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药效学解构与动态演变的多维度诠释

作 者: 王丽颖
导 师: 王永炎;王忠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 内实外虚 潜在类别分析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相似度分析 广义估计方程
分类号: R25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证候具有“内实外虚”的特征。所谓“实”,是指最能反映该病机的权重最大的关键内容,是群体在某一特定病变过程中所具有的共性规律,是干预的依据。“虚”则指具体某一患者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个性化症状信息,它涵盖了所有能够表达个性化的内容,对干预原则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药物干预证候的症状靶位不同,对证候的疗效判定也具有不同的意义。尼莫地平法是临床研究中评价证候疗效的常用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评价两种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证候疗效,治疗前后两种药物的证候改善率均为50%,认为两种药物的证候疗效是相等的,但如果一种药物改善的主要是“胸痛”,另一种药物改善的主要是“脉细涩”。根据证候“内实外虚”理论,第一种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效果要明显优于第二种药物。因此,本研究提出评价证候疗效,首先要进行证候的解构,明确证候的“内实”,分析证候“内实”的动态变化趋势。证候是随着时空的变迁而演化的过程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状态的变化,证候有可能发生轻重程度的变化以及由此及彼的改变。证候的“内实外虚”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具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趋势。分析证候整体、证候“内实”以及单一症状的动态变化趋势,有利于探索证候变化的拐点,评价证候疗效,分析药物干预的症状靶位。因此,本研究在理解王永炎院士证候“内实外虚”理论的基础上,以心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为研究模型,重视证候的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和非线性特征,为探索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尝试。1、研究目的:通过对证候的药效学解构,分析证候整体及其结构的动态变化趋势,探索随着时间的变化药物对证候和证候“内实”动态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证候状态变化的拐点、评价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提供方法学方面的支撑。2、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心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类别模型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进行解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潜在类别及其“内实”部分。根据数据类型,针对有序分类变量,采用可以处理非正态、非独立数据的分析重复测量资料的常用方法——广义估计方程对不同药物干预下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潜在类别的变化和构成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单一症状的变化进行分析;针对证候、证候“内实”等多维数据的变化,采用相似度分析方法,通过相似度的变化探索不同药物干预下的证候和证候“内实”动态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相似度随着时间变化的过程。3、研究结果3.1基线分析通过对入组时冠心病心绞痛轻重程度、血瘀证的轻重程度、理化检查指标等的基线水平比较分析,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3.2一般统计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和单变量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探索不同时间点和不同药物干预下中医证候的变化情况,t检验结果发现除第2周外,其余时间点的中医证候总分与基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随访中医证候总分在两组间的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变量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治疗后2周至随访3个月各时点,证候证候总分与基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6周、8周及3个月随访的中医证候积分与基线的差异在A、B’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采用t检验和单变量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和不同药物干预下中医证候的变化情况,发现两种统计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后者是分析重复测量资料常用的方法之一,得到的结果比较可靠。3.3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解构采用潜在类别模型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进行解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证候的潜在分类以及证候的“内实”部分。结果发现: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潜在分类包括两类,一类为轻证,一类为重证,其中轻证的概率是0.6320,重证的概率是0.3680。胸痛、胸闷、唇色紫暗、舌质紫暗是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内实”部分。