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姆·谢泼德戏剧创作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

作 者: 杜新宇
导 师: 郭继德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山姆·谢泼德 戏剧创作 倾向 新现实主义 家庭剧
分类号: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山姆·谢泼德是当代美国剧坛最优秀的剧作家之一。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谢泼德最早应用的是一些先锋派的创作手法和技巧。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他的戏剧创作出现了一种新的倾向,他在创作的家庭剧中采用了与其早期创作不同的手法和技巧,正是这些家庭剧为其赢得了世界声誉。在这些家庭剧中,谢泼德采取了相对现实的形式,从而使得他的作品能够更好地反映他所生存的美国社会,也更容易被广大的普通观众所接受。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谢泼德在这些家庭剧中沿袭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但是这些家庭剧也包含了一些新的创作特征,而这些特征是传统现实主义所无法包容的。本论文在解读这些新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谢泼德的戏剧创作呈现出一种新的倾向,即新现实主义的倾向。关于新现实主义的定义现在尚无定论。本文认为,新现实主义是一种为了更广泛地探索现实、为了更好地反映当代社会的主题而吸收、融合了传统现实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手法和技巧的现实主义。本论文通过对谢泼德家庭剧文本的分析,识别出了谢泼德的家庭剧在意识形态、人物塑造、情节、戏剧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新的创作特征以及由此所体现出来的新倾向。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得出结论,即谢泼德的戏剧创作存在一种新现实主义倾向。通过对这种新倾向的研究,本论文旨在深化对谢泼德剧作的研究,增强对该剧作家及其戏剧创作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助于我们识别该剧作家在美国戏剧史上的地位。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共分四章,依次解读了谢泼德的家庭剧在意识形态、人物塑造、剧中情节和戏剧手法方面的新现实主义倾向。第一章识别了谢泼德的家庭剧在意识形态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新现实主义倾向。在这些家庭剧中,谢泼德更加关注美国社会的现状,探讨了许多传统戏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如家庭冲突、父子关系、兄弟间的矛盾、艺术家的困境等。与此同时,谢泼德开始更多地关注当代社会人们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人们在面对在来自外部的压力时,往往会体验到一种缺失感和迷失感,从而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此外,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开始变得疏远,人们开始被环境所奴役。通过对身份以及异化等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的探讨,谢泼德试图反映当代社会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一种新的现实。第二章主要从人物塑造方面来对谢泼德的家庭剧中所体现出来的这种新现实主义倾向进行探讨。在这些家庭剧中,谢泼德遵循了现实主义有关人物塑造的创作原则,即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传统现实主义作品中常见的典型形象,如古怪的、易怒的父亲;固执的、叛逆的儿子;‘顺从的、慈爱的母亲等等。但是除了这些看似传统的人物之外,谢泼德还力图展示当代社会人物的多样性以及易变性,从而创造了处于困境之中的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如幼稚的成年人、病态的角色、处于幻想之中的梦想者、有罪的人物等。此外,谢泼德还探讨了人物的不稳定性,这主要体现在个人的易变性以及不同角色的互换两个方面。通过这种方式,谢泼德成功地塑造了当代社会处于各种压力之中的人物形象。第三章对谢泼德家庭剧中情节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新现实主义倾向展开研究。尽管这些家庭剧在总体上遵循了传统现实主义所采用的线性的情节结构,但是谢泼德并没有严格地遵循“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的方式,也没有特别强调传统的那种因果关系的模式。正如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能够预言未来一样,在这些家庭剧中,该剧作家也没有给出确定的情节以及结局。相反,这些剧作的情节是开放性的。通过这种方式,观众能够猜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命运。此外,在这些剧作中,还有些情节是超出观众预期的。随着剧情的发展,戏剧开始由现实的情节向梦幻的或者噩梦般的情节转变。正是通过这样的情节,谢泼德探讨了当代人的生存现状。通过一些开放的情节或者超出观众预期的情节,谢泼德再现了高度真实的现实,挑战了观众的思维习惯,使观众能对剧情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第四章探讨了谢泼德家庭剧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在其戏剧手法上的体现。要想更好地研究谢泼德这个剧作家以及更好地分析他的作品,除了探讨他剧作中的意识形态、人物塑造以及情节之外,还需要探讨他对戏剧手法的运用。在他后期的家庭剧中,谢泼德采用了一些富有创新的戏剧手法,并将其与现实主义的手法相融合。谢泼德的戏剧语言总体来说是现实主义的,但是其语言又具有矛盾性和荒谬性以及拼贴性和碎片性等特点,这就使得这些戏剧中的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舞美的革新主要体现在布景、灯光和声音等方面。通过超真实的、富有表现力的布景,谢泼德试图创造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不得不忍受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压力和痛苦。而通过放大的、富有意义的声音以及给人深刻印象的、具有提示性的灯光,谢泼德在舞台上成功地再现了人们真实的生活,从而使观众能对当代社会的现实进行更进一步的思索。通过以上分析,本论文得出结论:谢泼德的戏剧创作具有新现实主义倾向。不管是意识形态方面所强调的当代社会人们的生存困境,还是人物塑造上所注重的人物的多样性和易变性;不管是剧中情节的不确定性,还是戏剧手法的创新性,这些都体现出谢泼德戏剧创作中的一种新现实主义倾向。通过传统现实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和技巧的融合,该剧作家成功地给观众呈现了一种新的、真实的现实。总而言之,尽管谢泼德在创作他的家庭剧的过程中沿袭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但是这些家庭剧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传统的现实主义剧作。在意识形态、人物塑造、剧中情节和戏剧手法等方面,这些家庭剧都呈现出一种新现实主义倾向。这样,剧作家就能更好地反映当代社会人们所面临的那种生存困境、更好地展示人物的多样性以及易变性。谢泼德戏剧创作中的这种新现实主义倾向在美国剧坛并非特例。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美国剧作家对后现代主义的那种语言游戏丧失了兴趣,他们开始重新关注一些现实问题。与此同时,因为采用了一些当代的手法和技巧,他们的这些剧作从主题到戏剧手法等方面又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这种向现实主义的回归吸引了更多在当代社会感到迷茫和困惑的观众。考虑到这些作品创作的背景,这种新现实主义倾向符合时代的发展,具有时代的典型性。

