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乡普通野生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的研究

作 者: 戴菲
导 师: 龙中儿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根际微生物 群落 低温
分类号: Q9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植物根际微生态系统是植物根系、土壤、微生物及其环境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在环境胁迫条件下,植物可通过根系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等适应性变化机制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这必然影响根际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进而影响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形成植物对环境胁迫抗性和根际微生态的动态变化的统一体,微生态学的发展为植物抗逆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东乡野生稻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北的野生稻种资源,有关其抗病、抗虫、抗旱、耐寒等抗逆特性及其机理的研究和利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东乡野生稻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自然条件下越冬过程中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包括东乡野生稻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可培养微生物,以及氮素循环微生物功能群及其变化,以期为从生态学观点揭示东乡野生稻耐寒机理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可提取碳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2.东乡野生稻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在水稻生长季节(相对高温季节)低于普通栽培稻,而相对低温季节高于普通栽培稻;且随季节气温的降低,东乡野生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但降低的幅度比普通栽培稻低,表明东乡野生稻在寒冷的冬季,其根际微生态环境中的生命代谢过程仍然较为活跃;3.东乡野生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季节气温的降低而降低,但在各个阶段均比普通栽培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要高;4.东乡野生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随季节气温的升高而降低,但总体低于普通栽培稻;5.东乡野生稻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总量比普通栽培稻低。在低温季节,细菌的数量变化最为明显,占微生物总量的比例降低,放线菌和真菌占微生物总量的比值达到最大;6.通过最大或然数法测定了东乡野生稻根际土壤中氮素循环微生物功能群的数量及其随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根际土壤中氮素循环微生物功能群以氨化细菌和反硝细菌为主,固氮菌次之,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最少;在低温条件下,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加,其它各功能群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绪论  8-24
  1.1 东乡野生稻的研究概况  8-12
    1.1.1 东乡野生稻原生地特征  8
    1.1.2 东乡野生稻的形态及其遗传特征  8-10
    1.1.3 东乡野生稻的抗逆性  10-12
  1.2 植物根际微生态  12-15
    1.2.1 根系分泌物  12
    1.2.2 根系分泌物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12-13
    1.2.3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代谢的影响  13-15
  1.3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15-18
    1.3.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15
    1.3.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测定方法  15-18
  1.4 氮素循环的微生物功能群  18-21
    1.4.1 固氮作用微生物  19-20
    1.4.2 氨化作用微生物  20
    1.4.3 硝化作用微生物  20-21
    1.4.4 反硝化作用微生物  21
  1.5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24
2 材料与方法  24-34
  2.1 实验材料  24-26
    2.1.1 根际土壤样本  24
    2.1.2 实验试剂  24-26
    2.1.3 实验仪器  26
  2.2 实验方法  26-34
    2.2.1 培养基的配制  26-27
    2.2.2 试剂的配制  27-29
    2.2.3 土壤前处理  29
    2.2.4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9
    2.2.5 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  29-31
    2.2.6 土壤悬液的制备  31
    2.2.7 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测定  31
    2.2.8 氮素循环微生物功能群的测定  31-34
3 结果与讨论  34-46
  3.1 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  34
    3.1.1 土壤的含水量  34
    3.1.2 土壤的pH 值  34
  3.2 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34-38
    3.2.1 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可提取有机碳  35-36
    3.2.2 微生物生物量碳  36-37
    3.2.3 微生物生物量氮  37-38
    3.2.4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  38
  3.3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  38-42
    3.3.1 微生物总量  38-39
    3.3.2 细菌数量  39-40
    3.3.3 放线菌数量  40-41
    3.3.4 真菌数量  41-42
  3.4 氮素循环微生物功能群分析  42-46
    3.4.1 氮循环微生物功能群的结构特征  43
    3.4.2 氮循环微生物功能群的变化  43-46
4 结论与展望  46-48
  4.1 结论  46
  4.2 下一步工作计划  46-48
参考文献  48-55
附录 三管最大或然数表  55-56
致谢  56-57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57

相似论文

  1. 粉煤灰制备低温陶瓷泡沫材料的研究,TU52
  2. 湛江湾微生物群落在不同营养梯度水体中的变化,Q938.8
  3. 青山湖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及其功能评价研究,Q948
  4. 高位精养模式日本囊对虾生长及浮游生物演替规律,S968.22
  5. 西施舌精子冷冻保存及其冷冻损伤机理研究,S968.3
  6. 无磷保水剂在凡纳滨对虾虾仁冻藏加工中的应用及保水机理研究,TS254.4
  7. 远海梭子蟹及其软壳蟹、抱卵蟹的保存与运输研究,S968.252
  8. 锰—铁催化剂低温催化氧化NO研究,X701
  9. 低温胁迫对荷那龙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S917.4
  10. Pseudomonas sp.RT-1低温脂肪酶发酵条件优化、纯化及基因的克隆表达,TQ925
  11.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12.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S144.1
  13.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14. 军曹鱼与红鳍笛鲷精液超低温保存及冷冻损伤研究,S961.2
  15. 荧光定量PCR方法在土传烟草青枯病生防研究中的应用,S435.72
  16. 拮抗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S476.1
  17. 上海市青浦区稻田杂草群落演替及其防除技术研究,S451
  18. 农杆菌介导GmWRKY21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S565.1
  19. 浙粳22等浙江省晚粳稻主栽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S511.22
  20. 不同管理模式稻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S511
  21. 低温预贮和水杨酸处理对桃果实冷害的影响及机理研究,S662.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