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柚皮素口服吸收机制及改善其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作 者: 马燕
导 师: 陈大为;苏薇薇
学 校: 沈阳药科大学
专 业: 药剂学
关键词: 柚皮素 肠肝循环 磷脂复合物 前体药物 Caco-2细胞模型 生物利用度 LC/MS/MS联用技术
分类号: R9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柚皮素(4’,5,7—三羟基二氢黄酮,naringenin)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柚皮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本实验室前期进行了柚皮素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研究过程中主要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柚皮素大鼠灌胃给药后所得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出现双峰现象;二是柚皮素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因此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柚皮素血药浓度出现双峰现象的原因;通过制剂学和化学结构改造的方法改善柚皮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并分别通过体外Caco-2细胞模型和动物体内试验对两种方法制备的产物进行筛选和验证;并采用Caco-2细胞模型进一步研究柚皮素的口服吸收机制等。本文分别从给药剂量、肠肝循环、胃肠循环三个方面探讨了柚皮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出现双峰的原因,结果表明肠肝循环是引起双峰现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胃肠循环,试验设定的高、中、低剂量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都出现双峰现象,说明剂量不是引起双峰现象的原因。肠肝循环对药物的作用有较重要的影响,它能够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保证药物在作用部位(或靶器官)有较高的浓度。前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鼠灌胃给予柚皮素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以游离柚皮素的形式计为3.8%,以柚皮素葡糖醛酸结合物的形式计为39.8%,说明柚皮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会引起个体差异大、血药浓度波动大,同时增加生产成本,为了提高柚皮素的生物有效性,更好的发挥药效,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提高柚皮素的生物利用度。通过对柚皮素基本理化性质的考察发现柚皮素的水溶性、脂溶性都不好,分析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可能是引起生物利用度较低的原因,所以本论文通过制剂学手段和化学结构改造改善柚皮素的理化性质。一是通过制剂学技术,制备了柚皮素磷脂复合物、PVP K 30固体分散体和β-环糊精包合物,柚皮素PVP K 30固体分散体和β-环糊精包合物均有改善柚皮素水溶性的作用,β-环糊精包合物的增溶效果优于PVP K 30固体分散体,包合物使柚皮素在水中的溶解度由71.33μg/ml提高到了793.33μg/ml;制备的柚皮素磷脂复合物明显改善了柚皮素的脂溶性,使柚皮素在氯仿中的溶解度由几乎不溶提高到了1.52±0.21mg/ml,同时水溶性也有所提高,溶解度达到241.71±11.45μg/ml为原来溶解度的3倍;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考察了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处方和工艺,即投料比为柚皮素/磷脂=1:2,反应温度为40℃,柚皮素的反应液浓度为10%(mg/ml);按照最佳处方和工艺制备柚皮素磷脂复合物,通过Caco-2细胞模型试验证明磷脂复合物有促进柚皮素吸收的作用,其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Papp)为15.1±1.18×10-6cm·s-1是柚皮素Papp6.80×10-6 cm·s-1的2.22倍,提示磷脂复合物会改善柚皮素的体内吸收,提高其生物有效性。二是通过化学结构改造的方法得到柚皮素的两个前体药物Ⅰ和Ⅱ,两者分别改善了柚皮素的脂溶性(Ⅰ)和水溶性(Ⅱ),利用Caco-2细胞模型评价前体药物的吸收并与柚皮素进行比较。柚皮素前体药物Ⅰ和Ⅱ在吸收过程中部分水解产生原型药物柚皮素,部分以前体药物的形式转运,前体药物Ⅰ的Papp是2.19×10-6 cm·s-1仅为柚皮素Papp的三分之一,说明其吸收较慢;前体药物Ⅱ的Papp是9.22×10-6cm·s-1,表现出较好的吸收特性,而且由于Ⅱ明显改善了柚皮素的水溶性,可以提供更多的给药途径,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利用Caco-2细胞模型进行药物的初筛节约时间,样品处理简单,无需整体动物实验,无种属差异,实验变异性小,本文利用该模型成功筛选出柚皮素磷脂复合物和前体药物Ⅱ;除此之外,本文还利用该模型对柚皮素的口服吸收机制进行了研究,有助于在新药开发的初期就筛选出有开发价值的活性化合物,而且通过了解药物的吸收特性可以为药物的结构改造、剂型和处方设计等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评价口服药物吸收特性的Caco-2细胞模型,并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测定跨上皮细胞膜电阻(Transepithelium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标记物普萘洛尔的转运特性等指标,对建立的细胞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Caco-2细胞模型单层膜的完整性、紧密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渗透性均符合要求,可以用于研究口服药物的吸收机制。本文利用建立的Caco-2细胞模型主要进行了以下试验:①比较了柚皮苷和柚皮素的吸收速度,两者的Papp分别为2.24×10-6 cm·s-1和6.80×10-6 cm·s-1,柚皮素的Papp是柚皮苷的3倍,提示柚皮素在体内的吸收要快于柚皮苷,因柚皮苷是柚皮素的糖苷,其极性大,不易透过细胞膜转运,故转运速率相对苷元慢;②主要从药物的浓度、药液的pH值、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外排和吸收促进剂等方面研究了柚皮素的口服吸收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柚皮素的吸收量与药物浓度呈正比关系,不同浓度的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符合被动扩散的特点;pH值对柚皮素的吸收无影响,不同pH值的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试验设定的pH值范围内柚皮素无特定吸收;试验研究表明柚皮素的转运过程中存在外排现象,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后外排现象仍然存在,提示可能是其他载体介导的外排,如多药耐药蛋白(multidrug resisi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PEG 400常作为难溶性药物的吸收促进剂,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提高药物的跨膜转运,试验结果表明PEG 400可以促进柚皮素的跨膜转运吸收;但是Tween 80对柚皮素的吸收有抑制作用,分析可能因为加入Tween 80后降低了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所以影响了药物的吸收。研究表明肠肝循环是引起柚皮素血药浓度中双峰现象的主要原因;Caco-2细胞模型研究表明柚皮素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转运吸收,同时存在受体介导的细胞外排现象,外排现象也可能是引起柚皮素血药浓度双峰现象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的原因;制备所得的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体内、外试验均表明其有效的提高了柚皮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通过结构改造得到的前体药物Ⅱ口服吸收后能够较快水解成原型药物柚皮素,而且前药Ⅱ明显改善了柚皮素的水溶性,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力。

