茎的液质分析  130-141
  参考文献  141-142
第六章 总结和讨论  142-144
附图  144-178
致谢  178-179
个人简历  179-180
论文发表情况  180-189
2009年毕业生在校已发、拟发论文登记表  189-190

相似论文

  1. 南海多室草苔虫和脆灯芯柳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R284
  2. 我国烤烟烟叶果胶、纤维素含量分布特点及对评吸品质的影响,S572
  3.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4. 河南和云南烤烟碳氮代谢比较研究,S572
  5. 烤烟挥发酸、挥发碱含量分布特点及与品质指标的关系,S572
  6. 烤烟密集烘烤关键工艺条件优化研究,TS44
  7. 不同移栽期的气候生态因素对烤烟品质及成熟烟叶组织结构的影响,S572
  8. 曲靖清香型烤烟风格形成的土壤因素和烟叶品质特点分析,S572
  9. 曲靖烟区气候因素的数量特征及区域划分,S572
  10. 芜菁子化学成分的基础研究,R284
  11. 羽裂莛子藨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2. 小桃儿七的化学成分研究,R284
  13. 暗紫贝母药用有效成份提取工艺及化学成份的研究,TQ461
  14. 粉尘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效应研究,R131
  15. 裂苞铁苋菜和紫芫花的化学成分与活性研究,R284
  16. 蓝布正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R29
  17. 三倍体罗汉果生物学特征及其无籽果实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S668.9
  18. 一种芳香植物配方提取物的减肥功效和化学成分研究,R284
  19. 中国南海海底柏柳珊瑚及豆荚软珊瑚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R284
  20. 椪柑籽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TS225.1
  21. 眼斑芫菁的滞育条件及滞育期间生理变化,S899.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