3.4证候的动态变化与证候状态变化的拐点采用夹角余弦法、Dice系数法、Jaccard系数法分别计算不同时间点不同组别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相似度值,以相似度值代替证候积分分析证候的动态变化,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索证候动态变化趋势,分析证候状态变化的拐点。结果发现:不同方法计算的证候相似度值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A、B两组证候相似度值均逐渐下降;证候的变化受到心绞痛积分、证候“内实”、试验中心的影响,说明地域不同,A、B两种药物对“血瘀证”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心绞痛程度越重,药物对“血瘀证”的疗效越差;A、B两组证候变化存在差异,A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疗效略优于B药物;以相似度值等于0.8作为界点,计算相此时药物使用时间,结果显示群体临床试验过程中,A药使用7.28周,B药使用10.72周时,入组时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状态发生变化。3.5证候潜在类别的动态变化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探索证候潜在类别的变化,结果显示:第2、4、6、8周和3个月随访的潜在类别与基线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相邻两个时间点潜在类别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第4周时,时间与组别存在交互作用。说明A、B两种药物均可以缓解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缓解越明显。A、B两组相比,在治疗后的第4周时潜在类别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3.6证候“内实”的动态变化采用夹角余弦法、Dice系数法、Jaccard系数法分别计算不同时间点不同组别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内实”相似度值,以相似度值代替证候积分分析证候“内实”的动态变化,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索证候“内实”动态变化趋势。结果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A、B两组证候“内实”的相似度值均逐渐下降,说明A、B两种药物都可以干预证候的“内实”部分。A药物干预下证候“内实”相似度的变化受到试验中心的影响,与心绞痛积分无关,说明无论心绞痛程度轻重,A药物均能较好的改善血瘀证的“内实”部分,并且在不同的研究中心,药物对“证候”内实部分的影响不同,说明地域不同,A药物对“血瘀证”内实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B药物干预下证候“内实”相似度的变化受到心绞痛积分和试验中心的影响,说明地域不同,B药物对“血瘀证”内实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心绞痛程度越重,B药物对“血瘀证”内实的疗效越差。A、B两组证候“内实”的变化存在差异,A药物干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内实”的疗效略优于B药物。3.7单一症状的动态变化分别采用秩和检验和广义估计方程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单一症状分析,秩和检验结果发现:除2周、4周B组的脉细涩外,其他时间点各项中医症状评分与其自身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周、6周、8周时舌质紫暗、脉细涩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时胸痛、舌质紫暗与脉细涩在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显示:6个单一症状在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随访3个月与基线相比以及相邻2个时间点相比,症状积分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说明A药和B药都具有改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相关症状的作用,并且治疗时间越长,药物的疗效越好。同时发现,第20周胸痛的变化、2周、4周、8周及3个月随访心悸的变化、4周起舌质紫暗的变化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和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不同时间点和不同药物干预下中医症状的变化情况,发现两种统计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后者是分析重复测量资料常用的方法之一,得到的结果比较可靠。4、结论4.1症状、证候潜在类别、证候的“内实”以及证候整体都具有时空演变的特征。证候疗效可通过分析证候“内实”的动态变化、证候整体的动态变化和单一症状的动态变化进行评价。4.2采用潜在类别模型等方法分析不同症状对证候的贡献度,可以用来探索证候的“内实”,潜在类别模型是诠释证候“内实外虚”特征的方法之一4.3研究资料属于重复测量数据时,要充分考虑不同观测时间之间的相关性,注重采用适合于重复测量数据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4.4采用相似度分析结合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可有效地分析证候的高维性和非线性特征,探索证候状态变化的拐点。4.5本研究揭示了证候具有结构性和临界性的特征,为辨证论治疗效评价方法学提供了部分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首次提出对证候进行解构,指出证候“内实”的变化是证候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并采用潜在类别模型探索证候的“内实外虚”,利用相似度分析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索药物干预下证候的动态变化趋势及证候状态变化的拐点。课题采用相似度分析和NONMEM分析证候的动态变化趋势,是符合证候特征的研究方法,但由于证候的复杂性,我们的研究还需深入,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证候“外虚”的变化与证候疗效评价的关系,并未探讨,是本课题下一步主要研究的方向。

