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绿脓杆菌ATCC27853菌株外毒素A全长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作 者: 吴凌娟
导 师: 仲飞
学 校: 河北农业大学
专 业: 基础兽医学
关键词: 绿脓杆菌 PEA 克隆 序列分析 真核表达
分类号: S852.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绿脓杆菌感染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和组织,引起心内膜炎、胃肠炎、脓胸甚至败血症;在幼小畜禽中往往大群暴发,常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或者是出壳雏鸡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造成绿脓杆菌严重感染,1~2天内死亡达70%~80%。绿脓杆菌能产生多种与毒力有关的物质,其中绿脓杆菌外毒素A(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otoxin A,PEA)是一种致死性外毒素,是绿脓杆菌最主要的致病因子。人们已经对PEA的结构与作用机制有一定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它改造为具有医疗用途的蛋白质:利用PEA的细胞毒性作用制成免疫毒素,作为治疗癌症的药物;利用PEA很好的免疫原性制备防治绿脓杆菌感染的基因工程疫苗或将PEA作为蛋白疫苗佐剂和疫苗载体,可以大大提高免疫原性;利用PEA能够携带蛋白质或DNA进入细胞中的特殊功能,将其应用于基因治疗。PEA的上述重要的临床应用一直刺激着对PEA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然而绿脓杆菌菌株多,毒力差异大,GeneBank已发表的全长PEA序列只有三个(K01397,strain PA103;AE004091,strain PA01;CP000438,strain UCBPP-PA14),Blast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的PEA碱基序列与氨基酸序列均存在着差异。研究不同菌株间PEA结构和PEA蛋白生物活性的差异可以揭示PEA结构与细胞毒性及免疫原性的关系,从而使PEA更好的应用于免疫毒素、疫苗方面和基因治疗。因此本实验拟克隆绿脓杆菌产毒株ATCC27853的PEA全长编码基因序列,以提供素材用于PEA结构的比较研究。本实验也对克隆的PEA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PEA,将其转染人肾胚胎上皮细胞-HEK293T细胞,实现了PEA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分泌性表达,以便今后进一步研究PEA结构与细胞毒性和免疫原性的关系,从而为PEA的细胞毒性和免疫原性在免疫毒素、疫苗和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根据GeneBank已发表的绿脓杆菌标准毒株PA103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从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27853菌株中提取细菌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绿脓杆菌外毒素A(Pseudomonas aeruginosaexotoxin A,PEA)全长编码基因,利用pMD18-T载体构建PEA的克隆载体pMD18-T/PEA,经过蓝白斑筛选,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XbaⅠ双酶切鉴定和PEA基因内部的KpnⅠ单酶切鉴定后,进行PEA基因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与GeneBank已发表的PA103菌株的序列进行比对,确定克隆的基因确是绿脓杆菌ATCC27853菌株PEA全长编码基因后,将PEA亚克隆入pcDNA3.1A真核表达载体,用克隆位点的HindⅢ和XbaⅠ以及PEA基因内部的ApaⅠ对重组质粒pcDNA3.1A/PEA进行酶切鉴定。为鉴定带有原信号肽(原核生物信号肽)的PEA基因能否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本研究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PEA转染人肾胚胎上皮细胞-HEK 293T细胞,同时用pcDNA3.1A空载体转染HEK 293T细胞作为阴性对照。通过多次试验建立了磷酸钙方法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的真核细胞表达系统。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EA的表达。结果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PEA基因后,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得到1条符合预期片段大小的特异性片段,即1914 bp。将PCR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上,经酶切鉴定正确后,把重组质粒pMD18-T/PEA送公司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eBank已发表的PA103菌株的序列进行比对,确定本实验克隆的基因确是绿脓杆菌ATCC27853菌株PEA全长编码基因。将PEA基因亚克隆入pcDNA3.1A真核表达载体,酶切重组质粒进行鉴定,电泳结果符合预期片段大小。结果证明pcDNA3.1A/PE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pcDNA3.1A/PEA转染真核细胞HEK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分子量约为130 KDa处有一条明显的杂交带,而空载体在相应位置未见杂交带。结论从绿脓杆菌ATCC27853菌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EA全长编码基因;序列分析发现绿脓杆菌ATCC27853菌株与标准毒株PA103的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均存在着差异,同源性均达99%;成功构建了PE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PEA,并将其转染真核细胞,实现了它在真核细胞中的分泌性表达,以便今后进一步研究PEA结构与细胞毒性和免疫原性的关系,从而为PEA的细胞毒性和免疫原性在免疫毒素、疫苗和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引言  10-19
  1.1 绿脓杆菌  10
  1.2 绿脓杆菌外毒素A  10-18
    1.2.1 PEA的分子结构  10-11
    1.2.2 PEA的细胞毒作用机制  11-12
    1.2.3 目前PEA在医疗上的用途  12-18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19
2 材料和方法  19-44
  2.1 材料  19-28
    2.1.1 菌株、载体和细胞  19-21
    2.1.2 主要试剂  21-22
    2.1.3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22-28
    2.1.4 主要仪器  28
  2.2 方法  28-44
    2.2.1 PEA基因的PCR扩增  28-30
    2.2.2 PEA基因克隆载体pMD18-T/PEA的构建(图5)  30-34
    2.2.3 DNA序列测定与分析  34
    2.2.4 PE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PEA的构建(图5)  34-39
    2.2.5 重组质粒pcDNA3.1A/PEA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39-44
3 结果和分析  44-49
  3.1 PEA基因的PCR扩增  44
  3.2 克隆载体pMD18-T/PEA的构建  44-45
  3.3 PEA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45-47
  3.4 PAE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PEA的构建  47-49
4 讨论  49-53
5 结论  53-54
6 参考文献  54-60
附录  60-64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4-65
作者简介  65-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红肉脐橙和‘国庆四号’温州蜜柑中CHS和CH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对类黄酮积累的调控机制,S666.4
  2. 南极冰藻GPx、GST和SAHH基因的克隆、定量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Q943.2
  3. 企鹅珍珠贝Cd-MT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试剂盒的初步研制,X835
  4. 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R392
  5. 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S433
  6. 南京地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的发生调查及其线粒体基因组研究,S433
  7. 河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亚型)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8. 硅、硫对水稻砷吸收、积累的影响机制研究,S511
  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遗传变异分析及猪α干扰素的真核表达,S858.28
  10.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多菌灵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X172
  11. 烟草中NAC类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分析,Q943.2
  1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1、N基因的序列分析,S852.65
  13.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14. 小麦苗期磷胁迫诱导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和转录因子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分析,S512.1
  15. 一个芥菜型油菜品种资源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S565.4
  16. 地被菊匍匐茎横向重力性相关基因的发掘,S682.11
  17. 地克珠利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影响,S858.31
  18. 多个猪IgGⅡB类Fc受体剪接异构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S828
  19. 华东地区鸭圆环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S858.32
  20. 鸡RANKL活性区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体制备,S831
  21. 虾蟹螺原体病免疫组化和病理学比较研究,S94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兽医基础科学 > 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 > 病原细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