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用L-谷氨酸合成的衍生物拆分外消旋的1,1\'-联-2-萘酚

作 者: 陈宗华
导 师: 刘波
学 校: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专 业: 应用化学
关键词: 1,1′-联-2-萘酚(BINOL) 吡咯烷酮衍生物 对映体拆分 手性合成
分类号: O62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1′-联-2-萘酚(BINOL)是一种典型的C2-轴手性分子,被广泛用作手性配体,参与不对称催化合成反应。对映体纯的(R)-BINOL和(S)-BINOL的合成已经被广泛地研究,主要有两种制备方法,即通过拆分外消旋的BINOL和不对称催化氧化偶合。用L-谷氨酸合成的衍生物(S)-2-吡咯烷酮-5-羧酰苯胺拆分外消旋的BINOL是本论文的主要课题。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立了(S)-2-吡咯烷酮-5-羧酰苯胺1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对映体过量(ee)值检测方法。1)以L-酒石酸型网状聚合物为手性固定相,建立了2-吡咯烷酮-5-羧酰苯胺的HPLC对映体拆分方法,考察了固定相单体类型、流动相组成、流速等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2)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KR-100-TBB(250mm×4.6mm,5um)色谱柱,流动相为正已烷和异丙醇(90:10,v/v),流速为1.0mL/min,室温。3)在最佳色谱条件下(R)型和(S)型对映体保留时间分别为19.2min和21.5min,分离度为1.51。2、研究了(S)-2-吡咯烷酮-5-羧酰苯胺的合成方法。1)分别以L-谷氨酸2、L-焦谷氨酸3和L-焦谷氨酸甲酯4为原料,合成了光学纯的(S)-2-吡咯烷酮-5-羧酰苯胺。2)研究了(S)-2-吡咯烷酮-5-羧酰苯胺的合成过程中产物的外消旋化,讨论了反应时间、温度等的影响。3)阐述了产物外消旋化作用的机理以及副产物2-烯苯胺吡咯烷-5-羧酰苯胺5的生成机理。3、改进了用(S)-2-吡咯烷酮-5-羧酰苯胺拆分外消旋1,1′-联-2-萘酚6的方法。1)通过动力学结晶控制的方法,改进了(S)-2-吡咯烷酮-5-羧酰苯胺拆分外消旋BINOL的工艺,得到ee值均大于99%的(R)-BINOL和(S)-BINOL。2)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反应时间、拆分剂用量、溶剂组成以及溶剂体积在拆分过程中对(R)-BINOL和(S)-BINOL的产率的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第1章 绪 论  13-29
  1.1 课题的来源与意义  13-14
  1.2 手性拆分技术  14-17
    1.2.1 直接结晶拆分  14-15
    1.2.2 化学拆分  15-16
    1.2.3 动力学拆分  16-17
    1.2.4 色谱拆分  17
  1.3 光学纯BINOL 的拆分进展  17-27
    1.3.1 环磷酸酯法  17-20
    1.3.2 生物碱法  20-22
    1.3.3 氨基酸法  22-25
    1.3.4 生物酶法  25-26
    1.3.5 色谱法  26-27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7-29
第2章 (S)-2-吡咯烷酮-5-羧酰苯胺的HPLC 的EE 值检测方法  29-34
  2.1 引言  29-30
  2.2 实验部分  30
    2.2.1 仪器及试剂  30
    2.2.2 色谱条件  30
  2.3 结果与讨论  30-33
    2.3.1 固定相中手性单体类型对外消旋对映体拆分的影响  30-31
    2.3.2 流动相中异丙醇含量对消旋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31-32
    2.3.3 流动相流速对消旋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32-33
  2.4 本章小结  33-34
第3章 (S)-2-吡咯烷酮-5-羧酰苯胺的合成方法及其外消旋化研究  34-49
  3.1 引言  34
  3.2 合成的策略  34-35
  3.3 结果与讨论  35-40
    3.3.1 (S)-2-吡咯烷酮-5-羧酰苯胺的合成  35-37
    3.3.2 (S)-2-吡咯烷酮-5-羧酰苯胺的外消旋化  37-38
    3.3.3 副产物2-烯苯胺吡咯烷-5-羧酰苯胺的反应机理  38-39
    3.3.4 微波条件下(S)-2-吡咯烷酮-5-羧酰苯胺的合成  39-40
  3.4 实验部分  40-41
    3.4.1 仪器及试剂  40
    3.4.2 L-谷氨酸为原料  40-41
    3.4.3 L-焦谷氨酸为原料  41
    3.4.4 L-焦谷氨酸甲酯为原料  41
  3.5 本章小结  41-49
第4章 外消旋1,1′-联-2-萘酚的拆分  49-60
  4.1 引言  49
  4.2 结果与讨论  49-53
    4.2.1 外消旋BINOL 拆分工艺的改进  49-51
    4.2.2 外消旋BINOL 拆分正交试验  51-53
  4.3 实验部分  53-57
    4.3.1 仪器与试剂  53
    4.3.2 外消旋BINOL 的合成  53-57
    4.3.3 外消旋BINOL 的拆分  57
    4.3.4 外消旋BINOL 的色谱拆分  57
  4.4 本章小结  57-60
结论  60-61
参考文献  61-6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6-67
致谢  67

相似论文

  1. 新型抗抑郁药物DPI-289以及API-121的合成研究,R914
  2. 三唑类手性农药反相拆分及戊唑醇选择性残留行为,S481.8
  3. NAF对映异构体合成工艺优化以及手性苯基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初步评价,R96
  4. 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其催化芳香酮不对称氢转移反应的研究,O643.32
  5.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环境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X502
  6. 超支化聚硅氧烷接枝β-环糊精和冠醚的合成及其在毛细管电泳中分离手性化合物的应用研究,O631.3
  7. 手性苯基哌嗪衍生物合成及应用研究,O621.3
  8. 采用新型分子表面印迹技术构建手性空穴实现对氨基酸对映体的识别与拆分研究,O631.3
  9. 光学活性丁内半缩醛的合成及在天然生物碱合成中的应用,TQ464.4
  10. 水解动力学合成手性NAF的工艺考察及手性芳氧基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生物活性研究,R914
  11. 手性芳氧基哌嗪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活性初步评价,R91
  12. 两种环糊精衍生物在毛细管电泳拆分常见手性药物中的应用研究,R91
  13.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拆分药物对映体研究,O657.7
  14. 固相萃取-HPLC法在体内氟喹诺酮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R96
  15. 环氧苯乙烷的催化加成及其产物的手性拆分,O643.32
  16. 新型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制备及其对手性样品和环境样品的拆分,X830
  17. 抗心绞痛新药雷诺嗪光学异构体的手性合成,R914
  18. 双核大环多胺Zn(Ⅱ)配合物催化DNA的裂解性能研究及联二萘酚衍生物的合成与催化性能初探,O643.3
  19. β-环糊精在手性分离与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O621.25
  20. 苦参配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及丹参素衍生物的合成,R284
  21. 一些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的合成研究,O621.3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有机化学一般性问题 > 有机化合物性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