全文目录


Abstract  7-11
摘要  11-14
Introduction  14-27
Chapter One Ideology of Existence Predicament  27-69
  1.1 Ideology of Identity  27-45
    1.1.1 Loss of Self  27-38
    1.1.2 Inescapability of Fate  38-45
  1.2 Ideology of Alienation  45-69
    1.2.1 Estranged Relationship  46-61
    1.2.2 Alienation of Environment  61-69
Chapter Two Characterization of Diversity and Changeability  69-103
  2.1 Colorful Characters in Dilemma  69-89
    2.1.1 Childish Adults  69-74
    2.1.2 Pathological Figures  74-78
    2.1.3 Illusionary Dreamers  78-84
    2.1.4 Sinful Characters  84-89
  2.2 Instability of Characters  89-103
    2.2.1 Individual Figures  89-96
    2.2.2 Role Reversals  96-103
Chapter Three Plot of Uncertainty  103-137
  3.1 Plot of Openness  103-117
    3.1.1 Ambiguity of Text  103-112
    3.1.2 Open Ending  112-117
  3.2 Plot beyond Expectation  117-137
    3.2.1 Reality and Fantasy  118-123
    3.2.2 Reality and Nightmare  123-137
Chapter Four Innovative Dramatic Devices  137-175
  4.1 Diversified Language  137-154
    4.1.1 Contradictory and Nonsensical Language  138-146
    4.1.2 Collage and Fragmentary Language  146-154
  4.2 Innovation in Staging  154-175
    4.2.1 Hyperreal and Expressive Set  154-159
    4.2.2 Amplified and Meaningful Sound  159-167
    4.2.3 Impressive and Suggestive Light  167-175
Conclusion  175-181
Bibliography  181-192
中文参考文献  192-196
Acknowledgements  196-198
Publications  198-199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99

相似论文

  1. 互联网上旅游评论的情感分析及其有用性研究,TP391.1
  2. 浙江省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倾向性研究,G647.38
  3. 青少年学生担忧倾向性:结构、测量及特点研究,B841
  4. 预测任务下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研究,B841
  5. 数字时代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比较研究,G258.6
  6. 地域文化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G647.38
  7. 大学生自我宽恕倾向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B844.2
  8. 军校飞行学员学习绩效机制研究,E251.3
  9. 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调查及干预研究,G637
  10. 时间管理倾向在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间的中介分析,B842.3
  11.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关系研究,B841
  12. 上海城市居民物质主义倾向与主观生活质量关系研究,F126
  13. 广州GC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F272.92
  14. 我国城镇居民通信消费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F274;F224
  15. 湖北省部分城乡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B844.2
  16. 工程新闻报道的信息提取及应用研究,G212
  17. 基于工作嵌入理论的80后员工离职倾向研究,F224
  18. 不同性质榜样的攻击行为对儿童攻击倾向的影响研究,B844.1
  19. 关于感谢表现使用的中日对比研究,H36
  20. 基于博客的作者声誉度分析,TP393.092
  21. 基于意见挖掘技术的网购评论倾向性分析的研究与应用,TP393.09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