全文目录


摘要  10-13
ABSTRACT  13-16
第一章 引言  16-31
  1 黄酮类化合物柚皮素的研究进展  16-17
  2 提高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方法与意义  17-21
  3 药物动力学过程中的多峰现象  21-22
  4 Caco-2细胞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22-28
  5 液质联用技术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28-29
  6 研究目的与方案  29-31
第二章 柚皮素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双峰现象的研究  31-54
  1 仪器和试药  31-32
    1.1 仪器  31
    1.2 试药  31
    1.3 实验动物和给药方法  31
    1.4 LC/MS/MS条件  31-32
  2 方法与结果  32-52
    2.1 贮备液的配制  32
    2.2 生物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32-33
    2.3 方法学的考察  33-43
    2.4 大鼠血药浓度双峰现象的探讨  43-52
      2.4.1 大鼠灌胃给药三剂量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43-46
      2.4.2 肝肠循环  46-48
      2.4.3 胃肠循环  48-52
  3 讨论  52-54
第三章 柚皮素理化性质的研究及改善其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54-68
  1 仪器与试药  54
    1.1 仪器  54
    1.2 试药  54
  2 方法与结果  54-65
    2.1 柚皮素理化性质的初步考察  54-57
      2.1.1 平衡溶解度  54-56
      2.1.2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56-57
      2.1.3 多晶型  57
    2.2 制剂学方法  57-65
      2.2.1 柚皮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58-59
      2.2.2 柚皮素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59-61
      2.2.3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  61-65
    2.3 柚皮素前体药物的研究  65
  3 讨论  65-68
第四章 Caco-2细胞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及柚皮素口服吸收机制的研究  68-91
  1 仪器与材料  68-70
    1.1 仪器  68
    1.2 材料  68-69
    1.3 色谱条件  69
    1.4 试液配制  69-70
  2 方法与结果  70-88
    2.1 方法学的考察  70-74
    2.2 Caco-2细胞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74-75
      2.2.1 Caco-2细胞的培养  74
      2.2.2 Caco-2细胞模型的验证及结果  74-75
    2.3 Caco-2细胞模型的评价  75-77
    2.4 柚皮素口服吸收机制的研究  77-79
    2.5 试验数据与结果  79-88
  3 讨论  88-91
第五章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91-102
  1 仪器与试药  91-92
    1.1 仪器  91
    1.2 试药  91
    1.3 动物  91
    1.4 给药剂量及药液的配制  91-92
    1.5 贮备液的配制  92
    1.6 色谱条件  92
    1.7 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  92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92-101
    2.1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92-95
    2.2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大鼠口服吸收动力学研究  95-101
  3 讨论  101-102
第六章 柚皮素前药Ⅱ体内行为初步探讨  102-109
  1 仪器与试药  102-103
    1.1 仪器  102
    1.2 试药  102
    1.3 动物  102
    1.4 给药剂量及药液的配制  102
    1.5 色谱条件  102
    1.6 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  102-103
  2 实验结果  103-107
    2.1 前体药物Ⅱ体内行为探讨  103
    2.2 色谱行为  103-105
    2.3 血药浓度的测定  105-107
  3 讨论  107-109
全文结论  109-111
参考文献  111-118
发表文章目录  118-119
致谢  119-128

相似论文

  1.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生物利用度评价,R944
  2. 依达拉奉/环糊精超分子体研究,R943
  3. 吲达帕胺微孔渗透泵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TQ463
  4. 乳糖化—去甲斑蝥素磷脂复合物pH敏感型脂质体的研究,R943
  5. 类药性和生物利用度的理论预测研究,R914
  6. 二甲基-β-环糊精和壳聚糖提高难溶性药物BMCP25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R96
  7. 雷帕霉素固体新制剂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R965
  8. 炔丙基半胱氨酸吸收特性的研究,R96
  9. 单油酸甘油酯/泊罗沙姆407立方液晶骨架用于提高水飞蓟素生物利用度的研究,R283
  10. 海藻多糖植物复合胶成膜性及其性能评价,TB383.2
  11. 吡罗昔康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R94
  12. 胰岛素磷脂复合物及其自微乳剂的研究,R94
  13. 抗棘球蚴药物甲苯达唑软胶囊的研制和生物利用度研究,R96
  14. 利培酮分散片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R96
  15. 盐酸巴尼地平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R94
  16. 卵磷脂络合碘的质量标准与其药物动力学研究,R96
  17. 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微丸的研究,R94
  18. 长春西汀原位凝胶及原位微球的制备与评价,R94
  19. 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的研究,R94
  20. 芹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R94
  21. 复方厄贝沙坦分散片生物等效性与蛋白结合率研究,R9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