全文目录


摘要  7-12
ABSTRACT  12-19
英文缩略语表  19-20
文献综述 中医证候临床研究现状  20-39
  (一) 中医证候的概念探究  20-22
  (二) 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22-23
  (三) 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现状  23-30
  (四) 中医证候实质研究现状  30-33
  (五)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研究  33-38
  (六)展望  38-39
前言  39-41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41-42
第一部分 心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  42-60
  1.1 试验设计方案  42-50
    1.1.1 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  42-44
    1.1.2 试验病例标准  44-46
    1.1.3 治疗方案  46-48
    1.1.4 观测项目  48-49
    1.1.5 试验的质量控制和保证  49-50
    1.1.6 伦理学审查  50
  1.2 一般情况  50-51
  1.3 入组均衡性比较  51-57
    1.3.1 人口学特征和生命体征比较  51-52
    1.3.2 治疗前心绞痛的比较  52-53
    1.3.3 治疗前两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情况的比较  53-54
    1.3.4 治疗前两组运动心电图基本情况的比较  54-55
    1.3.5 两组证候、症状评分的比较  55-56
    1.3.6 两组疗前心率、血压的比较  56-57
  1.4 基于一般统计分析的中医证候变化分析  57-59
  1.5 小结  59-60
第二部分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药效学解构  60-64
  2.1 研究方法  60
  2.2 技术路线  60
  2.3 结果  60-63
    2.3.1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潜在分类  60-62
    2.3.2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内实"  62-63
  2.4 小结  63-64
第三部分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动态变化  64-79
  3.1 研究方法  64
  3.2 技术路线  64-65
  3.3 结果  65-77
    3.3.1 基于向量相似度分析A组病人的证候动态变化  65-68
    3.3.2 基于NONMEM的A组病人证候动态变化分析  68-71
    3.3.3 基于向量相似度分析B组病人的证候动态变化  71-74
    3.3.4 基于NONMEM的B组病人证候动态变化分析  74-77
    3.3.5 组别对不同时间点证候变化的影响  77
  3.4 小结  77-79
第四部分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潜在分类的动态变化  79-83
  4.1 研究方法  79
  4.2 技术路线  79
  4.3 结果  79-82
    4.3.1 不同时间点潜在类别概率估计结果  79-81
    4.3.2 GEE模型分析不同组别各时间点的关系  81-82
  4.4 小结  82-83
第五部分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内实"的动态变化  83-95
  5.1 研究方法  83
  5.2 技术路线  83
  5.3 结果  83-93
    5.3.1 基于向量相似度分析A组病人的证候"内实"动态变化  83-86
    5.3.2 基于NONMEM的A组病人证候"内实"动态变化分析  86-88
    5.3.3 基于向量相似度分析B组病人的证候"内实"动态变化  88-91
    5.3.4 基于NONMEM的B组病人证候"内实"动态变化分析  91-93
    5.3.5 组别对不同时间点证候"内实"变化的影响  93
  5.4 小结  93-95
第六部分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单一症状的动态变化  95-106
  6.1 研究方法  95
  6.2 技术路线  95
  6.3 结果  95-104
    6.3.1 不同时间点各症状评分情况  95-96
    6.3.2 胸痛的动态变化  96-97
    6.3.3 胸闷的动态变化  97-99
    6.3.4 心悸的动态变化  99-100
    6.3.5 唇色紫暗的动态变化  100-102
    6.3.6 舌质紫暗的动态变化  102-103
    6.3.7 脉细涩的动态变化  103-104
  6.4 小结  104-106
第七部分 讨论  106-113
  7.1 证候具有"内实外虚"的特征,证候的"内实"可能是开展疗效评价的切入点之一  106
  7.2 证候是动态变化的,分析证候整体动态变化趋势是探索证候状态变化拐点、评价证候疗效的关键  106-107
  7.3 潜在类别模型适合证候"内实外虚"的研究  107-108
  7.4 相似度分析探索证候症状组成的"高维"性  108-110
  7.5 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有序分类变量  110-111
  7.6 NONMEM分析证候和证候"内实"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优势  111-112
  7.7 本课题的创新性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112-113
结语  113-114
参考文献  114-125
致谢  125-126
个人简历  126-128
查新报告  128-135

相似论文

  1. 批准兽药数据库的建立与恩诺沙星的回顾性药动数据分析,S851.66
  2. 群体PK中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及SDE模型研究,R911
  3. 基于经验似然的p阶自回归模型的统计诊断,O212.1
  4. 中药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和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研究,R284
  5. 病例—交叉研究中GEE和多水平模型的应用,R195
  6. 基于MFDA-PCA的间歇过程故障诊断方法研究,TQ920.5
  7. 中国健康人群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他克莫司的群体药动学研究,R96
  8. 异位妊娠患者甲氨蝶呤的群体药动学及治疗结果预测因素分析,R969.1
  9. 左旋多巴群体药动学模型探讨及多巴丝肼合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观察,R969.1
  10. GEE和QIF用于含有缺失数据的AsthmaData数据分析,O212.1
  11. 环孢素的临床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R96
  12. 金融危机预警方法与应用研究,F831.59
  13. 益肾活血法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临床疗效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R259
  14. 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性能评价与群体药动学研究,R969.1
  15. 纵向数据部分线性模型的惩罚广义矩方法,O212
  16. 丙戊酸在癫痫患儿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R742.1
  17. 山西省农村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队列研究,R512.91
  18. 纵向数据边际模型的稳健估计及其医学应用,R195.4
  19. 左旋多巴与普拉克索的临床药学研究及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的改进,R96
  20. 血竭血清指纹图谱的研究,R285
  21. 以家庭为单位的整群抽样资料总体参数的GEE估计,C81;F22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